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中基于人工智能的语音识别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0
/ 2

电子信息工程中基于人工智能的语音识别技术研究

朱元祯

烟台鏊润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AI的语音识别技术已成为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语音识别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本文介绍了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背景。随后,详细分析了当前语音识别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噪声干扰、方言多样性和语速变化等问题。

关键词:电子信息;人工智能;语音识别

引言

在数字化时代,语音识别技术作为人机交互的重要方式,其应用范围日益广泛,从智能手机的语音助手到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无不显示出其重要性。然而,语音识别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环境噪声、方言差异以及说话人的语速变化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识别的准确性和用户体验。本文将深入探讨基于人工智能的语音识别技术,分析现有技术的局限性,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以期推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发展。

一、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1.1 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

语音识别技术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发展历程可谓波澜壮阔。自20世纪50年代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语音识别技术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最初,基于模板匹配的方法被用于语音识别,这种方法主要依赖于预先录制的语音样本与待识别语音之间的相似度比较,但受限于计算能力与样本数量,识别准确率并不理想。进入70年代,随着统计模型的引入,语音识别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隐马尔可夫模型成为了这一时期的核心技术,它能够描述语音信号的统计特性,并通过状态转移概率来捕捉语音的动态变化。

隐马尔可夫模型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语音识别的准确率,并推动了语音识别技术在电话系统、语音控制系统等领域的初步应用。90年代,随着计算机处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语音识别方法开始崭露头角。多层感知器和递归神经网络等模型被用于捕捉语音信号的非线性特征,进一步提高了识别的准确性和鲁棒性。此外,支持向量机等机器学习方法也开始被应用于语音识别任务,为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入21世纪,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深度学习技术在语音识别领域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等复杂模型能够自动学习语音信号的层次性特征,无需人工设计特征提取器,这极大地提高了语音识别的性能。特别是循环神经网络的变体——长短时记忆网络,因其在处理序列数据方面的优势,成为了语音识别领域的首选模型。

近年来,端到端的语音识别系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这种系统通过直接将原始语音信号映射到识别结果,省去了传统的声学模型和语言模型分离的设计,简化了系统结构,提高了识别效率。同时,注意力机制的引入,使得模型能够更加灵活地捕捉语音中的上下文信息,进一步提升了识别的准确性。总体来看,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过程。从最初的模板匹配到统计模型,再到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极大地推动了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

二、基于人工智能的语音识别技术面临的挑战

2.1 噪声干扰对语音识别的影响

噪声干扰是语音识别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必须面对的挑战之一。在现实环境中,语音信号往往伴随着各种背景噪声,如交通噪声、人声喧哗等,这些噪声会严重影响语音识别系统的性能。噪声的存在不仅会掩盖语音信号的重要特征,还会引入额外的不确定性,使得语音识别变得更加困难。从信号处理的角度来看,噪声干扰可以被视为一种加性噪声,它会在语音信号的时域和频域上产生干扰。在时域上,噪声的加入会改变语音信号的波形,使得语音的音素边界变得模糊不清;在频域上,噪声的频谱会与语音信号的频谱重叠,导致语音信号的频谱特征被掩盖。

这些干扰都会增加语音识别系统的误识率。为了应对噪声干扰,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降噪技术。其中,谱减法是一种常用的传统降噪技术,它通过估计噪声的功率谱并从语音信号的功率谱中减去噪声的功率谱来实现降噪。然而,谱减法在处理非平稳噪声时效果不佳,因为它假设噪声的功率谱在整个语音信号中是恒定的,这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不成立。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降噪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等模型能够通过学习大量的噪声语音数据来提取鲁棒的语音特征。这些模型能够自动捕捉噪声和语音之间的统计关系,从而实现更加精确的降噪。此外,生成对抗网络也被用于语音降噪任务,通过对抗过程生成无噪声的语音信号。

除了降噪技术,一些研究人员还尝试通过改进语音识别模型本身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例如,引入注意力机制的端到端语音识别系统能够在识别过程中更加关注语音信号中的有用信息,而忽略噪声的干扰。一些研究还尝试将语音识别和语音增强联合优化,通过端到端的方式同时实现降噪和识别,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性能。尽管目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噪声干扰对语音识别的影响仍然是一个开放性问题。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更加有效的降噪和识别技术,以适应更加复杂和多变的实际应用环境。

三、基于深度学习的语音识别技术解决方案

3.1 深度学习在语音识别中的应用

深度学习技术在语音识别领域的应用,标志着语音识别技术从传统模型向数据驱动模型的转变。深度学习模型通过构建复杂的非线性网络结构,能够自动从大量数据中学习到语音信号的深层次特征,从而提高识别的准确性和鲁棒性。在深度学习应用于语音识别的早期阶段,深度神经网络被引入到声学模型中,用于替代传统的声学模型,如高斯混合模型。深度神经网络能够自动学习到语音信号的声学特征,而无需人工设计特征提取器,这大大简化了语音识别系统的复杂度。

随后,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循环神经网络及其变体长短时记忆网络开始被用于建模语音信号的时序特性。循环神经网络和变体长短时记忆网络能够捕捉到语音信号中长距离的依赖关系,这对于理解连续语音中的语义信息至关重要。近年来,端到端的语音识别系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端到端系统通过直接将原始语音信号映射到识别结果,省去了传统的声学模型和语言模型分离的设计,简化了系统结构,提高了识别效率。

在端到端系统中,连接时序分类损失函数被广泛使用,它允许模型在输出层不依赖于预先定义的词边界,从而简化了训练过程。除了声学模型的改进,深度学习也被用于改进语言模型。传统的语言模型由于其局部性的特点,在处理长距离依赖关系时表现不佳。而基于循环神经网络或变体长短时记忆网络的神经网络语言模型能够捕捉到更长距离的语义信息,从而提高语言模型的预测能力。此外,深度学习技术还被用于解决语音识别中的一些特定问题。例如,在处理说话人变异性方面,深度学习模型可以通过学习说话人的声学特征来实现个性化的语音识别。

结语

语音识别技术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分支,其发展经历了从模板匹配到统计模型,再到深度学习的演变过程。深度学习技术的引入,特别是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语音识别的准确性和鲁棒性。端到端系统的提出进一步简化了语音识别流程,使得模型能够更高效地从原始语音信号直接映射到识别结果。尽管如此,噪声干扰、说话人变异性以及数据标注的挑战仍然是语音识别领域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张伟,李强.深度学习在自动语音识别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学报,2018,46(2):368-377.

[2]王芳,赵刚.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的语音识别技术[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20,56(5):84-91.

[3]刘波,陈晨.端到端语音识别系统中的噪声处理技术[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9,41(7):1517-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