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2
/ 2

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

王霞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201299

摘要:下肢静脉曲张属于周围血管疾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会对其工作与生活带来不便,且患者需要承受身心双重痛苦。从临床治疗实践看,激光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手段。而如何有效地进行临床护理,直接关系到患者手术成效与预后质量。为此,本文结合激光治疗实践,分析了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及充分发挥激光治疗效能。

关键词:激光治疗;静脉曲张;治疗措施

下肢静脉曲张发生率较高,多发于中老年女性群体。此种疾病病程较长,患病期间患者遭受身心双重侵害,甚至会干扰其正常工作与生活。随着患病时间延长,静脉壁弹性慢慢消失,症状表现日趋凸显,体表存在静脉结节或者屈曲等问题。激光治疗成为临床中常见的治疗手段,为取得最佳的手术治疗效果,需要做好术中护理配合。

一、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临床表现与激光治疗护理干预效果

(一)临床表现

患者在发病初期会出现下肢酸胀、钝痛感、乏力等症状。长时间站立后,病痛加剧,需通过平躺、抬高肢体等方式缓解疼痛。在疾病中后期,静脉壁出现不同程度损害,静脉出现隆起、扩张、迂曲等问题。尤其,患者小腿内侧大隐静脉走行区症状较为明显。若患者病程较长,会进一步改变下肢皮肤营养性,出现脱屑、瘙痒、湿疹、溃疡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部分患者存在血管走行性疼痛,下肢肿胀,甚至出现淤积性的皮炎或者浅静脉血栓等问题。

(二)护理干预效果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在患者病情较为严重时,医院多会为其实施激光手术治疗。尽管激光手术属于微创手术,患者遭受的损伤较小,但仍需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因患者身心会面临较大压力,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优化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提升预后质量。

二、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

护理干预多细化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干预。医护人员应结合各个阶段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干预措施。

(一)术前护理干预

在实施手术前,一是医护人员需做好健康宣教,将激光治疗意义与价值告知给患者,消除其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与此同时,将手术注意事项传达给患者及其家属,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二是在出现合并症后,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互相配合与协作,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如患者出现急性感染或溃疡后,入院后予以换药及抗炎处理,伤口愈合后再行手术。三是护理人员需为患者手术肢体备皮,保证腹股沟位置皮肤清洁,防止出现感染。四是手术前,护理人员要及时停止下肢静脉输液,及时准备术前手术用具,标记静脉曲张位置,叮嘱患者切勿擦拭与清洗标志,防止干扰后续手术操作。

(二)术中护理干预

一是术前20分钟,护理人员要及时进行手部消毒,去除灭菌处理后的导管与导丝,检查是否存在性能故障,导管是否畅通。二是患者转移至手术室后,进一步核查患者姓名、性别等基础信息。为患者调至合适体位,采用常规方式疏通静脉通道,为后续补液或麻醉操作打好基础。医生做好常规消毒铺巾,接通激光治疗仪器电源。依次连接纤维导光束与脚踏,将脚踏放于患者右脚边,调整激光仪器参数,将激光仪器放置患者旁边,确保与患肢处于同一条直线上。三是护士需有效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操作,为其传递医疗用品,在患者腹沟大隐静脉部位红色光点处启动激光治疗仪,将治疗仪器功率控制在12W,间隔时间与脉冲时间调控在1秒。在激光发射时,需将激光纤维移至到患者内踝部位,按照事先制定好的退行线路适度按压激光灼烧点,排除静脉血,有效粘合血管壁,闭合静脉。四是术中需要确保光导纤维的顺畅性,防止异常断开诱发的感染问题。动态监测穿刺针导管情况,确保导管顺畅无堵,及时清除穿刺针中的血液。五是做好患者情绪安抚工作,防止出现应激反应,结束手术后及时按键退回激光仪,关闭钥匙开关,时间旋转并关闭仪器电源,取下配套光纤与钥匙,将物品放置相应位置。

