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产业结构升级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效用实证——基于因子分析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0
/ 3

广东省产业结构升级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效用实证——基于因子分析法

作者:谭轶

摘要:

本文致力于在共同富裕的背景下,基于广东省2012年至2021年数据,使用因子分析法,运用SPSS计量软件,探索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用,根据线性回归得出实证分析结果。产业结构水平积极影响了共同富裕水平指标,并由此提出三方面建议。

关键词:

共同富裕;广东省产业结构;因子分析;线性回归

一、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202210月,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要扎扎实实推进共同富裕。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明确了这一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采取有力措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习近平,202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享受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该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这些现象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十分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由此看来,推进共同富裕成为学术界激烈讨论的话题不无道理。在理论方面,刘培林、钱滔等人深入探讨了共同富裕的三个方面的内涵(政治、经济、社会),同时建立了共同富裕的度量指标体系(刘培林,钱滔etc2021)。2012年,程恩富和刘伟基于马列主义、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和内涵分析了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程恩富,刘伟,2012)。同时,有人也提到了一些核心政策议程(郁建兴,任杰,2021)和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李实,2021;刘培林,钱滔etc2021),还有李海舰和杜爽(2021)提出的推进共同富裕重点辨析的五大理论问题(如分好蛋糕,做大蛋糕)。

在实证方面,一些学者以1999年到2013年的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了空间外溢效应——先富地区确实带动了邻近部分地区共同富裕(覃成林,杨霞.2017)。一些学者积极探索数字经济在空间门槛效应下提升共同富裕程度(刘儒,张艺伟,2022),借助2011-2019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总体富裕和共享富裕两个维度,实证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发展的促进作用(向云,陆倩etc2022)。同样地,有学者借鉴其他国家的数据与经验,分析全球共享发展措施,以162个国家或地区的近30年数据,探讨适合我国共同富裕的路径(万海平,陈基平,2021)。

本文参照共同富裕目标下,以广东省近十年的产业结构数据为基础,运用SPSS计量软件,讨论分析产业结构升级等问题并给出建议。

二、数据描述与分析

(一)广东省产业发展现状

在产业空间布局上,广东省以功能区战略定位为引领,加快构建形成由珠三角地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构成的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

一核:珠三角地区,是引领全省发展的核心区和主引擎。

该区域包括9个城市(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以世界级城市群为参照对标发展建设,携手形成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科技创新中心。

一带:沿海经济带,是新时代全省发展的主战场。

该区域包括珠三角沿海7市和东西两翼地区7市(东翼汕头、汕尾、揭阳、潮州4市,西翼湛江、茂名、阳江3市)。重点推进汕潮揭城市群和湛茂阳都市区,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临港产业布局,与珠三角沿海地区串珠成链,一同打造沿海经济带,构建沿海生态屏障。

一区:北部生态发展区,是全省重要的生态屏障。

该区域包括5个城市(韶关、梅州、清远、河源、云浮)。重点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构建和巩固北部生态屏障。发展与生态功能相适应的生态型产业,增强对周边地区的服务能力,以及对外部消费人群的吸聚能力,在确保生态安全前提下实现绿色发展。

1  2016-2021年广东省三次产业结构(单位:%

数据来源:广东省统计局

广东省的产业结构呈现出二、三产业主导的局面,如上图(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年来产业结构较为稳定。根据广东统计信息网数据,2012年三次产业结构为5.048.846.2,到了2021年时,三次产业结构为4.040.455.6,第二产业比重较上一年度提高0.9个百分点,且珠三角核心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八成以上(东翼6.2%,西翼7.0%,北部生态发展区5.9%

(二)产业结构升级体系的构建

产业数据涵盖多个行业,借鉴刘欣婷和周玮(2017)对产业结构指标的选取方式并做相应改进,为更有效地建立产业结构升级体系指标体系,采集广东省2012年到2021年近十年的产业数据,覆盖了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金融业增加值,分别用

X1,X2,X3,X4,X5,X6,X7表示(表2)。

2 广东省2012年到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单位:亿元

对以上七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前需要对所分析的变量做相关性分析,本文运用SPSS软件,采用KMO 和巴特利球形检验方法来评估原始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得到如下结果(表3)。检验结果表明KMO值为0.732,大于0.6,说明本数据集适合做因子分析;同时,Bartlett球度检验的概率值为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拒绝原假设,即说明所分析的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适合做因子分析。

3 KMO Bartlett 球形检验

4 公因子方差

由公因子方差检验结果(表4),可得知该组提取值均大于0.7,表示提取的各公共因子能够反映各原始变量70%以上的信息。

5 解释的总方差


6 碎石图

根据方差贡献率的结果(表5)和碎石图(图6),进一步采用贡献率的大小提取公共因子,得到只有特征值大于1的一个公共因子被成功提取,且这个因子的总方差贡献率达到了95.066%,该因子对所有变量的解释能力十分突出,因此可以通过该公共因子的因子得分来衡量广东省产业结构升级。我们将IND表示产业结构升级,根据成分得分系数矩阵(表7),得到主成分IND得分计算公式为:

