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0
/ 2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李伟平 迟亮 王云

青岛市即墨区人民医院 266200 青岛市黄岛区第三人民医院 266409 青岛市即墨区人民医院 266200


【摘要】目的:探究在临床诊断中应用常规心电图(ECG)与动态心电图(DCG)的价值。方法:本次入组共140例心脏病作为受试者,试验以2023.01~2024.01为期限。所有受试者均实施ECG与DCG诊断。比较诊断结果及异常检出率。结果:与ECG诊断相比,DCG诊断的阳性率更高,而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均更低(P<0.05)。与ECG诊断相比,DCG诊断的异常检出率均更高(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中应用DCG的价值更高,可有效提升阳性病例及异常检出率,可广泛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临床诊断;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

近年来,在老龄化、社会压力、生活节奏等因素的作用下,心血管病症如心脏病的发病人数明显增多,且极大的影响到了患者的生活和健康,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对其生命产生威胁[1]。在诊断心脏病时,临床以心电图检查应用较多,其可在每一心动周期借助心电图机对心脏电活动及其变化进行有效反映。以往常规心电图(ECG)多对静息状态下患者心电活动加以记录,一般难以捕捉一过性心律失常,所以诊断效能低下,且局限性较大[2]。而动态心电图(DCG)可长时间对心电活动进行记录,且可检测活动状态下的心电情况,能较好的检出一些危险因素如室速、室颤等,因而具备更强科学性[3]。因此本文入组共140例心脏病作为受试者,试验以2023.01~2024.01为期限,则探究了在临床诊断中应用ECG与DCG的价值,现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次入组共140例心脏病作为受试者,试验以2023.01~2024.01为期限。病例信息:年龄50~80岁,均值为(59.31±6.52)岁;性别:女性:50例,男性:90例。入组自愿,伦理已批准。

1.2方法

所有受试者均实施ECG与DCG诊断,方法为:(1)ECG:让患者取平卧姿势,消毒处理安置电极处,在心电图机上选择12导联ECG模式描记,增益10mm/mV,纸速为25mm/s,待仪器上波动的数字状态逐渐趋于平稳,则可对结果进行记录,要求图像清晰且基线平稳,结束后采集结果并打印报告。(2)DCG:让患者稳定情绪,稍作休息,然后将上衣解开,并将前胸部位暴露,对放置电极处的皮肤利用磨砂片将油脂粘贴干净,再在相应位置固定电极,在患者左前侧固定记录盒,选择12导联DCG模式连续描记24h的心电变化,要求记录时叮嘱患者切勿剧烈运动,且避开磁场,以防电极脱落和信号干扰。

1.3观察项目

比较诊断结果及异常检出率。

1.4统计分析

以SPSS程序(22.0)统计,其中计数类为[n(%)]呈现,统计为x2值法;计量类为()呈现,统计为t值法,以P<0.05代表显著统计。

  1. 结果

2.1诊断结果

表1示,与ECG诊断相比,DCG诊断的阳性率更高,而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均更低(P<0.05)。

表1诊断结果比较[n(%)]

诊断方式

n

假阴性

阴性

假阳性

阳性

DCG

70

4(2.86)

26(18.57)

6(4.29)

104(74.29)

ECG

70

18(12.86)

22(15.71)

22(15.71)

78(55.71)

x2


4.862

0.541

5.084

5.331

P


0.027

0.528

0.022

0.020

2.2异常检出率

表2示,与ECG诊断相比,DCG诊断的阳性率更高,而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均更低(P<0.05)。

表2异常检出率比较[n(%)]

诊断方式

n

阵发性房速

室性心动过速

室内阻滞

心房持续性颤动

室性期前收缩

室上性期前收缩

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DCG

70

44(31.43)

16(11.43)

22(15.71)

20(14.29)

70(50.00)

96(68.57)

18(12.86)

ECG

70

8(5.71)

2(1.43)

6(4.29)

6(4.29)

16(11.43)

22(15.71)

4(2.86)

x2


3.311

5.821

5.081

4.163

4.471

4.116

4.877

P


0.035

0.015

0.022

0.038

0.033

0.036

0.031

  1. 讨论

在诊断心脏病变时,临床应用的方式以心电图为主,其可直观体现心脏的兴奋过程,可在单个行动周期中详细记录和收集心脏方面的电生理活动,且表现形式以曲线图为主,可为诊断疾病提供客观参考依据。此种检查涉及ECG和DCG等两种方式,前者应用较多,优势为时间短、操作简单、无创等,可在每一心动周期有效反映具体电活动,多用于诊断心脏异常节律[4]。但ECG记录的心电波形仅为一段时间,难以对非发作期疾病的心电异常信号进行及时记录和捕捉,且心电反应多为静息下产生,局限性较高,所以漏诊风险较大。而DCG可持续24h不间断地监测心脏电活动,并加以记录,可对心肌缺血发生频率、时间及严重程度进行科学计算,可对不同时段如夜间和日间时患者的身体状态予以有效反映,穷记录的心电情况稳定性和持续性较高,所以诊断价值更为突出。DCG的优势为重复性高、无创,且不会影响患者生活,可行性相对较高

[5]。本文中,与ECG诊断相比,DCG诊断的阳性率更高,而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均更低(P<0.05)。与ECG诊断相比,DCG诊断的异常检出率均更高(P<0.05)。可见,在临床诊断中应用DCG更具突出优势。

综上,在临床诊断中应用DCG的价值更高,可有效提升阳性病例及异常检出率,可广泛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蒋波.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临床应用[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18):156-158.

[2] 高彦.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探究[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28(4):118-120.

[3] 李正丰,马少青,赵灿灿.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 世界复合医学,2023,9(1):14-17.

[4] 刘晓慧,刘娟,李思召.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临床应用[J].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20,9(1):12-13.

[5] 牛晓波,曲延凤.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临床应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71):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