(三)术后护理干预

1、基础护理

合理调控患者病室温湿度光线限制探视人员数量,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术后休憩环境。住院期间医护人员需要动态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术后下肢抬高,高度控制在20°到40°,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肢体肿胀。2)术后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趾端皮肤颜色有无发绀,足背动脉搏动有无减弱。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2、饮食护理

术后6小时禁食禁水,患者头可偏向一侧。6小时后,可饮少量水,逐量进食高能量、高蛋白与维生素类流食。要饮食清淡好消化,防止便秘,减轻用力排便时的腹压,减轻下肢静脉回流阻力利于康复。

3、疼痛护理

术后麻醉作用慢慢消失,患者切口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最剧烈的疼痛都发生在术后24小时。告知患者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轻。对于术后出现轻度疼痛,可转移患者注意力或者放松等方法缓解;对于中度以上的疼痛,可遵医嘱给与止痛药物。在疼痛初期,尽可能地使用非药物干预措施,为提升患者预后质量打好基础。

4、运动护理

护士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关注与关心患者,向患者说明术后康复锻炼目的、方法与价值,叮嘱患者卧床期间行踝泵运动,术后24~48小时下床行走,但必须使用弹力绷带或穿弹力袜,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合理调控运动时间与运动强度,避免久站或久坐促进血液循环。

5、并发症护理干预

术后并发症种类多,如皮下淤血、患侧肢体肿胀、皮下硬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结合并发症类型与患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干预方案。

(1)皮下淤血护理干预

皮下淤血多因静脉内穿刺或者放置导管时穿破静脉出血,或者设置的激光器功率过大,光纤后撤离速度过快,或者静脉内留置时间较长等,诱发皮下淤血。为此,护理人员在静脉穿刺或放置导管时,动作要轻柔,防止刺破静脉壁,合理设置激光器功率与把调整光纤后撤离速度与静脉内留置时间。

(2)患侧肢体肿胀护理干预

合理调控弹力绷带松紧度,防止绷带过紧导致血液渗出或者血肿问题。

(3)皮下硬结护理干预

术后早期静脉硬结样改变属于正常现象。此时,护理人员需履行告知义务,使其知晓此种情况在术后一个月会消失,静脉会恢复到正常状态。通过安抚患者情绪,可防止过度紧张或焦虑影响预后质量。

(4)皮肤灼伤、静脉炎护理干预

医护人员履行告知义务是患者知晓此种情况属于术后正常现象,在术后2~6周内,症状逐渐缓解或者消失,不会影响治疗效果,防止患者焦虑或紧张。

(5)静脉血栓护理干预

因手术炎性刺激,术后卧床血流缓慢,凝血功能增强等因素使下肢静脉血栓易发。术后6小时起鼓励患者多饮水,降低血液粘滞度;指导患者麻醉过后行踝部环绕和足背伸屈运动,术后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严密观察患者患肢的皮肤色泽、温度、感觉,若出现患肢肿胀、皮肤瘀紫、皮温下降、疼痛等症状,即可通知医生处理,遵医嘱定时定量用药,嘱患者绝对卧床,患肢抬高。

3、心理护理干预

术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担忧、焦虑等负面情绪,影响到疾病恢复进程与预后质量。此时,医护人员需做好心理护理干预,将术后症状、注意事项等告知给患者,缓解其焦虑情绪,增强术后治疗自信心。此外,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活动与交流,了解其诉求,为其排忧解难,满足其正常的治疗需求,取得最佳的激光治疗术后成效。

三、结语

综上所述,激光治疗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疾病的常见手段,取得了较好治疗成效。护理干预是激光手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护理人员需结合静脉曲张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干预措施,优化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何楠,张腾飞,梁紫轲等.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现状及评价[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3,43(12):1364-1368.

[2]孙怡博,肖乐,王勇志等.下肢静脉曲张手术的治疗现状[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23,15(01):88-92.

[3]蒋劲松,陈磊.下肢静脉曲张治疗方法进展及要点[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1,41(12):1368-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