IND=0.974 *X1+0.995 *X2+0.988 *X3+0.996 *X4+0.994 *X5+0.888 *X6+0.985 *X7

(三)同富裕的代表指标

已有许多学者对共同富裕的度量发表意见,刘培林等(2021)、陈丽君等(2021)等学者从三方面(富裕水平、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构建指标体系,万海远和陈基平(2021)则从两个维度(“富裕值”和“共同值”)评价并合成共同富裕指数。基于结果导向且使用较少指标的原则出发,本文借鉴何理等人(2022)对共同富裕的测量方法选取指标,使用城乡收入差距作为共同富裕的衡量指标,即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值,用CP表示。

8 广东省2012年到2021年城乡收入差距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三、模型构建

(一)模型识别

我们将IND表示量化后的产业结构升级(自然对数处理),CP表示量化后的共同富裕指标。首先对产业结构升级与共同富裕的关系进行研究 。通过观察广东省产业结构升级与共同富裕的散点图可以发现,两者极有可能存在线性关系,而且存在高度的正相关性。因此我们拟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并进行相应的模型检验。


图9 产业结构升级与共同富裕指标散点图

(二)模型建立

以产业结构升级IND作为自变量,共同富裕指标CP作为因变量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CP=α+β* IND

其中α为常数项,β表示权重,经济意义是产业结构水平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程度。模型回归结果如下(表10)。

10 模型回归结果(1

模型回归结果(2

模型回归结果(3

从模型回归结果可以看到,D-W检验值在0~4区间,模型的拟合优度达到0.92,接近1,说明该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产业结构水平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因此可以得到模型方程为:

CP = -1.017+ 0.754 *IND

(三)模型检验

从上述的模型表达式可以看出,在置信区间99%的条件下,变量的系数可信。另外,从现实经济意义中看来,IND的系数为0.754,为正数,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对共同富裕产生促进作用,和现实经济意义符合。

该模型为一元线性模型,只有一个变量,不存在变量间的关联性,因此不需要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

四、分析结果延伸与建议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得到结论,从数据收集、提取因子、实证研究过程中可以看到,通过因子分析方法构建的指标有较高可信度,可以覆盖多种行业70%以上的发展状况。通过线性回归模型发现,产业结构升级与共同富裕指标存在高度的正相关性。产业结构的升级对推进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在实证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广东省产业结构的变化:逐渐趋于单一。仅用一个公共因子可以覆盖其他多种行业的发展状况,这表明广东省产业结构已经转变为单一化和同质化。结合广东省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的变化,其中可能存在的原因:一是广东省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迅猛,如电子信息技术、智能家电、软件信息与服务、绿色石化等,而其它产业的发展逐渐受到冲击,导致迅速发展的产业的产值覆盖了其他产业的产值。二是第三产业的产值居高不下,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产值越来越小,而选取的指标数据只是某一细分领域中的寥寥几种行业,所占权重并不大,不能完整代表很多行业。

推进共同富裕的程度测算可以由多种单个指标或组合指标来测度,结论不一,但是本文所采用的指标是基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从本质上来说具有较高的可得性、可信性和可行性。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是逐年稳步增加的,收入之间的差距也是不断缩小,与共同富裕这一名词所代表的现实经济意义是相符合的。

根据以上结论,在推进共同富裕发展的目标下,提出以下建议:

1)经济总量增强,总体收入提高。做大蛋糕,提升经济总量,提高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贫富差距,促进人民群众间的共同富裕

2)因地制宜,指定产业发展计划。根据广东省各地区发展能力和发展水平,指定适宜的发展计划,提升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允许发展迅猛的产业实现产业对接、产业帮扶,允许行业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传授经验帮扶中小微企业,提升企业实力。使得产业内部和产业间的关系多维网络化,形成新的商业模式,促进产业间的共同富裕

3)新兴产业促进区域共享发展。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扩散向周边城市群体,以点带线,串点成面,点面结合,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促进区域间的共同富裕

(作者介绍:谭轶,女,1998年12月生,湖南岳阳人,硕士,广东开放大学财务处科员,

通信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下塘西路1号,邮编:510091,E-mail:879544831@qq.com,电话:13727034405)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J].先锋,2021(10):5-8.

[2]刘培林,钱滔,黄先海,董雪兵.共同富裕的内涵、实现路径与测度方法[J].管理世界,2021,37(08):117-129. 究,2012(06):41-47+159.

[3]程恩富,刘伟.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理论解读与实践剖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06):41-47+159.

[4]郁建兴,任杰.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与政策议程[J].政治学研究,2021(03):13-25+159-160.

[5]李实.共同富裕的目标和实现路径选择[J].经济研究,2021,56(11):4-13.

[6]周文,施炫伶.共同富裕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路径[J].政治经济学评论,2022,13(03):3-23.

[7]覃成林,杨霞.先富地区带动了其他地区共同富裕吗——基于空间外溢效应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7(10):44-61.

[8]刘儒,张艺伟.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基于空间门槛效应的实证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3(03):90-99.

[9]向云,陆倩,李芷萱.数字经济发展赋能共同富裕: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J].证券市场导报,2022(05):2-13.

[10]万海远,陈基平.共享发展的全球比较与共同富裕的中国路径[J].财政研究,2021(09):14-29.

[11]刘欣婷,周玮.产业转型背景下基于因子分析的产业结构分析[J].中国商论,2017(08):145-146.

[12]严红梅.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实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08):239-242.

[13]陈丽君,郁建兴,徐铱娜.共同富裕指数模型的构建[J].治理研究,2021,37(04):5-16+2.

[14]何理,赵一宁,冯科.数字金融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基于县级数据的实证分析[J].学习与探索,2022(09):139-14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