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养殖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2
/ 2

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养殖中的运用

甯远

自贡市大安区牛佛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643206四川省自贡市

摘要:在我国水产养殖行业发展中,淡水水产养殖占据总产量70%以上,行业发展情况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为此,需要水产养殖行业能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为迎合时代发展需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不断改进生产方式和养殖模式,努力提高水产品质量,有效改善水产养殖环境,以此来实现行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就以淡水水产养殖为内容,研究生态养殖技术的实际应用,从而来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养殖技术;淡水水产养殖;运用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注重食用绿色、无公害的食物,这就对淡水养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淡水养殖中,必须采用绿色、无公害的生态养殖技术,以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绿色健康产品。在淡水养殖所选择的技术上,采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能够模拟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环境,实现理想的生态养殖效果。为此,在当前,对水产品进行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研发,对于促进水产品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概述

生态养殖指的是:一种使用无污染的水体,或是采用生态技术措施,对养殖的水质和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并依照一定的养殖模式,进行增殖、投放无公害饲料的一种养殖方式。“绿色生态”技术在中国广泛应用,其目的在于使水生物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并能生产出优质、安全、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品。相对于集约化、工厂化养殖,所谓的生态养殖,指的是让水生生物在天然的生态环境中,按照自己原本的生长发育规则,进行天然的生长,而不是人工创造一个生长环境,使用一些促进生长的药剂,使其违背自己原本的生长发育规则,迅速地成长。

2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水产养殖中的运用

2.1合理做好养殖场养殖规划和养殖模式选择。一是确定养殖模式,养殖模式是生态养殖系统的核心,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养殖模式,比如循环水养殖、稻-渔共作等。循环水养殖是一种高效的养殖方式,通过循环水系统将废水处理后再利用,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水资源,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稻-渔共作是一种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通过在稻田中养殖鱼类、螃蟹等水产动物,可以充分利用稻田的水资源和水生生物资源,同时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经济价值。

二是合理规划养殖场,养殖场的规划需要考虑地形、水源、水质、气候等因素。同时还需要考虑交通运输和市场需求等因素,以选取最适宜的养殖场地。在规划养殖场时,需要合理安排养殖池的位置和布局,同时还需要考虑污水和废物的处理和排放问题。对于大型养殖场而言,还需要建立完备的给排水系统和水质监测系统等基础设施,以确保水质和水量的供应和稳定。

2.2注重养殖期间的养殖环境管理

一是监测水质,水质是淡水水产养殖的关键因素之一,需要定期进行监测。通过监测水质的各项指标,比如氨氮、亚硝酸盐、溶解氧等,可以了解水质的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水质。在监测水质时,可以采用定期取样和在线监测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检测和分析。对于超标的水质指标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善和治理,比如增加换水频率、调整饲料投喂量等措施,以确保水质的稳定和良好。

二是保持水体生态平衡,保持水体生态平衡是淡水水产养殖的重要环节之一。可以通过在养殖系统中种植水生植物、培养浮游生物和滤食性鱼类等方式来维护水体的生态平衡。同时,需要注意合理投放饲料和合理捕捞,以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在保持水体生态平衡时,需要注意不同物种之间的共生关系和营养需求等因素,以避免物种之间的竞争和残杀。此外还需要注意水体的营养物质平衡问题,避免因过量的营养物质而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

三是控制外来污染,外来污染是淡水水产养殖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比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药等。需要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管力度,严禁将污染物排放到养殖场中。同时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周边居民的环保意识。对于大型的养殖场而言,可以建立自己的污水处理系统来处理污水和废水,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2.3养殖新技术的科学运用

一是合理选择养殖生物,选择养殖生物是构建生态养殖系统的第一步。在选择养殖生物时,需要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水质、气候、土壤等因素,同时还需要结合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选择适宜的养殖生物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提高生长速度、减少疾病的发生,从而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在选择养殖生物时,可以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来选择养殖种类,比如在南方地区可以选择养殖草鱼、鲢鱼、鳙鱼等鱼类,而在北方地区则可以选择养殖鲤鱼、鲫鱼、鲤鱼等鱼类。在选择养殖种类时,还需要考虑不同种类之间的共生关系和营养需求等因素,以构建更加稳定的生态养殖系统。

二是合理安排养殖密度,养殖密度是淡水水产养殖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养殖密度。如果养殖密度过大,会造成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污染;如果养殖密度过小,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经济收益的下降。因此需要合理安排养殖密度,以达到最佳的养殖效果。

三是加强种质保护与选育,种质是淡水水产养殖的基础,需要加强种质的保护与选育工作。通过选择优良的品种和基因,可以提高养殖生物的抗病能力、生长速度和产品质量。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种质的保存和扩繁工作,以保持种质的优良性状。

四是推广生态混养,生态混养是淡水水产养殖的重要技术之一,可以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收益。比如可以将不同种类的鱼进行混养、将鱼和蟹进行混养等。通过合理的混养方式,可以使得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同时还可以提高产品的多样性和市场竞争力。

五是搭配水生植物,开展多品种生态混合养殖。利用水生动物和水生植物可以互助共生的原理,在同一个水体中,进行多品种养殖。在养殖过程中,饲料和排泄物等会对养殖水体造成污染,严重时还会对养殖水体造成影响。为解决此问题,本项目拟采用漂浮式草床技术,通过在水槽底部移植水藻,对剩余饵料、排泄物等进行吸附,减少水体中污染物含量,从而实现对水体的有效调控。此外,在水草生长过程中,幼苗可作为食物来源,其枝叶可起到遮荫作用,为水草类动物提供栖息之地。

六是科学合理用药,在淡水水产养殖过程中,科学合理用药也是非常重要的对策之一。在用药时应该遵循“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化学药物或抗生素。如果需要使用药物时,应该选择正规渠道购买药品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使用,以避免药物残留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结语:

总而言之,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水产养殖中具有提高养殖效益、促进生态平衡、降低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优势。在未来发展中,应进一步加大生态养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不断优化和创新生态养殖模式和技术手段,以更好地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裴秋荣,张小玲.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广东蚕业,2023,57(04):47-49.

[2]徐松涛.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水产养殖中的有效应用[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3(02):183-186.

[3]万紫锦.新时期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养殖中的应用分析[J].河北农业,2022(12):33-34.

[4]林演华.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分析[J].养殖与饲料,2022,21(08):81-83.

[5]吴明波.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1(03):206.

[6]吴明波.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0(12):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