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思巧雕妙意传神——莲蓬雕刻工艺技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0
/ 2

奇思巧雕妙意传神——莲蓬雕刻工艺技巧

孙雪

辽宁省盘锦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辽宁 盘锦124010

摘要:木雕艺术是一门非常有特色、综合性很强的工艺美术形式,不仅具备独特的雕刻技巧,同时也具备浓郁的文人雅士审美特征。民间雕刻艺术家以各种木材,树根为原料,根据其自然独特的形态、质地以及纹理,借助精湛的雕刻技艺对此进行创作。木雕艺术家还会依据自身所掌握的传统文化认知和艺术修为来对雕刻进行深度挖掘,最终完成一件构思巧妙、细致入微的完美作品。木雕艺术作品在现代文玩市场上拥有较高的认可度。本文就中国木雕艺术的发展、莲蓬雕刻工艺价值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木雕艺术;审美特征;研究

前言:木雕是一门集观赏、把玩、佩戴、收藏于一体的雕刻艺术,其中莲蓬木雕是颇具特色的品类,其作品的构思和雕刻都达到了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境界。莲蓬雕刻作为一种手工艺品,不仅具有十分明显的人文情怀,同时也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基于此,本文首先概述木雕技艺,接着分析莲蓬雕刻艺术价值,最后探讨了莲蓬雕刻的装饰艺术。

1木雕艺术的概述

中国木雕属圆雕艺术,明清时期尤为推崇。立体雕刻艺术的历史非常久远,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春秋战国魏国奇人能在棘刺上刻一只洗澡的母猴。明清两代,立体雕刻佳作纷呈,材料大多是小叶紫檀,松木,桃木,柏树木,黄花梨木,红花梨,檀香木,香樟木、沉香木之类,因为质地不同,细腻坚韧,纹理缜密的程度也不一样,作品常与玉器、宝石扇坠、金银配饰一样被人炫耀于世,奉为珍宝。木雕是雕刻艺术的经典。桃木亦称“胡桃”,原产于西亚南欧,在汉武帝通西域之时传入我国。民间用桃木作雕刻,穿孔系挂在身上作为“辟邪”。我国自古流传桃木是仙木,民间把桃木奉为驱邪扶正、避凶趋吉之物,桃符、桃梗、桃核也位列其中。民间传说将桃木小剑或者桃木葫芦,桃木莲蓬挂于胸前,可化煞消灾,吉祥如意,改善人际关系。胶东地区男女传情,女赠男用荷包(里面则是木料香粉),男赠女则用桃木还有檀香木雕刻饰品。

木雕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民间艺术家以及文人雅士的高度关注。艺术家借助自身的知识底蕴以及精湛的雕刻技巧进行创作,创作过程中,木雕艺术家还会将木材和根料的形态、纹理等特征融入作品。在这些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下,木雕艺术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形式。目前来看,我国木雕艺术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发展趋势。我国木雕艺术家创作时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进行创作。一些消费者更注重产品的实用性以及装饰性,而另一些消费者则更注重产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艺术价值。这就需要木雕艺术家选择适合的作品内容与创作题材。此外,一些木雕艺术家还会根据不同时期人们、不同的需求进行创新,让作品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和时代气息。

2莲蓬木雕的审美艺术

2.1人文之美作

微信图片_20240330083154为一种艺术形式,莲蓬木雕艺术具有一定的人文内涵,不仅能够将木材所具备的自然之美、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展现出来,还能够展现出人文之美。对莲蓬木雕艺术家而言,在创作过程中不仅要对木材本身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同时还需要对木材所具备的人文价值进行挖掘,并体现出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莲蓬木雕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够被称为“艺术品”,主要是因为它能够展现出自身所具备的人文价值。莲蓬木雕艺术作品是传统文化的承载体,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元素是其他传统文化艺术形式所无法比拟的。从历史角度来看,莲蓬雕刻作品是一种传统工艺美术文化遗产。从纪念价值角度来看,莲蓬雕刻艺术作品不仅能够为人们留下一份历史记忆,同时还能够为人们带来一份情感寄托和精神寄托。寓意深远,代表着多子多福,吉祥如意,可见,人文之美是莲蓬雕刻艺术作品所具备的重要审美特征。(如图1)

