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网络诈骗防控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2
/ 3

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网络诈骗防控措施分析

谢金俊宇 吴梓健 陈森宁 丘晓彤

珠海科技学院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诈骗愈发猖獗,尤其是针对大学生的网络诈骗案件层出不穷。大学生因经验不足、判断力不够成熟,往往成为诈骗分子的主要目标。网络诈骗不仅危害大学生的财产安全,还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进而影响社会信用体系和网络技术伦理。因此,分析大学生网络诈骗的特征及防范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大数据;大学生;网络诈骗

1.大学生网络诈骗的定义

大学生网络诈骗越来越受关注。说起来,网络诈骗其实就是利用网络来骗人钱财或者个人信息。骗子会用各种手段来骗你,比如假装是某个官方的人给你打电话,或者发个假网站、假投资机会之类的。他们还会利用大数据,分析你的喜好、习惯,然后精准地给你推送诈骗信息。大学生们呢,虽然对网络、大数据这些东西挺熟的,但毕竟年轻,经验不足,有时候判断力也不够成熟,所以就成了这些骗子的目标。被骗了之后,不仅钱财受损,更重要的是个人信息也可能被泄露,想想都让人后怕。所以,网络诈骗这个问题真的不是小事儿,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们的财产安全,还关系到个人信息安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甚至网络技术伦理等多个方面。这个问题得靠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提高警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同时也得呼吁相关部门加大打击力度,让这些骗子无处遁形!

2.网络诈骗的特征

2.1不可逆,社会危害大

网络诈骗带来的损失往往都是不可逆的,而且对整个社会都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近年来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网络诈骗也跟着水涨船高,情况愈发严重。根据公安部授权的腾讯公司统计报告,近十年来,我国的电信诈骗案件数量一直在飙升,每年都以20%—30%的速度在增长。仅在2015年,全国公安机关就立了59万起电信诈骗案件,经济损失更是高达222亿元!这些钱财被骗走就再也回不来了。而且,这些数字背后还有无数因为被骗而陷入困境,甚至失去生命的人们,对社会的危害非常大。

2.2成本低,传播迅速,波及范围广

谈到网络诈骗的特点,笔者认为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成本低廉、传播速度飞快且影响范围广泛。这背后,无疑是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和社交网络深入人心的普及所带来的“功劳”。如今,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诈骗分子正是瞄准了这一点,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和广泛覆盖,设计出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

这些诈骗分子“狡猾至极”,他们精心策划的连环骗局简直让人防不胜防。他们深谙人性,总能准确地捕捉到我们的弱点:对财富的渴望、对新鲜事物的好奇等。正是基于这些深入骨髓的了解,他们设计出吸引人的诱饵,使得诈骗信息在社交网络上如同病毒般疯狂传播。举个例子,那种“转发领红包”的诈骗方式,就是巧妙地利用了人们贪图小利的心理。只需轻轻一点转发和分享,那些看似诱人的红包信息便在顷刻间传遍整个社交网络,覆盖了大片的用户群体。就这样,骗子们轻易地达成了他们的目的,而许多人却在不知不觉中落入了他们的圈套。这不得不让我们对网络诈骗保持高度的警惕,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因小失大,陷入骗局。

3.大学生面对网络环境的挑战与陷阱

3.1大学生社会阅历浅,信息辨识力弱

在当代社会,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活环境、社会阅历以及对新兴事物的接受度都具有一定的特点。谈到大学生的生活环境,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校园内或者沉浸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中。这种相对封闭且单纯的生活环境,使得他们的社会阅历相对较浅。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对于外界信息的辨识能力自然就相对较弱,尤其是对于那些精心设计的诈骗手段,他们往往缺乏足够的警惕性和辨识力。当他们接收到某个信息,并且这个信息与他们的认知和价值观相符合时,他们很容易就会把这个信息当作是正确的,从而轻易地相信他人的言论和看法。这种信任,虽然体现了他们的纯真和善良,但同时也为他们埋下了一些潜在的风险。与此同时,大学生在接触新兴事物方面却展现出了惊人的速度和适应能力。在大数据的环境下,他们每时每刻都能接收到大量的新兴事物与信息。由于他们的爱好广泛,上网时间普遍较长,所以他们接收信息的范围也相当广泛。这种广泛的接触使得他们对于新兴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强,有时甚至会将一些新型的诈骗手段误认为是互联网的新兴产物或商业模式的创新。例如,近年来出现的一些违法的校园贷平台,它们往往会伪装成正规的平台来实施网络诈骗。然而,很多大学生在面对这些平台时,并没有意识到其中潜在的风险。相反,他们认为这是互联网发展的一个新兴产物,因此欣然接受,并顺应时代的潮流,注册并使用各种校园贷平台。却不知,这背后其实充满了诈骗分子精心设计的圈套,一旦陷入其中,就可能被推向负债的深渊。除此之外,大学生在面对网络环境时,还容易受到各种社交媒体、网络论坛等的影响。由于他们的社会阅历较浅,对于网络上的各种言论和观点,他们往往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从而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和幻想。

