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实际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0
/ 2

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实际价值研究

张轶莹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201299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实际价值。方法:选定本院2022年6月——2023年10月康复科脑梗死患者为研究主体,共计34例。以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出常规组、实验组,每组17例。常规组开展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开展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以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脑梗死临床护理中可确保患者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服务评价,建议应用。

关键词脑梗死;早期康复护理;临床护理;效果

脑梗死主要发生于中老年群体,是神经内科的一种常见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局部脑细胞受供血供氧障碍影响继而出现相应的功能障碍,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行走不稳、头晕头痛等症状。而因该病起病急、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病后恢复易相对缓慢,有超过50%的患者会出现肢体功能或语言功能障碍,无法流畅交流和自主行动,对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在提供有效治疗的同时还要做好临床护理工作。从康复促进角度出发,提供早期康复护理让患者的脑梗死后遗症有所改善,提高治疗效果[1-2]。基于此,本研究围绕脑梗死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应用成效展开分析,详情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设定研究时间2022年6月至2023年10月,从中挑选脑梗死患者34例分成两组,实施不同护理干预方案。常规组:男患10例、女患7例,年龄42-74岁(平均值60.33±4.65岁)。实验组:男患9例、女患8例,年龄41-72岁(平均值61.04±4.22岁)。比较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常规组:对患者开展脑梗死的相关健康教育,使其明确发病原因和治疗关键,简单说明相关注意事项,让患者和家属明确对医护工作依从的重要性,为后续工作顺利实施提供保障。制定科学饮食计划,科学作息,定期为其消毒、通风室内,以免细菌滋生。

实验组:首先提供体位护理,在发病后48h内开展体位调整管理,协助脑梗死病人以合理体位休息可以有效降低患肢病残概率。一般首选侧卧位,若病情要求仰卧应该将患者肩部上挺,侧卧位或坐位时可以将高枕放在其后背,保证相对稳定的状态,上肢自然放置,手掌自然屈曲空心握拳,下肢用高度合适软枕垫上。帮助患者按时更换体位,减轻疲劳感和压疮发生率。腕关节保持背屈位,还要适当锻炼指关节坚持伸直状态,可将200-250g沙袋放在患者掌心。其次指导患者做肢体康复训练,待病情稳定时提前告知肢体康复训练目的让其做好心理建设,然后每日按摩肢体,无法下床者协助其做肢体被动运动,而肌力恢复至可下床者可辅助患者站立行走、上肢屈曲自行洗漱等,让家属陪同,帮助患者逐渐独立自主活动。最后开展语言和认知功能康复锻炼,可以从单音节的字开始锻炼,教患者吐字发音、口唇字形纠正等,鼓励其从词组逐渐拓展至句子练习。鼓励患者多说话,以读书、广播、电视等方式提高表达能力,配合噘嘴、弹舌、鼓腮等口腔锻炼,适当予以鼓励。为患者做好饮食计划调整,保证每日充足的热量、营养供给促进肢体活动力的恢复,提供维生素供给。让患者以坐位、头部前屈等姿势,在床上进食,以易消化、低糖低盐饮食为主,给予充分的进食时间。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

研究数据分析软件为SPSS20.0,计量资料以(±s)记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记录,采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结果

2.1治疗有效率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见表1)。

治疗有效率对比[n %]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常规组

17

7

5

5

70.59

实验组

17

11

6

0

100

X2

5.862

P

<0.05

2.2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见表2)。

护理满意度对比[n %]

组别

例数

满意

较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常规组

17

7

4

6

64.71

实验组

17

11

5

1

94.12

X2

4.497

P

<0.05

3.讨论

脑梗死属于突发性疾病,在经过系统治疗下后遗症的发生几率依旧较高,因此做好相关康复工作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主张于康复科护理角度提供相关指导,用以迎合人们对临床护理工作日益提高的服务要求[3]。因此,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除了要做好常规护理,还需着重落实早期康复护理模式,从体位康复护理角度指导病人以正确体位休养,按时按摩减少不良症状的发生;从肢体功能康复角度指导患者规范锻炼,逐渐恢复上肢或下肢的自主活动能力,加速康复进程;同时加强了认知和语言锻炼指导,进一步提高脑梗死的治疗效果,使患者获得心理、生理上的双重康复,最终实现生活质量的加强,获得理想服务评价[4-5]

结果可见,相较常规组,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

综上所述,针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玲玲, 钟雯, 冯锦绣. 分析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及睡眠的影响[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 10 (08): 1952-1954.

[2]徐品. 研究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运用实践[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1, 32 (08): 993-995.

[3]由正. 脑梗死护理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评价[J]. 中国医药指南, 2021, 19 (19): 32-34.

[4]毛菁菁.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20, 37 (06): 78-80.

[5]王兰君.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 18 (09): 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