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患者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构建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3
/ 2

炎症性肠病患者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构建的效果分析

朱倩

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目的研究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构建用于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6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双盲法”分基础组(常规护理)、科研组(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构建)各33例,疗效比较。结果:护理前分析营养指标无差异,P>0.05;护理后较基础组,科研组Hb、TF、ALB、PA值更高;遵医率更高,P<0.05。结论炎症性肠病患者应用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构建可改善营养状况、优化遵医行为,值得推崇。

【关键词】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构建;炎症性肠病;营养状况;遵医行为

炎症性肠病为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病症,涉及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具有病程长、反复迁延及预后差等特征,患病后引起患者发生营养不良,导致其抗感染能力、手术切口愈合能力受影响,导致患者康复效果欠佳。营养支持治疗可减轻机体营养障碍程度、预防并发症并有效缓解病情,但受个体差异性影响,仍需辅助有效护理。王晴文[1]证实,常规护理包括口头讲解、病情观察等,虽有一定作用,但未达到临床预期,应用受限,鉴于此,本文探究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构建的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66例炎症性肠病患者,科研组(33例):男/女=18例/15例,年龄23-69岁,均值(45.28±2.35)岁;其中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20例/13例;基础组(33例):男/女=19例/14例,年龄24-70岁,均值(45.35±2.42)岁;其中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21例/12例。P>0.05、可比较。患者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经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1.2方法

基础组(常规护理):包括口头讲解、用药指导及基础指导等。

科研组(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构建):①成立专科小组:组长为护士长,组员为工龄丰富的护士,查阅相关文献、对质量指标体系制定,咨询专家后修改,以临床经验、专家共识及指南为基点,站在要素、环节及终末质量的角度,对营养护理质量指标制定,如营养护理制度、护理干预对策等;②确定专家函询表:将制定的营养护理质量中的每个指标按照5级评分法,根据不重要到重要赋予1-5分,对专家的意见收集;

③确定函询专家:函询专家选择医院熟悉炎症性肠病知识的医护人员,通过电子邮件、信件等方式将函询表发放给专家,填写完成预后寄回,结束两轮函询后对最终的营养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确定;④营养护理:考虑患者个体差异,合理制定营养护理策略,编制营养护理健康手册、以供患者查阅,胃肠道功能尚可者,服用短肽型营养剂,难以口服者给予鼻饲喂养,若患者肠内营养吸收差、给予静脉滴注营养混合液。

1.3观察指标

营养指标:采集2ml血液标本,离心待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记录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F)、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对相关数据记录。

遵医行为:自制调查问卷,百分制,遵医≥85,部分遵医60-84,未遵医<60,遵医率=

1.4统计学方法

excel表整理,SPSS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s),t检验。计数资料构成比[n(%)],x2检验。检验水准P=0.05。

2 结果

2.1 营养指标

护理前分析营养指标无差异,P>0.05;护理后较基础组,科研组Hb、TF、ALB、PA值更高,P<0.05,见表1。

表1 营养指标比较(±s)

组别

Hb(g/L)

TF(mg/L)

ALB(g/L)

PA(mg/L)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科研组(n=33)

82.83±6.24

98.43±6.89

2.14±0.53

3.34±0.72

21.24±1.65

35.14±2.59

178.63±18.42

254.18±22.39

基础组(n=33)

82.79±6.12

90.12±6.75

2.26±0.68

2.63±0.61

21.39±1.52

30.16±2.48

178.51±18.25

212.43±22.21

t

0.026

4.949

0.800

4.322

0.384

7.978

0.027

7.605

p

0.979

P<0.05

0.427

P<0.05

0.702

P<0.05

0.979

P<0.05

注:组内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

2.2 遵医行为

较基础组,科研组遵医率更高,P<0.05,见表2。

表2 遵医行为比较[(n),%]

组别

遵医

部分遵医

未遵医

遵医率

科研组(n=33)

19(57.58)

13(39.39)

1(3.03)

32(96.97%)

基础组(n=33)

16(48.48)

11(33.33)

6(18.18)

27(81.82%)

x2

--

--

--

3.995

p

--

--

--

0.046

3

炎症性肠病是一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涉及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两种,患病后导致肠道黏膜的慢性炎症,影响营养吸收和消化功能,患者易出现腹泻、体重减轻、蛋白质丢失等症状,增加营养不良的风险,故需辅助有效护理。本研究示:较基础组,科研组Hb、TF、ALB、PA值更高;遵医率更高,

P<0.05,分析:①科学合理的营养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症状,促进康复。因此,构建科学的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是必要的,帮助医护人员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其中体重是评估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监测患者的体重变化可以反映出营养护理的效果,血清蛋白是人体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检测患者的血清蛋白水平有助于评估蛋白质的摄入和吸收;

②记录患者的日常饮食,分析其营养摄入量,包括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观察患者的肠道症状是否得到改善,如腹泻次数、腹痛缓解等,间接反映出营养护理的效果,并通过评价指标,医护人员可以制定个体化的营养干预方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营养干预,通过监测评价指标,医护人员可以及时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效果,且评价指标的建立可以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身的营养状况,主动参与治疗,提高治疗的积极性,帮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疾病给患者带来的负担[2]

综上所述:炎症性肠病患者行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构建可改善营养状况、优化遵医行为并提高康复效果,具有较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晴文,朱爱芳,郭兵妹等.炎症性肠病患者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J]. 中华护理杂志,2020,55(3):410-415.

[2]史少莉,魏珍.营养护理在炎症性肠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贵州医药,2023,47(5):8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