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拓宽农村居民收入探索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3
/ 3

多措并举拓宽农村居民收入探索研究

赵鹤婷

深泽县委党校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央一号文件均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党中央认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做好2023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一、农村居民收入的研究现状

近几年,我国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增长速度持续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但应看到,农民增收渠道不多的矛盾仍然凸显。

深泽县委县政府对“三农问题”极为重视,投入人力财力物力巨大。截至目前,在县各级党组织的努力下,就业保障不断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7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09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01人,完成职业技能提升培训730人(次)。安置公益岗3000余名,完成2023年外出务工数量的125.84%。脱贫成果持续巩固。全县脱贫人口收入同比增长14.7%,达到15543.28元;积极促进农村集体资产进场交易,完成交易农村集体土地2866.25亩、集体房屋面积5751.67平方米,为农村集体增收226.46万元;深入开展产业就业帮扶,脱贫人口务工目标完成143.65%。农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实现清零,20万以上村80个,占比达到了64%。

在基层干部的倡导引领下,该县农村土地流转率达到45%,铁杆镇东河滩村1200亩早熟红薯收获后倒茬种植芥菜,实现亩收入1.7万元(早熟红薯1.3万元,芥菜亩收入0.4万元);大桥头镇500多亩梨园,每亩产值在万元以上,经济效益可观;秀武村软枣猕猴桃20亩,亩产在3000斤左右;另外,预计在明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基础上,深泽县进一步明确“菜篮子”主体责任,不断优化水果、蔬菜产业结构,积极推进水果(苹果、梨、葡萄)、蔬菜等优势产业发展,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

深泽县把中药材产业作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首位产业重点培育,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科学规划布局,全县中药材种植区域规划合理,科技支撑能力持续增强,标准化、规模化程度持续提高,2023年全县在以白山药、半夏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品种上不断扩展丰富,太子参、防风、白术、射干等品种在全县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到3.5万亩,其中白山药亩收入超过3万元,白术、射干、太子参、防风、半夏亩收入均在1.5万元左右。像这样的特色种植还有很多,拓宽了老百姓致富新渠道,让全县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富裕。

深泽县新增认定县级示范家庭农场7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市级1家,现有小堡布艺专业村、杜社葡萄专业村、孤庄中药材种植等一村一品专业村达到了43个。其中达到国家级的“一村一品”示范村3个,小堡村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达到省级的“一村一品”示范村1个,达到市级的“一村一品”示范村6个,县级“一村一品”示范村6个。目前,各乡镇正在积极培育“一村一品”示范村,到年底,全县最少再培育5-6个县级“一村一品”示范村。深泽县级龙头企业11家、新希望、君创牧业等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加快奶业生产,推进生猪生产恢复为重点,推进养殖场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为手全力推进全县畜牧业加快发展,2023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4825吨、20952吨、13236,畜牧生产情况发展良好。其中,大兴村新希望六和被确定为国家级生猪养殖示范场;大兴村寿元中华鳖养殖场被确定为国家级水产养殖示范场。

深泽县农村基层组织积极大力整顿、重新建设,找准符合当地发展的产业,符合农民意愿发展的产业,并下大力气为这些产业做好扶持工作,让农民创业有方向,增收有路子,致富有奔头。农业与文旅、休闲等产业不断融合,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进一步升级,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创新型农业企业竞相发展。

农村特色产业的加快发展,及土地流转利用率的提高,不但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力转移的问题,而且使他们有了可观的工资收入,关键是促进了农民收入来源的多途径增长和快速增长。

二、目前制约农村居民增收的因素及问题

通过初步调研,我们发现目前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及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工资水平较低,稳增收压力较大。工资性收入是促进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可以给农民带来现金收入的增长,用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可以有效缓解人地关系紧张的局面,实现家庭经营的规模化,从而整体提高农民收入;可以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内需,繁荣农村经济;可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有利于城乡一体化进程。深泽县城乡居民工资收入水平增长比较稳定,但因受疫情和国内外大环境等客观因素影响,招商引资和产业开发任重道远,工资性增收仍存在较大压力。

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制约农民增收。与前些年相比,用于农业生产的棚膜、种子、农用工具的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这些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也进一步的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近年来,随着农资价格的持续攀升,导致农业生产投入成本提升,农民收入空间进一步收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一是生猪养殖收益不容乐观。因生猪市场价格频繁变动、玉米等饲料价格持续攀升等因素,导致生猪养殖效益不容乐观。二是农资成本费用持续加大。农业用种子、化肥、农药等市场价格增幅较大,农业服务费用也有不同程度上涨,农产品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迹象,使农民增收的成效降低,增加了农民负担。这使农户生产性费用支出大幅度增加,基本抵消了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直接挫伤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农民对农业生产投入有所减少。

3产业基础薄弱带动力不够强深泽全县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加之受疫情影响,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面临困难,特色产业活力不够,存在从业人员不稳定、经营性收入乏力、产业发展基础不稳固等诸多不利因素。该县虽然农业产业化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地理位置、先天因素影响,导致引资融资能力较弱,特色产业规模小,龙头企业拉力小,资源优势得不到有效转化,产业化进程迟缓。目前,就白山药、葡萄、药材等特色农业种植而言,仍有大量农产品需要外销,无法完成内部消化。就蔬菜和养殖产业而言,没有深加工企业,大量蔬菜、牛羊、生猪等需要靠客商外销,受市场影响很大,毫无附加价值可言。

