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0
/ 2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汝男

黑龙江科技大学,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22

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在思政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首先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加剧的现状,指出传统就业指导课程在面对这一挑战时存在的不足。其次,提出了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的理念,阐述了这一理念在实践中的意义和价值。最后,通过对一些高校已经开展的相关工作进行案例分析,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启示,以期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政教育、改革与实践、高校课程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任务。然而,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往往局限于提供简单的就业技能和求职信息,忽视了对学生思想观念和人生态度的引导,导致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时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和应对能力。因此,探索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对于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压力与传统就业指导课程的不足

大学生就业压力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经济发展的变革,就业市场日益竞争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就业挑战也越来越多样化和严峻化。这种压力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包括就业岗位的供需矛盾、职业技能的匮乏、求职能力的不足以及心理素质的缺乏等。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往往只注重于提供求职技巧和相关信息,而忽视了对学生就业压力的认识和应对能力的培养。在这种背景下,传统就业指导课程存在一系列不足之处。首先,它们往往只注重于表面的技能培训,忽视了对学生就业压力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的分析和思考。这导致了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时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和情绪调控能力,容易产生焦虑和挫败感。其次,传统课程往往只注重于短期的就业目标,而忽视了长远的职业规划和发展。这导致了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容易迷失在纷繁复杂的就业信息中。另外,传统课程往往只注重于个体就业,而忽视了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这导致了学生在职业选择上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容易陷入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泥淖中。

因此,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的现实挑战,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亟待进行改革与创新。需要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入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升其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二、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的理念

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的理念是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通过思想引导和人生规划,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升其就业能力和竞争力。这一理念的提出源于对传统就业指导课程的不足的反思和思考。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主要注重于提供就业技能和求职信息,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人生态度的培养,容易使学生陷入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泥沼中,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公共精神。

思政教育作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就业指导服务。首先,通过思想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认识到就业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责任和使命的体现。其次,通过人生规划,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符合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的职业规划,增强其对未来的信心和把握。最后,通过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实践的就业指导服务,使其更好地了解社会就业形势和岗位需求,增强其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

三、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1)课程设置的创新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中,课程设置的创新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这种创新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内容融入到就业指导课程中,使得课程更加具有思想性和针对性,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就业需求。课程设置的创新在于增设了与思政教育密切相关的内容和模块。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往往只注重于提供求职技能和就业信息,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人生态度的培养。通过增设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人生规划与生涯发展等模块,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就业不仅是个人利益的追求,更是社会责任和使命的体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在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中,思政教育往往只是作为一个附加的内容存在,缺乏思想性和针对性。通过强化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导向,可以使得课程更加具有思想性和针对性,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价值观,提升其就业能力和竞争力。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往往只注重于课堂教学,缺乏与社会实践和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拓展教学资源和渠道,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实践的学习体验,使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就业形势和岗位需求,增强其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

(2)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往往以讲授为主,缺乏与学生互动和参与的教学形式。通过引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践演练等,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教学方法的改革在于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往往只注重于传授求职技能和就业信息,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问题解决、案例分析、团队合作等,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其综合能力和竞争力。并且教学方法的改革在于注重个性化的教学服务。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往往只注重于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缺乏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关注和满足。通过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服务模式,如一对一辅导、个性化指导计划、就业跟踪服务等,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

(3)实践环节的丰富

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往往只注重于课堂教学,缺乏与社会实践和企业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加强社会实践和企业实习,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和实践的学习体验,使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就业形势和岗位需求,增强其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往往只注重于传授求职技能和就业信息,缺乏对实践内容和方式的创新和拓展。通过拓展实践内容和方式,如实践项目设计、实践活动组织、实践成果展示等,可以使得实践环节更加丰富和多样化,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践需求。再次,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往往只注重于学校内部的教学资源和渠道,缺乏与社会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合作与交流,如企业讲座、行业交流会、校企合作项目等,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实践的学习资源,增强其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

四、结论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是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课题,通过将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就业指导服务,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高汝男(1982.8—),女,汉族,籍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职业职业发展教育。

课题来源: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名称: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GJB1422136。

课题来源:黑龙江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题名称:系统思维视域下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SJGY20210799。

课题来源:黑龙江省省属本科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课题名称:毕业生赴基层就业与人才成长关系研究—以黑龙江科技大学为例,课题编号:2023-KYYWF-0554。

课题来源:黑龙江科技大学教学研究项目,课题名称: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课题编号:JY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