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品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2
/ 2

探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品质

                                柯春燕

(  安徽省肥东县城关小学   安徽   肥东   231600 )

摘要:四年级作为小学阶段的关键时期,数学品质的培养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探讨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品质的方法。首先,通过设计富有趣味化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其次,重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注重观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最后,通过整合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充分地发展和提升。

关键词:四年级;数学;数学品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品质不仅关乎学生的数学成绩,更是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体现。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教学方法,寻找更有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品质[1]。本文旨在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品质。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我们希望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培养出更多具有优秀数学品质的学生贡献力量。

一、数学品质的内涵

数学品质是指一个人在数学领域中所展现出的素养、能力和特质,它不仅仅体现在解题能力上,更包括了对于数学思维方式的理解、对数学原理的把握以及对数学美感的领悟。界定数学品质的内涵涉及多个方面,以下将从几个关键点进行探讨。首先,数学品质包括了对基本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和应用。这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更需要对数学概念的内涵和本质有着清晰地认识[2]。一个具有优秀数学品质的人能够轻松地运用基本的数学概念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并且能够从中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和定理。其次,数学品质还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数学并不仅仅是一堆冷冰冰的公式和定理,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一个拥有良好数学品质的人,不仅能够迅速准确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更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数学工具和技巧,从多个角度出发,寻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3]此外,数学品质还包括了兴趣和热情,学数学需要具备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数学是一门美妙而有趣的学科,具备对数学的热情可以激发你的学习动力和探索欲望。对数学的兴趣可以促使你更深入地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

二、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品质的策略

(一)注重情境创设,培养数学兴趣

在教育实践中,部分教师忽视了数学课堂导入阶段的引导作用。这一环节实际上是数学文本理解、再生产和建构的关键。因此在数学课堂的导入环节,充分发挥数学情境的作用,丰富学生的知识,锻炼数学观察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情境。以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为例,虽已积累了初步的数学计算技巧和运算思维,但综合运用的能力仍有待提升,由于小学阶段的四则运算教学往往显得单调乏味,学生在面对这样的学习内容时,常常表现出“懒得动脑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着力于构建生动、具体和直观的教学情境,以此来呈现数学四则运算的原理,有效指导小学生的学习,从而促进他们的四则运算技能的提升。具体教学活动如下:

活动设计:引入“神奇的24点”挑战,每位参与者需运用四则运算,从给定的数字2、2、4、5中创造出等于24的表达式。(鼓励学生们独立思考并先行与同桌交流)现在,请大家充分发挥想象力,寻找2、2、4、5这四个数字之间的数学魔术,然后与你的伙伴分享你的解题思路。观察下面的式子:a.2×5×2+4=24;b.4×5+(2+2)=24;c.(5-2)×2×4=24;d.(5-2)×(4+2)=24;

在上述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观察,数学运算的学习往往被认为单调无趣,然而通过设计游戏互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使学生在“游戏”中无形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同时,游戏过程也能帮助学生重温加减乘除的基本概念。

(二)重视观察和审题,培养有序思考和表达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地尝试错误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时会有一些错误,这是很常见的事情。让学生充分认识错误的根源,把原本不理解的数学知识真正学透彻、弄明白,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比如在学习“四则运算”时,学生普遍存在的错例主要有3种:

错例1:计算过程中有疏漏,出现不等式。

错例2:受特殊数字的干扰,盲目凑整,没有按规定的运算顺序计算。

错例3:画蛇添足,乱加括号。

97-126+43

=97-72

=25+43

=68(×)

304+96(47-31)

=4006

=25(×)

1255+903

=(12525)+(903)

=5+30

=35(×)

学生在运算中出错往往源于对混合运算三步顺序的不熟悉,表现为机械模仿和计算细节的遗漏,无法灵活准确执行计算。如何帮助学生纠正这些问题呢?教师在教学时需刻意突出“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意识,引导学生构建运算程序。首先应注重培育学生的审题技巧,推广四步解题法:“先审视题目、运算顺序、标注首要步骤、养成验算习惯”。让学生在看、想、说的过程中,通过观察题目确定优先计算的部分,全面理解每一步的运算顺序;通过口述运算顺序,形成连贯的解题思路;通过划线标注首要计算部分,使学生避免被特殊数值分散注意力;通过检查,培养自我校正意识。经过持续地练习,学生将逐渐积累运算经验,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

(三)加强知识对比,感受知识的连贯性

对比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中最为常用且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对比,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促使学生能够正确区分不同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同时对比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问题的本质,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比如在四则运算教学时,通过结合设计三组题目的对比分析,不断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第一,在教学示例4的过程,有意识地将962+42、96(12+4)2、96(12+4)2等算式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探索这些算式的共性和差异。由此,学生能够理解对于包含双层括号的表达式,应首先解决小括号内的计算,接着处理中括号,最后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规则。同时,要让学生明确加减法为一级运算,而乘除法属于二级运算,要先执行二级运算,再进行一级运算。

第二,利用课本第11页练习三的第3题,将72-43、(72-4)63、(72-4)3)进行对比。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字和运算符号相同,仅在算式内添加小括号也能显著改变计算结果的情况,练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括号对运算顺序的影响力。

第三,通过对比不同学习阶段的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概括四则混合运算的结构。利用教材例题激活学生的既往知识,通过列举分析和自我反思,使学生自发地梳理新旧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构建起知识体系。具体如下:(1)一年级下册小括号的认识,10-(2+3);(2)二年级下册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两步),7(7-5);(3)认识中括号、含有两重括号的混合运算,96[(12+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四年级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品质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重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强数学知识整合,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概念,还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向东.议如何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品质[J].文渊(中学版),2019(07):184.

[2]程晓娜.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品质探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30):199.

[3]杨敏.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