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家庭康复中的应用与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0
/ 2

延续性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家庭康复中的应用与效果

赵芮

遂宁市中医院  四川遂宁  629000

【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家庭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我院于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与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急性发作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其依从性和生命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家庭康复中实施延续性护理可降低疾病急性发作率,保证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提升患者生命质量意义重大。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家庭康复

一直以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比较高,要想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还需在病情稳定之后采取适合的护理干预方案调整患者的健康行为,使其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1]。本文将深入分析延续性护理,探究其对在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家庭康复中的干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30例,年龄53-74岁,平均为(64.56±3.28)岁,20例男性、10例女性;观察组30例,年龄54-75岁,平均为(65.39±3.17)岁,19例男性、11例女性。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组间差异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即遵医嘱指导患者用药,口头介绍相关饮食、运动等事项,疏导患者的不良心理,以及出院后建档立案,记录联系方式和地址,便于随访。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如下:(1)安排相关科室资历高且经验丰富的护士长及护理人员组建延续性护理小组,由护士长带领小组成员针对疾病护理知识进行培训,小组成员负责执行护理工作,护士长负责监管护理工作过程。(2)出院前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联系方式和地址、复查时间等内容,评估患者的心理情绪以及身体康复程度,汇总后设计成随访记录册,根据此制定延续性护理方案。(3)延续性护理内容:①利用微信、公众号等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口头讲解的形式介绍疾病发病机制、自我护理方法、预防事项等知识,引导患者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包括熬夜、抽烟、喝酒、食辛辣食物等,并为其制定改善方案。②积极耐心地开导患者,告知患者慢阻肺疾病是一种可控的疾病,讲解延续护理对疾病恢复的作用,让患者调整好情绪,乐观地面对生活,积极配合治疗。③利用治疗病例、介绍各类药物的作用等方式告知患者用药以及处理不良反应的方法,使其逐渐了解长期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④引导患者观看展示呼吸肌训练过程的多媒体视频,并亲身现场示范呼吸操作、缩唇呼吸等训练过程,叮嘱其相关注意事项,帮助其正确训练。⑤利用微信发送小视频、公众号资讯等方式宣传康复锻炼对于身体恢复的意义,引导患者每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坚持参与打太极、慢跑等有氧运动。⑥居家氧疗时,控制氧气流量为每分钟2L,每日持续时间需超10小时,反复指导家属使用家庭氧疗设备,注意分辨故障,排除隐患。(4)延续性护理模式:①每隔2周用电话随访1次,每次随访持续约10分钟,以此了解患者病情恢复状况,以及是否遵医嘱用药、氧疗和进食等,并指出不足之处,提出针对性的建议。②出院后1-2个月上门随访1次,主动了解患者的居家情况,评估其心理状况、居家环境等,及时予以正确的指导。③定期组织慢阻肺座谈会、病友会等活动,一方面普及相关方面的健康知识,一方面增强患者坚持长期治疗的信心和动力。

1.3观察指标

①急性发作率。②自制依从性调查问卷,用以调查患者对坚持吸氧、合理饮食、规律用药、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以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予以判定,最终以完全依从和部分依从计算其依从率。③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命质量量表评估患者的生命质量。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急性发作率和依从性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的急性发作率为6.67%,其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观察组的依从性为96.67%,其高于对照组的70%(P<0.05)。详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性发作率和依从性[n(%)]

组别

例数

急性发作率

依从性

对照组

30

8(26.67)

21(70.00)

观察组

30

2(6.67)

29(96.67)

x2

-

11.092

10.029

P值

-

2.2生命质量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的生命治疗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命质量(x±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30

210.71±18.65

217.43±23.18

观察组

30

210.37±21.58

236.69±21.67

t值

-

0.467

18.276

P值

-

0.000

0.000

3.讨论

本文在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分别进行常规护理与延续性护理干预,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急性发作率较对照组更低,依从性以及生命质量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延续性护理可减低患者的急性发作率,提升其治疗依从性,改善其生命质量。究其原因,常规护理工作仅在住院阶段展开,无法延伸至院外,所以无法掌控院外患者的情况,进而也就无法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而延续性护理则将护理工作过程延续至院外,即出院后还会实时跟踪患者的病情和身心状况,如同家庭医生般实时掌控患者的情况

[2]。与此同时,健康宣教、心理指导、康复训练、家庭氧疗等护理内容也较常规护理更为丰富,实施的手段也更为先进,充分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加深了患者的认知,加上电话、上门、微信互动、讲座等随访途径的多样化,进一步拉近了护患关系,加深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从而帮助患者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所以能较好地控制患者病情的发展,提升其生命质量[3]

综上所述,延续性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家庭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时鹏鹏,王珍,张伟华,等.量化评估策略下的延续性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2,28(24):413.

[2]吴俊男,余婷婷.医院-社区-家庭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健康之家,2023,16(2):147-149.

[3]冯燕,张海燕,杨煜,等.个体化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家庭主导式延续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英文)[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11(7):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