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协调与整合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0
/ 2

生态保护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协调与整合探讨

刘雨蕉

云南工程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51

摘要 生态保护与国土空间规划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两大重要手段,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统一性。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协调和整合生态保护与国土空间规划,促进两者的协同发展。文章首先阐明了生态保护与规划的内在联系,即生态保护是规划的前提基础,规划则是落实保护的重要手段。随后分析了当前二者面临的挑战,如生态环境恶化、城镇化加速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促进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强化顶层设计、加强监测评估、注重公众参与等。最后探索了生态保护与规划整合的具体路径,如坚持生态优先、优化产业布局等。通过本文研究,旨在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生态保护;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整合;可持续发展

引言

生态保护和国土空间规划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两大支柱,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生态保护旨在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为人类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而国土空间规划则是为了合理分配和利用国土空间资源,协调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推动全面绿色转型。可以说,生态保护为规划提供了前提基础,规划则是保护生态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等原因,生态保护与国土空间规划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矛盾和挑战。如何有效协调和整合二者,充分发挥其相互促进作用,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分析生态保护与规划的关系,探讨二者协调整合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生态保护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内在联系

生态保护与国土空间规划虽然侧重点不同,但二者相辅相成、环环相扣。一方面,生态保护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和基础。规划的出发点和底线就是要尊重自然规律,做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如果生态保护不力,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规划的基础将无从谈起[1]。另一方面,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为生态保护提供了空间管控和制度保障。通过合理布局生态、生产、生活等空间,引导人类活动合理疏导,可以有效缓解对生态的压力。同时,规划的编制过程需要对生态环境状况开展评估研究,为制定生态保护措施提供决策依据。可见,生态保护与规划存在紧密的内在统一性。保护生态是规划的前提,规划则是保护生态的重要手段,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只有充分认识到二者的内在联系,加强相互协调配合,方能真正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生态保护与国土空间规划面临的挑战

(一)生态环境恶化严重

我国生态环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生态系统退化、环境污染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日趋突出,导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这给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编制和精准实施带来了极大压力,如何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引导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经成为一个紧迫而艰巨的系统性挑战[2]

(二)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大量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聚,给生态和国土空间资源保护带来了巨大冲击和挑战。如何实现规划对建设用地的精准管控,避免城市无序蔓延对生态空间的占用和破坏,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同时,城镇化进程加快还可能加剧资源环境压力,规划需要在促进城镇化进程的同时注重保护生态。

(三)发展需求与生态保护矛盾突出

在追求经济发展和民生需求的同时,如何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协调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困扰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矛盾性问题。如何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点,实现两者有机统一、相互促进,是摆在规划工作面前的一个长期艰巨课题。 具体来说,发展需求与生态保护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人口增长和城镇化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旧有发展模式与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存在冲突;民生需求和生态需求之间需要权衡协调;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尚未完全形成等。规划需要科学平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最大限度化解潜在矛盾,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公众参与力度有待加大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虽然一定程度上吸纳了公众参与,但整体参与度和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方面,公众对生态保护和空间规划的认知存在差距,导致参与热情有限;另一方面,参与渠道不够畅通,难以充分吸纳基层民意。因此,如何扩大公众参与面、提高参与实效性,进一步增强规划的公信力和可执行性,也是规划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可见,生态保护与国土空间规划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应对,推动两者的良性互动,为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三、促进生态保护与国土空间规划协同发展的策略

(一)强化顶层设计,健全协调机制

要加强生态保护与规划的顶层设计,在法律法规等层面明确二者的统一地位和重要性。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厘清各级政府部门职责,建立健全涵盖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的工作协调机制。通过制度层面的设计和统筹协调,为生态保护与规划的协同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建立评估监测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建立健全的生态环境评估和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生态环境变化动态,对生态承载能力、环境质量等做出科学评估[3]。并将评估结果充分融入到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和调整过程中,为规划的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避免出现生态环境被忽视的情况。

(三)强化公众参与,凝聚社会共识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诉求和建议,努力在生态保护与发展需求之间寻求平衡,凝聚社会共识。提高公众参与规划的积极性,增强规划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四)完善考核评估,构建约束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体系,将生态保护绩效和规划实施质量作为重要指标,对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进行定期考核。对违反规划、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形成有力约束,推动生态保护与空间规划的协调联动落到实处。

四、生态保护与国土空间规划整合的路径探索

(一)坚持生态优先,合理规划空间布局

在规划编制中坚持生态优先的理念,将生态保护视为硬性约束,优先保障生态安全。科学合理地规划生态保护红线和各类空间开发边界,维护生态空间的系统完整性。同时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空间布局,错位发展,避免与生态空间的直接冲突。

(二)优化产业布局,调整经济发展方式

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绿色转型。逐步压缩高耗能、高排放的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减轻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同时加强生态修复和系统治理,修复因开发建设造成的生态破坏,整治陆域、海洋、大气等各类生态环境问题。

(三)创新规划模式,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创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模式,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前瞻性。积极探索基于自然生态单元的规划模式,深入研究生态系统的运行过程和规律,为规划编制提供科技支撑。

(四)加强部门协作,构建协同管理机制

生态保护与规划的顺利实施需要部门间的紧密配合。要加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间的协同合作,统一工作理念,明确权责分工,建立协同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高效落实。

五、结语

生态保护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协调整合,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真正认识到二者的内在统一性,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挥生态保护与规划的相互促进作用,才能最终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现代化目标的有机统一。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制度、技术、公众等多方面的共同参与和持续努力。相信只要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完善相应的政策措施,必将为子孙后代留下风景旖旎的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贾梦萍.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生态保护与自然资源合理利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2024(2):0160-0163

[2]刘华晓.生态环境保护背景下企业工商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2023(3):0090-0093

[3]刘壮,梁柱.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智慧监测管理体系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2023(4):0044-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