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和综合指标体系的村庄分类研究——以陕西省凤翔区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2
/ 2

基于AHP和综合指标体系的村庄分类研究——以陕西省凤翔区为例

杨江雯、段紫薇

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村庄分类是村庄规划编制的前提,推进村庄分类工作有利于指导村庄发展建设,优化村庄空间分区管控,同时也有利于村庄特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陕西省凤翔区160个村庄的分类过程为例,基于多因子评价法构建村庄分类评价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与专家打分法对指标进行赋值计算,对影响各个村庄的相关因子进行加权叠加分析,得到村庄综合能力评估、村庄特色评估、城郊融合评估结果,构建村庄分类模型,按顺序进行序次识别,确定村庄分类的结果。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村庄分类;综合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

0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村庄的发展及建设成绩显著。但是村庄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渐显现,差异性也越来越大。村庄是我国农村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是促进城乡发展的重要单元,合理划分村庄类型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工作。《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提出,应探索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等村庄类型及发展策略,但对于如何进行村庄分类,缺乏明确的说明或分类标准,已有的村庄分类方法多基于主观经验判断,缺少客观量化研究支撑。本文以陕西省凤翔区为研究区域,筛选3个大类、8个小类、22项分类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与专家打分法对指标进行赋值计算,对影响因子进行加权叠加分析,得到村庄综合能力评估、村庄特色评估和城郊融合评估3个维度的结果,构建村庄分类模型并进行序次识别,得到凤翔区160个村庄分类结果。

1研究区概况和数据来源

1.1研究区概况

凤翔区位于关中平原西部、宝鸡市东北方位,介于北纬34°20′43″—34°45′20″,东经107°10′34″—107°38′47″。北、东北与麟游县相接,东与岐山县相邻,南、西南与陈仓区相靠,西与千阳县相望。凤翔区地形复杂多样,山、川、塬皆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南北最长约45公里,东西最宽约39公里,略呈长方形。截止2020年末,凤翔区共辖12镇、6个社区、160个行政村。

1.2数据来源

村庄分类需要利用基础地理信息、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等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中,村级人口来自当地民政部门的统计资料,村级行政边界、交通道路、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来自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数据。自然资源数据中,生态红线、遗留矿山、生态林地分别来自当地自然资源局和林业局相关数据库。社会经济数据中,文保单位数据来源于当地文化局提供的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以上数据已通过空间化处理,能够进行正确的空间分析与计算。

2村庄分类模式构建

2.1研究思路及方法

结合凤翔区自然地理、土地利用、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情况,提出村庄分类评价模式。评价指标因子选取参考相关文献,并结合有关专家的意见进行确定,对各个村庄进行村庄综合能力评估、村庄特色评估、城郊融合评估,通过层次分析法与专家打分法相结合确定各指标因子权重,结合ArcGIS空间分析功能,采用多因子评价法,对影响各个村庄的相关指标因子进行加权叠加分析,得到评估结果。

2.2评价指标选取

结合凤翔区现状村庄特征和资料收集情况,对各个指标进行分析筛选,最终构建由3个目标层、8个准则层和22项指标因子构成的村庄分类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 村庄分类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

准则层

指标层

村庄综合能力评估A1

现状规模B1

人口规模C1

人均建设用地C2

交通条件B2

距高速口距离C3

距省道、县道距离C4

距主要河流距离C5

服务设施B3

是否建设小学C6

是否建设幼儿园C7

是否建设医疗点C8

是否建设文化站C9

是否建设养老设施C10

基础设施B4

是否配置供水设施C11

是否配置污水设施C12

是否配置燃气设施C13

是否配置垃圾收集点C14

非生态敏感区B5

生态红线占比C15

生态林地占比C16

遗留矿山数量C17

村庄特色评估A2

特色村庄B6

是否为特色村C18

是否有A级景区C19

文化遗迹B7

是否有文保单位C20

是否有文化单位C21

城郊融合评估A3

与镇区关系B8

距规划镇区距离C22

2.3指标因子权重和分类标准确定

根据各评价指标因子对村庄发展的重要程度不同,采用层次分析法与专家打分法,基于1~9分的比例标度将影响因素两两比较,综合专家评分,以此为依据确定判断矩阵。借助MATLAB软件进行计算,得出各指标的权重系数,且各项指标临界比(CR)值均小于0.1,符合一致性检验条件。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如下:现状规模B1(0.36);人口规模C1(0.18);人均建设用地C2(0.18);交通条件B2(0.16);距高速口距离C3(0.08);距省道、县道距离C4(0.04);距主要河流距离C5(0.04);服务设施B3(0.06);是否建设小学C6(0.027);是否建设幼儿园C7(0.007);是否建设医疗点C8(0.017);是否建设文化站C

