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化疗期间药物外渗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3
/ 2

肺癌化疗期间药物外渗的护理

1孙亚萍   2刘婷婷

1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   甘肃平凉   744000

2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目的:分析肺癌(Lung Cancer,LCM)患者化疗期间药物外渗的预防性护理对策。方法:将我院符合化疗指征的80例LCM患者随机性划分至A组(40例,化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与B组(40例,化疗期间实施预见性护理),并对比相关数据指标,分析护理有效性。结果:经对比,B组患者药物外渗发生率相对更低(P<0.05)。结论化疗常用于LCM群体,但此类药物毒副作用严重,因药物外渗所致组织功能受损等情况时有发生,建议在护理期间充分强调预见性护理思维,从根源上规避各类不良情况出现,使患者顺利完成治疗。

关键词:肺癌(LCM);化学治疗;药物外渗发生率;预见性护理

化疗所存在的弊端性是十分棘手的问题,因其具备较强的毒副作用,而化疗期间需进行静脉穿刺以建立用药通路,像化疗药物外渗等现象时有发生,即化疗药物渗入至皮下组织所致局部红肿、疼痛、灼热等症状出现,如未及时进行有效处理,有患者甚至会因炎性反应加重而合并瘢痕形成、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使其心理适应性下降,被迫中断治疗[1]。因此,针对符合化疗指征的LCM患者,其护理工作中需充分强调药物外渗等不良反应的积极防控干预,最大程度保障患者身心舒适度并顺利完成化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22年12月份至2024年1月份,将我科接受化疗的80例LCM患者纳入研究,并结合其化疗时间随机划分至A组(40例)与B组(40例)。A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均值(54.09±2.85)岁,BMI指数(22.04±1.93)kg/m2;B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54.18±2.89)岁,BMI指数(22.09±1.91)kg/m2。经对比,2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方法

A组、B组患者化疗期间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预见性护理,预见性护理措施概括如下:

①强化化疗有关知识宣教是保障治疗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一环,在为组内患者实施化疗前,建议与其进行一对一沟通,阐述化疗基本流程、药理毒理以及药物外渗前兆、防控措施等等;为便于患者巩固,建议在此基础上,设计发放《化疗药物外渗健康教育处方》,要求文字内容通俗易懂,且配合相应图片,附有典型案例。另一方面,需注重患者静脉血管的合理选择,选择弹性佳,粗直且无静脉弯曲或分叉的上肢血管,必要时通过热敷、温水浸泡等方式解决静脉不充盈问题,这亦有助于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在穿刺期间,可与患者进行交流,比如沟通其感兴趣的话题等等以转移注意力,做好心理准备,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针头部位。②患者输注化疗药物期间,护理人员应增强巡视频率,并反复强调有关知识,勤加观察注射部位皮肤状态直至化疗结束,并告知患者注射部位一旦有感觉异常状态(如伴随刺痛、灼热、触痛感等等)应立刻上报,就算患者仅伴随注射部位不适,但无外渗征象,也需立刻停止化疗,遵医嘱进行处理。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化疗基础操作技术,有化疗药物的针头不可直接穿刺,应提前溶入生理盐水,在不存在药物渗漏现象的情况下再考虑输注化疗药物。待化疗结束,拔针后需对穿刺部位持续按压2-5min左右,以免药物外渗,并选择50-100ml等渗液,意在规避残留化疗药物以刺激患者穿刺部位皮肤组织。最后,针对长期接受化疗的LCM患者,建议为其设计化疗档案,并注重大静脉功能保护,以左右交替原则合理选择上肢静脉,如需联合用药,应首先注射刺激性较小的化疗药物,有条件者尽量进行PICC置管,这有助于解决反复静脉穿刺所致的诸多不便。

1.3观察指标

①药物外渗[记录2组患者化疗期间药物外渗率];②护理满意度[发放我院自拟患者满意度问卷,记录总满意率,即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SPSS22.0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对比,B组患者药物外渗率更低;护理总满意率亦高于A组患者(P<0.05),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2组患者药物外渗率、护理总满意率对比[n,(%)]

组别

药物外渗率(%)

护理满意率

(%)

护理基本满意率(%)

护理不满意率

(%)

护理总满意率

(%)

A组(n=40)

5(12.5%)

14(35%)

19(47.5%)

7(17.5%)

33(82.5%)

B组(n=40)

1(2.5%)

18(45%)

20(50%)

2(5%)

38(95%)

χ2

7.207

2.083

0.125

7.825

7.825

P

0.007

0.149

0.724

0.005

0.005

3讨论

近几年来,LCM发病占比逐年递增,这类发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病变现已成为威胁国民生命的风险因素之一,关于LCM的确切发病机制仍是全球医疗领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认为主动/被动吸烟、空气污染、家族聚集、长期接触致癌因子等可一定程度上参与LCM的发生、发展。化疗作为LCM的经典治疗手段,即利用化学药物干扰癌细胞内DNA合成、破坏DNA结构等方式以促使癌细胞凋亡,进而减轻LCM患者身心痛苦并延长生存期

[2]。但任何事物均具备双面性,化疗也不例外,很多患者遭受着化疗药物外渗所致的身心折磨,如疼痛、静脉炎、肌肉萎缩……这往往降低了患者治疗依从性,更是使其接近抑郁、焦虑峰值[3]

预见性护理更为强调超前性护理思维的运用,即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程序明确患者医疗活动中所存在的风险因素,随后集合相应循证医学方案以对患者当前护理模式予以调整与优化,意在最大程度规避护理风险事件发生,避免各类风险因素干扰患者身心功能恢复或好转,巩固整体疗效。对护理人员而言,预见性护理的应用,也有助于培养其风险评估、防控思维以及整体工作能力。在本研究中,B组患者实施了预见性护理,经对比,该组患者药物外渗率更低,护理总满意率亦高于A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的应用利于LCM患者化疗期间静脉药物外渗预防。

参考文献

[1]徐燕欢,王幼芳,黄喜黎. FMEA分析法对胸壁输液港肺癌化疗患者输液风险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0):68-70.

[2]梁金环,李泓玥,付裕雯. 基于PERMA模式的心理护理在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的应用效果[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23,29(1):177-180.

[3]董艳琴,敬战萍,康苗. 1例化疗药外渗引起的迟发性皮肤反应患者的护理[J]. 甘肃医药,2022,41(8):760-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