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技术在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1
/ 2

GPS技术在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孙倩

莒南县政务服务中心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水平越来越高,土地资源的利用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进行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的过程中,传统测量技术由于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地形、气象等因素,导致测量工作精度降低。而 GPS技术则可以有效避免外界因素的影响,具有测量精度高、测量时间短、测量成本低等特点,在地籍控制测量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 GPS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技术人员缺乏专业素养、设备存在较大误差等,影响了 GPS技术的应用效果。因此,为了保证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工作顺利进行,相关人员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措施解决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以GPS技术为例,阐述其在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应用中的重要价值体现,仅供参考。

关键词:GPS技术;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

引言: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土地资源的利用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不断加快,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也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而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工作则成为了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保障。在进行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工作时,需要对地形、地貌进行全面分析,为测量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如果 GPS技术的应用效果不佳,则会影响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GPS技术的应用优势

GPS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全天候观测,其在测量过程中不受时间和天气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可靠性。同时, GPS技术在测量时,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同时, GPS技术还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可以与其他仪器设备进行联合使用。尤其是在对地形复杂区域进行测量时, GPS技术可以保证测量精度,提高测量工作的质量。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GPS技术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其可以对工作环境进行自动调节和控制,提高了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工作效率。同时, GPS技术具有较高的精准度,可以准确反映出被测区域的地形和地貌状况,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二、GPS技术的应用措施

在进行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保证测量工作顺利进行。首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测量方案。在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之前,必须对所用设备进行检查与测试,确保设备运行正常,将 GPS技术与传统测量技术进行对比分析,保证测量精度符合标准。其次,做好相关的数据处理工作。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对相关的数据进行记录与整理,建立数据库。最后,做好观测工作。在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中应用 GPS技术时,需要对相关的观测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与规划。在实施观测工作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确定观测时间与观测次数。

三、GPS技术在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的应用

GPS卫星定位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地籍测量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利用 GPS进行地籍控制,不要求各测点间具有一定的互视度,克服了常规的测控方法在布设检查站时的局限性。另外,在布置成 GPS网状结构后,对 GPS网准确度的影响也会降至最低。GPS技术因其可灵活布点、全天候观测、快速计算和高精度等优势而被广泛用于全国各地城市的城市地籍控制测量。GPS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并不存在传统的三角网(锁定)布设时,需要大致等边,以及在估计误差较小的时候,需要增加对角线,或者增加一条开始边,这些都是很麻烦的,如果 GPS仪器的准确度与控系统的准确度一致,并且按照 GPS选取的需要来选取控制点,那么 GPS网的准确度就能够满足地籍测量的标准。结合地籍控制测量工作的实际出发,可以从如下两大方面进行相关探讨:

位置基准点的偏差

由于 GPS定位结果是一种三度空间的差值,所以用 GPS定位技术来代替传统的地籍控制网。因此, GPS涉及到网格的形态,以及所涉及到的椭球的定位,当基准相对于三度空间座标的纵轴方向偏离时,GPS就会发生自转。但是,对于某一距离或某一高度差的 GPS网,若其基准位置与3 d座标的距离不超过100 m,其误差就可以被忽视了。在椭球体上, GPS网的基准位置与3 d座标的距离不超过100 m。对于高差较大的 GPS系统,其初始坐标系的精度要求较高,这是由于 GPS系统中基准坐标系的相对误差会对其在地球表面的坐标系的精度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测量高差时,可以按一般的方法进行。

GPS地籍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在传统的三角测量的控制网中,已达到了在兼顾准确度和安全性、兼顾成本和费用等最优设计的要求下,也有了较多的研究成果。此外,和常规的探测方法一样,GPS观测存在复杂的函数和随机模式,虽然GPS存在迅速、精确、灵活的优点,但也面临着必须对它加以完善的问题。而通过对GPS检测结果进行调整,能够更好的反映GPS的准确度和效果,这对于地籍研究产生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1、网形规划和时段安排

先要做好网络形状计划与时间计划,其中 GPS网络形状计划与控制点位的选取与布置关系很大。因此,要在全网范围内维持各点的误差数值,最好的办法就是使得网的形状能够按照控制点的分布来设计。

2、合理分布平面控制点

测区应合理布置,通常有两种形态:即网形或线形。关于网形测区,在网形测区外侧网四个象限以内,控制点以3个以上为宜,如果在测区外侧有一个以上的控制点,那么测区周边与该控制点的间距应不超过20 km。至于线形测区,则需要在测区的中心和边缘处,设置三个以上的控制点,每个控制点之间相隔30 km。

3、合理分布高程控制点

在网络测区中,测区10公里×10公里内,必须在测区周围设置4个已知水平点,若要获得较高的精度,则应对其进行加密,使被测点与已知水平点之间的间距不得超过5000米;在线性测区中,测区两边及中间各应设置4个以上的控制点,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分析。而且,当测区大气压力很大时,10公里×10公里的控制点必须是已知的水平点。

四、GPS技术在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应用效果

在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工作中,如果采用传统的测量方法,则需要进行大量的外业工作,而且测量时间比较长,且测量精度比较低。而采用 GPS技术进行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时,能够有效降低外业工作量,且能够提高测量精度。在实际的操作中,需要对 GPS技术的各个环节进行充分重视。首先,在对控制点进行布设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控制点的数量和位置;其次,在对 GPS接收机进行设置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天线高度以及天线类型;再次,在对 GPS卫星进行观测时,需要保证观测时间不能过长;最后,在对数据处理时,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必要的处理。通过采用上述措施对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中 GPS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应用 GPS技术之后能够有效降低外业工作量、提高测量精度。

结论: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资源之一。因此,在进行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利用 GPS技术的优势,不断提高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工作效率和精度。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合理措施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工作效率和精度,为土地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应重视对 GPS技术应用优势进行分析,不断提高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工作效率和精度。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工作还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相关人员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提升 GPS技术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帅,田皓天.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中GPS的应用探讨[J].大众标准化,2022,No.377(17):184-186.

[2]霍强.GPS技术在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7,No.247(1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