9(0.002);是否建设养老设施C10(0.007);基础设施B4(0.06);是否配置供水设施C11(0.015);是否配置污水设施C12(0.015);是否配置燃气设施C13(0.015);是否配置垃圾收集点C14(0.015);非生态敏感区B5(0.36);生态红线占比C15(0.229);生态林地占比C16(0.038);遗留矿山数量C17(0.093);特色村庄B6(0.5);是否为特色村C18(0.33);是否有A级景区C19(0.17);文化遗迹B7(0.5);是否有文保单位C20(0.33);是否有文化单位C21(0.17);与镇区关系B8(1);距规划镇区距离C22(1)。

结合专家和代表性村民意见,对各指标进行等级分级,选取“2,4,6,8,10”5个级别对应不同评价指标因子的数据梯度。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和统计,结合多因子加权叠加法,建立村庄综合能力评估或村庄特色评估的求值模型,公式如下:

式中:Z——村庄综合能力评估或村庄特色评估得分;Pi——二级指标的分值;Qi——二级指标权重;Qj——一级指标权重;n——二级指标的个数;m——一级指标的个数。

3结果与分析

3.1村庄分类评价结果分析

通过软件进行空间叠加分析,从特色村庄和文化遗迹两个方面构建村庄特色评估体系,得到村庄特色评估结果,再利用自然断点法将结果分为村庄特色较强、一般、偏弱3个等级。村庄特色评分越高,代表村庄具有一定历史价值或特色产业;反之代表村庄自身特色偏弱。结果显示,凤翔区内有5个村庄的自身特色较强,占比为3.16%;稍有特色的占比为3.75%,分布零散。城郊融合评估结果显示,凤翔区内66%的村庄区位条件优越,生产生活与城镇关系密切,基础配套设施依靠城镇,可纳为城郊融合型村庄。

从现状规模、交通条件、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非生态敏感区5个方面构建村庄综合能力评估体系,得到凤翔区村庄综合能力评估结果,分为村庄竞争力强、中、低3个等级。村庄综合能力评分越高,代表村庄竞争力较强,有集聚提升发展潜力;反之代表村庄发展限制因素较多,趋向于搬迁撤并。凤翔区内有66.25%与28.12%的村庄分别属于竞争力强与中等级,从空间分布来看,得分较高的村庄主要分布在凤翔城区、外围及主要交通干道沿线;另有5.63%的村庄竞争力较低,不具备集聚发展的能力。

3.2村庄分类结果

根据村庄综合能力评估、村庄特色评估、城郊融合评估得到的结果,按照特色保护类、城郊融合类、集聚提升类、搬迁撤并类的顺序进行筛选,初步将村庄特色较强与特色一般的村庄定为特色保护类,距离镇区小于500m的村庄定为城郊融合类,村庄综合能力强的村庄定为集聚提升类,将3项评估分值都较低的村庄定为搬迁撤并类,其余村庄是为暂时看不准类。

结合上述分析确定凤翔区村庄分类方案,集聚提升类33个,特色保护类12个,城郊融合类106个,搬迁撤并类5个,暂时看不准类4个。

4结语

开展村庄分类工作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但在村庄规划定位发展中,会出现主观意见脱离客观现实的情况。本文聚焦陕西省凤翔区160个行政村,构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标体系的村庄规划分类方法,通过多因子评价法对影响村庄的多个因子进行叠加分析。本文方法较为客观且符合事实情况,对指导村庄规划分类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朱泽,杨颢,胡月明,等.基于多源数据的村庄发展潜力评价及村庄分类[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1,38(6):1142-1151.

[2]戴余庆,易维良,李圣,等.基于综合发展评价的县域村庄分类方法研究:以涟源市为例[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6乡村规划).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1816-1824.

[3]李裕瑞,卜长利,曹智,等.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的村庄分类方法与实证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20,35(2):243-256.

[4]张磊,叶裕民,孙玥,等.特大城市城乡结合部村庄分类研究与特征分析:以广州市农村地区为例[J].城市规划,2019,43(6):47-54.

[5]王梦婧,吕悦风,吴次芳,等.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县域村庄分类模式研究:以山东省莱州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20,27(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