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PDCA 循环管理模式在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3
/ 2

基于互联网PDCA 循环管理模式在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王力维 邵瑛

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太原,030001

作者简介:王力维,汉,1983-09-28,本科,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研究方向:临床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的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 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n=53)和对照组(n=53)。实验组在围手术期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对照组仅执行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用药比例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平均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术后用药比例以及眼压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的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提高护士工作效率,规范护理行为;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医护沟通信息共享,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可在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互联网;围手术期

PDCA循环是一种质量管理方法,该方法由戴明环(Deming Cycle)演变而来。通过对工作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工作目标。目前 PDCA循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在医院的护理管理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将 PDCA循环与互联网相结合,构建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的 PDCA循环管理模式,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22 年10 月至2023年4 月医院收治的实施穿透性黏小管成形术或小梁切除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80例,采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5.5±10.7)岁;眼压(36.58±5.72)mmHg(1 mmHg≈0.133 kPa);手术类型为穿透性黏小管成形术21例,小梁切除术19例;手术时间(42.13±9.15)min。观察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60.7±5.5)岁;眼压(37.02±6.56)mmHg;手术类型为穿透性黏小管成形术18例,小梁切除术22例;手术时间(44.56±6.54)min。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1)明确诊断为青光眼;(2)理解并能配合完成青光眼手术者;(3)药物治疗眼压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眼压(充分应用药物的情况下,仍有可能造成视神经损害的可能),或患者不能耐受;排除标准:(1)严重心血管疾病、肺疾患和晚期癌症不能耐受眼科手术者;(2)青光眼之外存在其他眼科疾病者;(3)有眼内手术史和穿透性眼外伤既往史者;(4)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方法及流程

1.3.1 计划阶段

①通过医护患三方沟通,了解患者需求,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需求。②收集相关护理管理制度及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③设计应用程序,通过医院医护系统中的护理文书模板上传至手机,护士只需通过手机即可完成护理文书书写,并上传至相应模块中。

1.3.2 实施阶段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操作进行,包括术前检查、术前教育。护士每天至少一次与患者进行术前教育,详细告知手术必要性、禁忌症、预处理措施、注意事项及术后并发症等,避免出现紧张焦虑情绪;②术中观察。术中视患者瞳孔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滴眼液种类及滴注速度,减少术中出血量;③术后观察。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出冷汗、呕吐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给予处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中,护士利用 PDCA循环管理模式,借助互联网技术,利用 PDCA循环的理论,对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将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结果进行总结,并将问题总结作为新一轮 PDCA循环的起点。此模式包含三个阶段:(1)计划(P)阶段:成立PDCA循环管理小组,包括主治医师、护士长1名、心理科医生以及责任护士,以采集到青光眼患者的各项指标,来制定护理计划。对患者实施术前访视,详细询问患者的身体状况、手术情况及手术方式等,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护理记录;(2)实施(D)阶段:①健康宣教:把健康手册交给家属并且进行耐心讲解,内容要朴素符合患者的认知。告知患者家属加入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的相关健康知识。②眼球按摩:根据术后患者眼压,在术后2-3d对眼球进行按摩,在按摩期间引导患者的眼球向上看,在术眼下眼睑紧贴眶下缘处用拇指指腹,对患者的下部眼球进行压迫,推动眼球向上移动,要使按摩力度的适中,按压2s之后停2s,每分钟按摩15-20次,每次按摩3-5分钟,连续按摩3个月。当按摩结束之后,在患者的眼球中滴入消炎眼药。以上内容需要家属的配合,因此,在示范时候一定要对家属进行认真讲解,保证家属能够“熟练掌握”按摩技巧。③检查(C)阶段: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组织开展PDCA小组会议,对近期护理工作进行总结,交流患者术后效果的反馈,做好会议记录。④处理(A)阶段:质量控制会议需每个月召开,进一步优化护理工作流程,使护理水平得以提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基于互联网的PDCA循环管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能有效减少入院前准备时间,缩短住院日;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20 mL),缩短术前准备时间(2.1 h)、术中压眼时间(6.0 min)和术后观察时间(5.2 h)。护理前,两组眼压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眼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说明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促进护士规范护理行为,优化资源配置,保证资源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实现医护沟通信息共享,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此外,该模式还可通过信息化手段为患者提供便利的服务,增加患者的满意度(见表2),对提升医院整体形象,吸引更多患者就诊有重要意义。

3讨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施后,患者满意度从3.84分提升至5.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该模式能够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智慧医院,使患者就医更加便捷,是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有效途径。虽然本研究所采用的PDCA循环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该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①对于重症青光眼患者,由于其病情复杂多变,需要更多的护理干预,而我国医院目前的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因此要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合理安排护士排班,对重症青光眼患者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护理服务;②现阶段该模式在使用过程中仍有部分功能未被完全挖掘,应不断尝试创新,探索新的应用场景,使其发挥更大作用;③应加强宣传力度,让更多患者了解这一管理模式,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总之,基于互联网的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中取得良好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4 结论

基于互联网的PDCA循环管理模式以科学的管理方法为指导,有效地提升了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质量。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①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护理资源配置,建立信息网络,将全院护士纳入到平台中来,进行实时共享、交流和反馈;②改变以往查房方式,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实现医院各科室间的信息共享,如病人病情变化等情况,能够第一时间反馈给医生,从而保证患者得到及时、专业、准确的治疗;③借助互联网技术,减少纸质文件传递所造成的浪费,节省人力资源,同时也有利于医务人员的自我提升,规范护士护理行为,提高工作效率;④本模式有利于医护人员之间沟通交流,保障了信息传递的有效性与及时性,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用药比例,极大地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该模式在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中,实现了护理工作的信息化、高效化和规范化,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倩.PDCA循环管理与精细管理相结合对青光眼患者生存质量及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3):51-52.

[2]王宁辰,张军涛.基于互联网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2021,33(7):94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