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剖宫产术后产褥期接受预见性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0
/ 2

观察剖宫产术后产褥期接受预见性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冯真秦涵 刘慧娟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产科二病区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后产褥期接受预见性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采取剖宫产术治疗的产妇116例纳入研究,根据护理方案差异将其分成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3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接受预见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后下肢静脉血流量、血流平均速度、血流峰速度均升高,且上述指标观察组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血清中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均升高,且上述指标观察组升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9.43(5/53)低于对照组22.64(12/53)(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降低剖宫产术后产妇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这可能与该护理模式能够改善产妇血流动力学以及凝血功能等有关。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产褥期;预见性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凝血功能

产后下肢静脉血栓正常情况是属于剖宫产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症状是下肢的疼痛、红斑、发热、浅静脉扩张、足背屈时小腿疼痛等[1]。若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待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后,沿着血流达肺部,堵塞肺动脉,发生肺栓塞的情况。在临床工作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具有深远的意义,能够使护理人员提前预知存在的护理风险,从而采取及时有效地护理措施,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2]。为此,本文探究剖宫产术后产褥期接受预见性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内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采取剖宫产术治疗的产妇116例纳入研究,根据护理方案差异将其分成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3例。其中对照组产妇年龄26~35岁,平均参数(31.07±3.80)岁,身高156~171cm,平均参数(163.28±5.14)cm,剖宫产手术时间62~80min,平均参数(68.27±9.15)min。观察组年龄28~36岁,平均参数(32.65±1.34)岁,身高155~170cm,平均参数(162.95±6.37)cm,剖宫产手术时间60~83min,平均参数(67.02±7.11)min。经比较得知两组产妇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开展下一步研究。纳入标准:认知、听力、智力正常;肝、肾、心、肺功能正常;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合并免疫系统异常;中途随意退出研究者。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需告知产妇尽量安排好合理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每天用毛巾进行热敷,促进局部循环和代谢,改善下肢水肿现象。

  观察组接受预见性护理模式,(1)对产妇病史、体格检查、相关实验室检查、生活习惯、潜在DVT危险因素进行评估,为其制定预防性的护理干预。(2)护理人员需告知产妇每次蹲厕不要时间太长有咳嗽或气喘时应积极治愈,夜间睡眠时需用枕头将脚垫得略高一些,促进下肢静脉血液顺畅回流。(3)护理人员需告知产妇日常衣物应以宽松为主,以免影响静脉血液回流。如果发现存在静脉曲张情况,每天起床后趁着静脉曲张和下肢水肿较轻时,立即穿上高弹力的袜子,待每晚临睡前取下。(4)护理人员需捂暖双手,从产妇臀部向小腿部的位置进行揉捏按摩,反复按摩5次左右即可换另一边按摩,促进肢体的循环。(5)护理人员在为产妇输液时尽量采用上肢静脉输液,防止补液中的葡萄糖和某些药物刺激静脉壁,诱发血栓形成。(6)护理人员应指导产妇产妇每日主动进行踝关节跖屈,背伸运动,每分钟15~20次,持续3~5分钟,每日2次。

1.3观察指标

1.3.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流动力学,使用彩色超声检测仪测量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血流量、血流平均速度、血流峰速度。

1.3.2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凝血功能,使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血清中D二聚体、纤维蛋白、凝血酶原时间。

1.3.3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评定标准:存在患肢胀痛或剧痛,股三角区或小腿明显压痛;患肢广泛性肿胀;患肢皮肤呈暗红色,皮温升高;患肢广泛性浅静脉怒张;Homan氏征阳性。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资料选择SPSS19.0软件分析,均数标准差“±s”表计量资料,t行组间、组内比较;百分比(%)表计数资料,行组间比较,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流动力学

经表1可见,两组护理后下肢静脉血流量、血流平均速度、血流峰速度均升高,且上述指标观察组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

表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流动力学(

组别

血流量(L/min)

血流平均速度(cm/s)

血流峰速度(cm/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n=53)

1.08±0.12

1.35±0.17

13.90±1.81

15.29±3.62

18.71±2.68

21.93±4.56

观察组(n=53)

1.02±0.18

2.27±0.20

12.53±2.60

23.90±5.43

19.13±1.47

30.32±5.76

2.2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凝血功能

经表2可见,两组护理后血清中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均升高,且上述指标观察组升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

表2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凝血功能(

组别

D二聚体(ng/L)

纤维蛋白(g/L)

凝血酶原时间(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n=53)

356.21±10.67 

308.92±9.36

3.92±0.50

3.06±0.41

27.27±2.45

30.09±1.58

观察组(n=53)

355.83±13.70 

275.42±6.15

3.75±0.71

2.53±0.37

27.38±2.96

33.98±2.76

2.3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9.43(5/53)低于对照组22.64(12/53)(P<0.05)。

  1. 讨论

   剖宫产手术是产科领域里的重要手术,能够在关键时刻能够挽救孕妇和胎儿的生命。但由于术后存在切口疼痛和其它原因,导致产妇在卧床休息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致使血流滞缓诱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3]。临床表现多为下肢肿胀、疼痛、乏力、行走困难等,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重度静脉炎、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等,危害产妇身心健康[4]

预见性护理作为临床的重要部分,能够使护理人员对产妇的身心状况、下肢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危险问题进行评估,从而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使产妇的安全得到了保障[5]。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下肢静脉血流量、血流平均速度、血流峰速度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护理后血清中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9.43(5/53)低于对照组22.64(12/53)(P<0.05)。说明剖宫产术后产褥期接受预见性护理能够尽量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综上,预见性护理能够降低剖宫产术后产妇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这可能与该护理模式能够改善产妇血流动力学以及凝血功能等有关。

【参考文献】

[1]张林,李娟. 剖宫产1120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与护理讨论[J]. 家有孕宝,2021,3(2):298.

[2]吴丽芳. 预见性护理在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临床护理研究,2023,32(9):52-54.

[3]唐雅琳. 不同护理措施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4):175,181.

[4]尤金福,文惠转,梁彩颜. 预见性护理对剖宫产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57):294-295.

[5]马金萍,王雪莲,王凤. 预见性护理干预预防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及对预后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3):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