4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发展后劲不足。农村基础设施是一定时期内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提供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以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各种物质、技术要素。可将其分为两类:一是农业生产性公共基础设施,为农民从事生产及产后运输储藏等活动服务,包括农田水利、农村道路、农业机械设备等;二是农村非生产性公共基础设施,为农民日常生活休闲等活动服务。包括教育设施、通讯设施、医疗设施、福利院、娱乐设施等。

传统的融资方式不能满足农村基础设施迅速扩张对资金的需求,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现代农村发展的需要,成为加重农民生产成本、弱化农产品竞争力、农民增收不显著、制约农村市场开拓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地方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都不尽完备,还有很多设施已经严重老化,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隐患。但由于工程量大,资金缺乏,还有很多农业基础设施急需恢复。

5、思想观念更新慢,素质不高。收入的差距,实则是知识的差距、信息的差距、技术的差距和能力的差距,归根到底是素质的差距。有些农民“小农"思想观念束缚生产方式落后,应高度重视对这部分农民的教育和素质问题,多培育现代学习型农民,使广大农民从思想观念上、生产方式上全面对接现代化农业的需要。采取培训、上门指导等方式,加紧建设一支有一定的生产技能、文化水平、科技水准的农民队伍,努力使农村人口资源逐步转化为人才资源,增强农民的自我增收能力。

6、抵御风险能力不强,产业链不完善。低温冻害、干旱、汛期水涝、冰雹等自然灾害发生,防灾减灾资金、人员、设施配套不足,农业保险覆盖面不广,农业产业抵御风险能力有待提高。

三、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层次越来越高,多渠道拓宽农村居民收入任重道远,促进农村居民共同富裕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切实发挥基层组织引领作用,立足县情,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凸显增产、增效、增收效应,打造粮食生产与特色产业开发互为关联、良性互动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同时,要积极深化改革,完善政策,扩大农民就业,探索富民强农的发展路子,达到促进农村居民增收的目的。

第一,产业振兴增收入。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更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目前,农民的经营净收入占农民收入的1/3左右,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通过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一是注重特色。狠抓专业村、特色村建设,继续加大支持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力争打响农作物品牌;二是注重规模。根据不同资源特色,打破一家一户独立经营的模式,通过连片合理开发、专业承包、企业投资等方式,大力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形成更大影响;

三是注重发展养殖业。立足本地市场,开拓周边市场,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捕捉信息,加强引导,充分发挥市场的引导作用,促使稳收益、高收益。特别是要向高质量农产品要收入,向产业链要收入,向降成本要收入。

第二,扩大就业增收入。工资性收入占比超过4成,是农民收入的大头。一方面,要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增收,落实好财政、金融、用地、人才等扶持政策,形成创新带创业、创业带就业、就业促增收的格局,让农民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有钱赚。另一方面,促进外出务工就业增收,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完善就业支持政策,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工稳岗就业。

第三,深化改革增收入。现在农村还有大量的“沉睡”资源,这是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潜力所在,要通过改革来激活。但要“点石成金”并不容易。比如,有些地方大力发展民宿产业,却忽视了当地资源禀赋与游客实际需求,“大马拉小车”,空置率很高,造成资源浪费;有些地方尚未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阻碍了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乡村;有些地方难以满足现代农业配套设施用地和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用地,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亟待进一步提升乡村有着优质的生态、广阔的土地、悠远的乡愁,如何让这些沉睡的资源“活起来”“火起来”,如何变“低端存量”为“发展增量”,更是一个现实而重要的问题。各村镇领导班子应进一步开拓视野、更新观念,增强农业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觉悟,真正把农民利益放到第一位狠抓宣传,通过广播、标语、座谈、培训等形式宣传农业结构调改革工作,突出其重要性。带领村集体深挖“沉睡”资源,带动村民增收。

第四,完善政策增收入。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是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的重要内容。要重点关注两类群体:一类是小农户,要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稳定和加强农民种粮补贴,按时足额把惠农资金发放到农民手中。另一类是低收入农户,建立健全常态化帮扶机制,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除了政府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资金扶持力度外,还应借助金融部门和保险部门小额贷款、风险投资等业务支持,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更多的信贷帮助,以采取设立农业风险基金、农业扶持资金等方式,为农业结构调整、农业风险性投资提供保障。

多措并举,拓宽渠道,综合发力,才能推动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深泽县委县政府及基层组织通过联系群众,引导群众,实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让老百姓的收入增多了但仍有不足之处,在推广就业渠道期间,农业科技的使用和推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域、气候、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普及程度不够。部分农民对新技术、新品种的接受程度低。导致一些就业渠道得不到老百姓认同,推广受到局限。销售渠道不畅通,机制不健全、市场不活跃,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约束与享受规模收益有冲突,一些农村潜在资源如何盘活,是我们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之,农民在致富路上所面临的难题仍然较多,需要政府、社会和农民本人共同努力解决,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