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下床活动对普外科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1
/ 2

早期下床活动对普外科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研究

王丽平 姚培焕 郭雪

鹤壁市妇幼保健院  邮编:458000

摘要:普外科手术对患者身体的创伤和术后的恢复一直是医疗界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康复理念的更新,早期下床活动作为术后恢复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效果和价值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旨在对早期下床活动对普外科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早期下床活动;普外科术后患者恢复;影响研究

引言

早期下床活动已成为普外科术后患者康复的重要干预措施之一。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系统梳理和分析,本文总结了早期下床活动对普外科术后患者恢复的积极影响,包括促进肠道功能恢复、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改善呼吸功能以及缩短住院时间等。同时,本文也指出了在实施早期下床活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挑战。

1早期下床活动的定义与意义

早期下床活动在普外科术后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一干预措施的核心思想是在患者接受手术之后,尽快开始床边活动,如坐起、站立、甚至短距离的行走等。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患者从长时间的卧床状态中逐渐解放出来,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加速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减少因长期卧床而可能产生的各种并发症。早期下床活动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积极的生理和心理刺激。术后患者由于手术创伤和麻醉的影响,常常会出现肌肉无力、关节僵硬等现象。通过早期下床活动,患者可以逐渐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度,从而加速身体机能的恢复。同时,活动还能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有助于伤口的愈合和组织的修复。早期下床活动对于预防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长期卧床容易导致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通过早期下床活动,患者可以增加肺部通气量,促进痰液排出,减少肺部感染的风险。同时,活动还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少血液淤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几率。早期下床活动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信心。术后患者由于身体的不适和活动的限制,往往会感到焦虑和沮丧。通过早期下床活动,患者能够逐渐适应术后的生活状态,增强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活动还能让患者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在逐渐恢复,增强自信心和康复意愿。

2早期下床活动对普外科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

2.1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术后患者常常面临的一个挑战是肠蠕动减慢或肠麻痹,这可能导致便秘等消化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在这种背景下,早期下床活动作为一种有效的康复干预措施,其重要性不容忽视。早期下床活动通过增加腹压变化和促进肠道蠕动,为术后患者带来了显著的益处。当患者开始坐起、站立甚至行走时,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使腹部肌肉得到适当的锻炼,还能促进肠道的蠕动和收缩。这种机械性的刺激能够加速肠道内食物的推进,减少食物在肠道内的滞留时间,从而降低便秘的发生率。

2.2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长时间卧床不动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一个公认的重要危险因素。当个体长时间处于静止状态,特别是在术后或因病需要长时间卧床的情况下,下肢肌肉的活动量会显著减少,导致静脉血液流动减缓,甚至停滞。这种血流淤滞状态为血栓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严重的医疗状况,它可能导致下肢疼痛、肿胀,并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肺栓塞,这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此,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对于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早期下床活动作为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在术后康复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当患者开始坐起、站立甚至行走时,这些活动能够显著促进下肢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从而推动静脉血液流动。这种增加的肌肉活动不仅能够减少静脉血流淤滞,还能通过肌肉泵的作用帮助血液回流至心脏,进一步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2.3改善呼吸功能

术后患者经常面临一个多方面的挑战,这些挑战包括疼痛、麻醉药物的影响以及长时间卧床导致的身体机能的下降。这些因素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还可能对他们的呼吸功能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手术带来的疼痛往往让患者难以进行正常的呼吸运动。疼痛限制了胸廓的扩张和膈肌的下降,导致呼吸变浅、变快,使得肺部的通气效率大大降低。此外,麻醉药物的残留效应也可能抑制呼吸中枢,使得患者的呼吸变得浅慢。更为严重的是,长时间卧床不动会导致患者呼吸肌的废用性萎缩,使得呼吸功能进一步下降。这种状态下,患者的肺活量减少,肺部气体交换效率降低,容易引发肺部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等。早期下床活动作为一种有效的康复手段,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改善呼吸功能。当患者进行下床活动时,他们的胸廓和膈肌可以得到更好的运动,从而促进深呼吸练习。深呼吸能够增加胸腔的容积,提高肺部的通气效率,使得更多的氧气进入肺部,同时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这种呼吸模式的改变不仅可以增加肺活量,还可以改善患者的气体交换效率,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3早期下床活动的实施策略

3.1个体化评估

在促进术后患者恢复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手术类型以及术前病情等多个因素,进行个体化的评估。这种评估旨在为患者量身定制适合的下床活动时间和活动量,以确保康复过程既安全又高效。通过个体化评估,我们可以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科学的康复指导,帮助他们更快地恢复健康。

3.2逐步增加活动量

在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下,术后患者应从简单的床边站立动作开始,逐步增加活动量,确保每一步都在患者的耐受范围内,从而安全有效地促进身体康复。

3.3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在活动过程中,医护人员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需要时刻保持警觉,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患者的反应是评估活动是否适宜、是否需要调整活动强度的重要依据。当医护人员观察到患者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症状时,这往往是身体在发出警告信号,提示当前的活动强度可能超出了患者的耐受范围。这时,医护人员应立即采取行动,果断地停止患者的活动,避免症状进一步恶化。停止活动后,医护人员需要迅速评估患者的状况,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这可能包括让患者躺下休息、测量血压和心率等生命体征,以及根据病情需要给予药物治疗等。如果患者的症状持续不减或加重,医护人员应及时联系医生,以便进行更深入的评估和治疗。

3.4加强安全保护

在患者下床活动的过程中,确保患者的安全是首要任务。因此,加强安全保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这些措施旨在降低患者在活动中可能遭遇的风险,提高活动的安全性。扶手是常见的辅助设备之一。在患者活动路径的合适位置安装扶手,如床边、走廊、卫生间等,可以为患者提供额外的支撑和平衡。患者可以通过抓握扶手来稳定身体,减少因失去平衡而摔倒的风险。助行器也是重要的辅助设备。对于行动不便或需要额外支持的患者,助行器可以提供稳定的支撑和助力,帮助患者保持身体平衡,减轻下肢的负担。助行器的使用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并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正确使用。

结语

早期下床活动对普外科术后患者恢复具有积极影响。通过个体化评估、逐步增加活动量、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和加强安全保护等策略的实施,可以确保患者安全、有效地进行早期下床活动。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早期下床活动的最佳时机、最佳活动量以及与其他康复措施的结合应用等问题,为普外科术后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加全面、科学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韦春艳.1例疤痕子宫剖宫产术后5小时成功下床活动的护理体会[J].健康导报:医学版,2015,20(11):114-114.

[2] 辛华.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早期离床活动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6):228-229.

[3] 潘燕玲.人本位整体护理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探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36(5):806-807.

[4] 钟小雁,罗剑平,黄水燕.活动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术后首次下床活动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6):70-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