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循环视角下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研究——以太和县张西村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2
/ 2

低碳循环视角下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研究——以太和县张西村为例

李明磊[1],师  莹[2],赵柏伊[3],马文琼[4],杨晓娟[5]

(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实用性村庄规划是我国当前乡村地区规划的主要手段,在全球减碳降碳视角下,如何通过规划设计促进乡村地区低碳发展是亟需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文提出在生态空间层面采取底线管控及土地治理,在生产空间层面实施产业升级和产业链延伸,在生活空间以户型改造和设施提升等手段促进乡村低碳循环发展。通过规划引领,多方参与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指导乡村低碳发展。

关键词低碳循环、实用性村庄规划、三生空间

1.引言

当前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乡村地区以实用性村庄规划的方式开展,旨在全域、统筹性的促进乡村地区发展。在已有研究中,对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研究多从编制路径、村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究,但缺乏从低碳循环视角的切入研究,空间规划的高效统筹可以有效避免高碳排。皖北地区地貌平坦地势开阔,属于淮河生态经济生态带,具有重要的生态区位。在全球减碳降碳视角下,亟需对“低碳目标导向下如何有效开展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综上述,本文提出以“低碳循环”视角开展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探究。

2.以低碳循环视角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的重要性

在传统粗放型的乡村发展模式下,城镇建设空间无序扩张造成生态空间压缩,高耗能产业入驻致使乡村碳污染加重,生活垃圾随意倾倒引起河道生态污染等问题。以经济建设为导向的发展方式下,乡村自然生态景观遭到破坏,且乡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下内部能量流动各行其道,如出现部分可回收垃圾直接倾倒、动物养殖粪便未能处理成沼气能源等现象,物质能源流向未经有效整合,造成部分可利用资源闲置,形成资源浪费,引起碳消耗增加。

通过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引导对生态空间肌理进行保护,促进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物质能量循环使用,加快村庄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共生。

3.实用性村庄规划实例研究

3.1项目概况

张西村位于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全村总面积4.54平方公里,辖11个自然村,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常住人口为3870人。第一产业主要以种植大豆、麒麟西瓜、冬桃、草莓、食用菌、花椒等经济作物为主,另有鱼塘养殖;第二产业主要为绿色循环能源产业,村内已有竟秀生物科技秸秆收储中心、大型秸秆沼气站、光伏发电等绿色能源循环企业,经营运转良好;现无第三产业。

3.2 低碳循环视角下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

3.2.1生态空间的低碳循环规划运用

(1)严格落实“三线管控”,实施山水林田湖保护

落实上位规划“三线”和土地整治范围,划定村域规划控制线(区)分布图。通过界定“生产、生态及生活”空间界限,保障生态空间不被侵占,明确生态保护红线内固碳用地,在此基础上再划定生产空间及生活空间。规划提出严格保护村内现有陆地水域,分别为茨河、港沟,以及少量林地等生态用地,不得进行破坏生态景观、污染环境的开发建设活动,做到慎砍树、不填湖。

(2)实施国土综合整治,推进生态治理工程

结合土地潜力分析及村民意愿,将低效、损毁、未利用、污染、退化土地,纳入国土综合整治规划,通过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未利用地开发,完成村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加强对村庄东侧茨河、南侧港沟等水体的生态保护,减轻人为干扰的压力,减少污染排放量,减轻对水质的污染和对水生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占用林地进行指标腾挪置换,保证林地面积不减少,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实现村庄可持续发展。

3.2.2生产空间的低碳循环规划运用

(1)促进产业内部升级

稳定一产。整合农业资源,规模高效发展,依托龙头企业形成麒麟西瓜、冬桃、草莓、食用菌、鱼类养殖等特色农产品基地,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塑造农业特色品牌。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支部+基地+农户”的模式;做强二产。挖掘张西村优势资源空间特质,探索以循环经济为基底,以三沼工程和光伏发电为纽带,绿色能源产业循环发展的产业模式。规划将农业生产废弃物、生活垃圾、畜禽粪便等进行集中收集储存,通过厌氧发酵及相关处理,变废为宝,沼气通过管道及站点建设接入民居供给能源,剩余发电;沼液运送至田间有机肥池,配套施肥器械、管道,实现农作物叶面喷肥、水肥一体;沼渣还田作有机质肥料或加入生物菌,加工制生物肥料;振兴三产。通过环境提升、低碳引领振兴三产发掘当地乡村特质,打造“小桥流水,鱼戏荷间,水映桃花,鸟鸣蛙鼓”的“桃花源”式田园度假村,促进乡村低碳发展。

(2)构建循环产业链条

在“三生融合”、“两山”理论和“共同缔造”等新理念指导下,以绿色能源(三沼、光伏)产业为战略性经济支柱产业,带动一二三产融合一体化发展,形成整体综合效益;同时三大产业又反过来促进能源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和科技创新,通过循环农业、三沼利用、光伏发电、科技观光,打造以“生态+”为主题,农业废弃物“零排放”、“全消纳”的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

3.2.3生活空间的低碳循环规划运用

(1)低碳建筑住宅设计

参照《安徽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指南(试行)》中相关规定,住宅设计应该在尊重原有院落传统的基础上,继续延续原始格局,保留原有的入口形式,并适当加入必要的现代化生活设施。住宅平面设计应分区明确,实现寝居分离、食寝分离和净污分离。厨房、卫生间应直接采光、自然通风,应有农具堆放间、储藏间等功能用房。平面形式要丰富、多样,体现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以此提高村民的生活品质,避免建筑空间与面积的浪费。庭院硬化材质包括混凝土及砖材,保障生活的便捷性。

(2)低碳基础设施布置

以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为重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落实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应以交通便捷的地方为主,减少机动车出行,促进交通出行低碳化;推进普及卫生设施。合理布局公共厕所及垃圾箱,源头上引导对生活生产垃圾进行分类,以便更合理的引导废弃物资源化应用;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依托张西村沼气资源优势,规划形成沼气、燃气共用一套管网,实现沼气、燃气双气保障的村民生活全面“气化”的目标。

4.结语

低碳发展是全球主流趋势,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实用性村庄规划是我国乡村空间的主要规划手段。本文创新性地构建了“低碳循环”视角与“实用性村庄规划”的关联性,为皖北乡村空间的低碳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提出在生态空间层面,通过严格落实三线管控,生产空间层面高效构建产业联系,通过循环经济链构建促进生产空间的低碳循环。完善沼气池等基础设施普及建设,实现内部能源循环利用。

本文对“低碳循环理论”与“实用性村庄规划”内部关联研究较为浅显,系统性地关联机理研究不足,是下一步亟需进行深入研究的内容。本文仅针对皖北地区村庄开展研究,对于全国地区乡村不具有完全普适性,对于其他地区下一步亦应加快推进研究。

参考文献:

[1]李保华. 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的困境与对策刍议[J]. 规划师, 2020, 36(08): 83-86.

[2]华乐.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实用性村庄规划策略探讨[J]. 城乡规划, 2021(Z1): 69-81.

[3]张文, 赖艳.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研究——以醴陵市隆兴坳村为例[J]. 小城镇建设, 2021, 39(11): 43-49.

[4]熊健, 卢柯, 姜紫莹, 张翀, 傅庆玲, 金昱.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研究与思考[J]. 城市规划学刊, 2021(04): 74-80.

1


[1] 李明磊,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注册城乡规划师。

[2] 师 莹,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助理工程师。

[3] 赵柏伊,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注册城乡规划师。

[4] 马文琼,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5] 杨晓娟,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注册城乡规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