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抗旱水利工程措施及其效果评价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3
/ 2

防汛抗旱水利工程措施及其效果评价研究

白金钢  李亚楠

内蒙古奕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内蒙古 014100

摘要:本研究聚焦于防汛抗旱水利工程的综合措施及其效果评价。针对防汛,提出了包括堤防护岸、水库调蓄、河道整治、城市排涝和预警监测系统在内的多项工程措施。针对抗旱,提出了水源工程、节水灌溉、再生水利用、蓄水保水和干旱预警应急措施。研究还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定量与定性评价方法对工程效果进行评估。这些措施和评价方法旨在提高区域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能力,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安全。

关键词:防汛水利工程;抗旱水利工程;效果评价

1.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显著,极端天气事件频发,防汛抗旱成为保障区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研究旨在探讨和总结有效的防汛抗旱水利工程措施,以及对这些措施实施效果的评价方法。通过分析堤防护岸、水库调蓄、河道整治等工程措施,以及水源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等抗旱措施,本研究旨在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减少极端天气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2. 防汛水利工程措施

 2.1 堤防和护岸工程

堤防和护岸工程是防止河流泛滥和洪水侵袭的重要手段。堤防通常建立在河岸旁,以阻挡河水溢出,而护岸工程则主要针对河岸的保护,防止河岸侵蚀。这些工程的实施需要精确的设计和坚固的结构,以承受洪水的冲击和压力。通过不断完善和加固堤防和护岸工程,可以有效地减少洪水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2.2 水库和调蓄工程

水库可以调节河流的水量,储存雨水并在需要时释放,以控制洪水和供应灌溉水源。调蓄工程包括人工湖、水塘等,通过调整水位和蓄水量来应对干旱和水资源短缺。这些工程的建设不仅能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还能够增强地区的抗旱能力,为农业生产和城市供水提供保障。

 2.3 河道整治与疏浚

河道整治与疏浚是改善河道水流条件、减少洪涝灾害、改善河流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通过清淤、疏浚和河床整治,可以增加河道的输水能力,减少水流阻力,降低洪水发生的概率。同时,对河道周边的环境进行整治,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有利于水文循环和水质净化。这些工程的实施不仅能够改善水域环境,还能够提高河道的稳定性,减轻洪水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2.4 城市排涝设施

城市排涝设施是保障城市正常排水、减少内涝和水浸事件的重要设施。这些设施包括雨水排水管网、雨水口、抽水泵站等。雨水排水管网通过管道将城市内的雨水引导至污水处理厂或排水河道,防止雨水积聚造成内涝。

2.5 预警监测系统

预警监测系统是防汛抗旱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气象、水文、水质等数据的监测和分析,及时预警并提供预防措施。这些系统包括气象雷达、水文监测站、水位传感器等设备,能够实时监测气象和水文信息。一旦监测到洪水、干旱等灾害性天气或气象条件,系统会自动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相关部门和群众采取应对措施。预警监测系统的建立和运行能够提高社会对灾害的应对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 抗旱水利工程措施

 3.1 水源工程

水源工程是抗旱的重要手段之一,旨在增加可利用的水资源供给。这些工程包括新建水库、扩建引水渠道、提高地下水开采效率等。通过建设水源工程,可以增加水资源的储备和供给能力,提高抗旱的能力。新建水库可以储存雨水和河流水,供给农田灌溉和城市生活用水;扩建引水渠道可以将远处的水源引入干旱地区,满足当地的用水需求;提高地下水开采效率则能够有效利用地下水资源,缓解地表水资源的压力。水源工程的实施能够为抗旱地区提供稳定可靠的水源保障,保障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

3.2 节水灌溉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包括滴灌、微喷灌、土壤水分监测等。滴灌和微喷灌技术通过在作物根部滴注水分或微型喷灌,减少了水分的流失和蒸发,提高了灌溉效率;土壤水分监测技术则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水分状况,精准调控灌溉量,避免过量灌溉。此外,还有遥感技术辅助决策,根据植被指数和土壤湿度等信息,精准测算灌溉需求,实现智能化灌溉管理。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农业用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农田抗旱能力。

 3.3 再生水利用

再生水利用旨在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再生水利用技术包括废水处理、再生水净化和再生水回用等。废水处理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污染物和杂质,得到清洁的再生水资源;再生水净化则是将处理后的再生水进一步净化,提高其水质达到可回用标准;再生水回用则将净化后的再生水用于农田灌溉、工业用水和城市景观等领域。再生水利用技术的应用可以充分利用废水资源,减轻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开采压力,缓解水资源紧张局面,促进可持续发展。

3.4 蓄水保水工程

蓄水保水工程是应对干旱的重要手段,旨在增加水资源储备和减少水分流失。这些工程包括建设人工蓄水池、地下水库、水土保持工程等。人工蓄水池通过堵塞河流、修建堤坝等方式,储存雨水和河水,供给农田灌溉和城市用水;地下水库则是将雨水通过地下渗透储存在地下水层中,提高地下水位,增加地下水资源储备;水土保持工程包括植树造林、草原固沙、坡改梯田等,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湿润。蓄水保水工程的实施可以增加水资源供给,改善土壤水分条件,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增强抗旱能力,保障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稳定。

3.5 干旱预警和应急措施

干旱预警和应急措施是及时应对干旱灾害的重要手段,旨在减少灾害损失和保障人民生活。预警系统通过监测气象、土壤湿度等指标,提前发现干旱风险,并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引导公众采取应对措施;应急措施包括紧急调配水资源、实施临时供水方案、开展粮食救助等,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需求。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强科学研究、提高公众干旱意识、建立政府监管机制等措施,提高社会应对干旱的能力和水平。干旱预警和应急措施的实施可以减少灾害损失,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4. 防汛抗旱工程的效果评价

4.1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是对防汛抗旱工程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包括工程安全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影响等方面的指标。工程安全性指标包括工程结构稳定性、抗洪抗旱能力等;经济效益指标包括工程投资回报率、节水节资效果等;社会效益指标包括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农业生产保障等;环境影响指标包括生态环境恢复程度、水资源利用效率等。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估防汛抗旱工程的实施效果,为工程的优化和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4.2 评价方法

4.2.1 定量评价方法

定量评价方法是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手段对工程效果进行量化评估,如利用工程投资与效益比、灾害损失减少额度等指标进行计算分析。此外,还可以采用模型仿真、数学统计等方法,对工程效果进行模拟和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4.2.2 定性评价方法

定性评价方法是通过专家评议、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工程效果进行主观评价,如利用专家打分、社会满意度调查等方法获取相关数据。此外,还可以采用SWOT分析、案例对比等方法,对工程的优劣势进行评估,为工程的改进提供建议。综合运用定量评价方法和定性评价方法,可以全面准确地评估防汛抗旱工程的实施效果,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支持。

结束语

防汛抗旱水利工程的实施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本研究提出的各项措施和评价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区域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未来,应继续深化研究,优化工程措施,完善评价体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挑战,确保区域的长期安全与繁荣。

参考文献

[1]鲁统赢. 水利工程的防汛抗旱措施探究[J]. 农家参谋, 2017, (12): 214.

[2]吴绍先. 水利工程的防汛抗旱措施分析[J]. 北京农业, 2015, (09):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