3.2假冒网站诈骗问题日益严重,大学生群体成为高风险目标

另外,随着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电商网站和互联网金融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然而,这样的发展态势同样引来了一些不法分子的觊觎。他们利用人们对这些平台的信任,制作出与真实平台相似度极高的假冒网站,企图通过欺骗手段获取不义之财。这些不法分子通常会通过短信或社交平台,将伪造的网址信息发送给潜在的受害者。这些虚假网址往往与真实的电商网站或金融平台只有细微的差别,普通人很难一眼识别。一旦受害者点击并进入这些假冒网站,不法分子就会利用预先植入的木马程序,悄无声息地套取受害者的账户信息。据我们深入调查,此类诈骗在大学生群体中尤为猖獗,占比高达49.31%。这一数据令人震惊,也反映出大学生在网络安全方面的防范意识仍有待提高。这种诈骗类型的伪装性虽然不强,但其攻击性却极其强烈。受害者一旦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输入了银行卡等敏感账户信息,其账户内的资金往往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被迅速转走,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4大学生网络诈骗的防范策略

4.1增强大学生群体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诈骗层出不穷,而大学生群体作为互联网的主要用户之一,往往成为诈骗分子的重点目标。他们年轻、活跃、好奇心强,但同时也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和辨识能力。因此,如何增强大学生群体的网络诈骗防范意识,以及如何从源头遏制学生信息的泄露,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诈骗分子的作案手法日益翻新,技术也日益先进,让人防不胜防。为此,大学生群体必须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做到未雨绸缪大学生们需要明白,任何与金钱相关的信息,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都不应轻易相信。诈骗分子的唯一目的就是骗取钱财,他们可能会利用各种手段,如假冒亲友、冒充公检法等,来诱导你转账或提供银行账户信息。因此,当在电话或网络上出现与钱相关的信息时,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急于行动。最好的做法是挂断电话或关闭对话框,然后通过其他途径进行核实。当识别到对方是诈骗分子时,应立即停止交谈,并采取措施防止诈骗行为的进一步扩张。可以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及时告知自己的朋友和亲人,让他们提高警惕,防范此类诈骗账号。同时,也可以在平台上举报此类诈骗账号,以帮助平台更好地打击诈骗行为。

4.2从源头遏制学生信息泄露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个人信息在教育部门都有备案。这些信息如果被不法分子获取,就可能被用来实施精准诈骗。因此,相关教育部门必须完善数据安全管理机制,确保大学生的个人数据不被黑客攻击盗取。这包括加强数据加密技术、建立严格的数据访问和使用制度等措施。同时,他们应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切实保护好大学生的数据安全和隐私权益。为了防止大学生的数据被非法买卖、形成黑色利益链条,必须加强对这些人员的监管和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推广网络安全知识等方式来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还可以为整个社会的网络安全环境做出贡献。

4.3加大网络诈骗防范措施宣传力度

在大学生群体中,很多学生都曾遭遇过网络诈骗,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学生中很多人因为碍于面子,并没有选择及时将这一情况告知同学或老师。他们可能觉得这是一种尴尬的经历,害怕被同龄人嘲笑或被认为是不够聪明,因此选择了沉默。然而,正是这种沉默,使得大学生们对网络诈骗的严重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无法引起广泛的重视,也无法为其他学生提供必要的警示和提醒。根据最新一项深入且全面的调查显示,一个令人瞩目的数据浮出了水面:高达79.26%的大学生明确表示,他们最为欢迎和接受的宣传手段是通过新媒体渠道进行信息的传播和推广。这一结果无疑为我们指明了宣传策略的新方向,也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于信息接收方式的偏好和习惯。

新媒体平台,如今已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传播工具,特别是微信、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巨头,它们不仅深入到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更成为了他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渠道。这些新媒体平台凭借其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泛以及互动性强等显著特点,早已超越了传统媒体,成为了一种极具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新型传播方式。鉴于此,学校应当充分利用这些新媒体平台,发挥其信息传播的高效性,及时发布和更新大学生身边的真实诈骗案例。这样的实时警示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网络诈骗的危害,更能够提高他们的自我防范意识。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防范能力,学校还可以积极组织相关教师资源,结合新媒体的特点,设计出一系列既有趣味性又富有教育意义的诈骗测试H5宣传页。这些宣传页可以在校园内的各大新媒体平台上广泛发布,吸引学生们主动参与测试。通过参与这些测试,学生们不仅能够检验自己的防范知识,更能在游戏般轻松的氛围中,深入了解各种诈骗手法和应对策略。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无疑会大大提高学生们对网络诈骗的认知和警惕性。

结束语

面对网络诈骗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大学生网络诈骗的特征,特别是虚假购物和金融钓鱼网站的危害,提出了一系列实用的防范策略。希望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国炳.网络诈骗行为特征分析及防范[J].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2019,05:59-61.

[2]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腾讯2022年第二季度反电信网络诈骗大数据报告[EB/OL].http://www.100ec.cn/detail-6350256.html.

[3]刘怀义.大数据时代个人金融信息保护与电信网络诈骗防范[J].时代金融,2019,32:237+239.

项目名称:珠海科技学院2022年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大学生反金融诈骗主动防御系统的研究》项目编号:DC202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