图1莲蓬木雕价值性

2.2自然之美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崇尚自然是重要的思想理念。这种理念不仅能够从根本上推动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同时还能够使人通过对自然的欣赏来实现对人和物的深层认识。在进行创作时,创作者往往会根据核材本身所具备的形态进行构思,同时通过巧妙处理木料的内部结构来实现作品构建,从而使作品展现出独特的自然之美。在进行莲蓬雕刻工艺创作时,创作者会更加偏向于将自然形态融入作品,在肌理变化和处理上,除了要对刀法的熟练运用外,更重要就是要有一颗安静的心和对莲蓬不同部位肌理的深入理解和认识,把其特点有机的和自己所做莲蓬的形态结构相融合,从来没有什么捷径可言。在纹理的处理上更是要细致,使作品体现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状态。例如在创作(如图2)时,便利用老山檀香木自身所具备的自然形态来体现主题,不仅将主题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还将木质本身所具备的自然形态展现出来

488d4f1d31f40fb18733c26831c8793

图2莲蓬木雕独特性

3莲蓬木雕艺术的特点

3.1莲蓬木雕精巧的雕刻工艺

所使用的材料,表达的信息以及采用的雕刻方法。雕刻技巧的进步依赖于雕刻师的个人经验和对这一领域的熟悉程度。在莲蓬木雕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代艺术家都不断改良和优化自己的雕刻技巧甚至发明新的雕刻工具,并将突破的技术传授给后代。其工艺手段不仅反映了艺术家的技艺水平,更是他们思考理念的主要表达形式。

莲蓬雕刻艺术家会根据木料的尺度、颜色等特性来设计图案,以达到材料被利用的最大化,最终创作出兼具独特韵味和创新造型的艺术品,并实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融合。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我国的雕刻艺术已经形成了深远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留下了不少传世佳作,赢得了全球的赞誉。

3.2莲蓬木雕巧妙设计与构思

木雕创作对创作者的技艺和审美要求极高,除此之外,她们还需要具备强大的创新力、想象力和表达力。一个优秀的木雕作品能展现出创作者的艺术素质,设计观念,和文化底蕴。它们基于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并将其浓缩为一个深刻的故事主题,通过巧妙的烘托和发散使主题更加丰满,并用细致入微的雕刻技术展示作品的内涵,这种作品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在创作过程中,构想是关键,它决定了作品的新颖性,能否体现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主题的浓缩和内容的完善需要注意整体和部分的协调,视角、表现手法至关重要。在构想过程中,创作者应该在情感的引领下对素材进行深层次的塑造,从而创作出极富艺术性的作品。在构思转化为实物的过程中,创作者要先对创作材料的构造、纹理、密度等进行研究,对人物花鸟设计、结构布局进行权衡,以便更好地突出主题。一件成功的作品一定是“栩栩如生”的,尤其是在表现人物的表情、服饰线条等细节部分时,应当做到雕法细致、过渡自然。

结束语:

莲蓬木雕艺术创作过程中,雕刻家为了使作品获得更好的效果,往往会结合木材的自身特点以及自己的创作思想进行雕刻。莲蓬木雕艺术家要具备深厚的艺术素养,才能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除此之外,莲蓬雕刻艺术家还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才能在创作过程中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另外,莲蓬木雕艺术家还必须具备精湛的雕刻技艺,才能使作品展现出更好的艺术效果。在进行莲蓬木雕作品雕刻时,还应根据作品的实际需求来选择适当的材料。总而言之,在进行莲蓬木雕艺术创作时,相关人员应注重挖掘和诠释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总而言之,莲蓬木雕艺术创作是一项难度很高的艺术形式,相关人员在进行创作时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莫淑雯.核雕艺术的审美特征探究[J].艺术品鉴,2017(10):308.

[2]李顺华.核雕艺术的审美特征研究[J].名家名作,2018(04):58.

[3]郑良枢.指尖艺术:浅谈核雕工艺与装饰艺术[J].天工,2019(03):133.

[4]张凤坤.核雕工艺与装饰艺术的研究[J].天工,2018(04):83.

[5]李岩.浅谈巧夺天工的核雕艺术[J].天工,2018(04):19.

作者简介:孙雪,1972年1月生人,女,汉族,辽宁省盘锦市人,大学本科,盘锦孙氏木雕第四代非遗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冬奥会艺术大使,国家高级技能三级工,中国根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辽宁省工艺美术师,辽宁省青年民间文艺家工作室,盘锦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盘锦市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