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要素配置与行动逻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3
/ 2

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要素配置与行动逻辑

杨守青

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  天津  300162

摘要:在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中,职业教育作为引领未来的关键要素,其高质量体系建设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育被赋予了至关重要的战略角色。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顺应新时代生产力升级的需求,并反过来驱动生产力的革新。本文旨在深入探究职业教育与新型生产力之间的深层次互动关系,从新质生产力的视角出发,剖析高质量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共生与融合的实际路径,揭示职业教育卓越发展的核心特质。通过细致的分析,本文将提炼出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套旨在推动职业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的策略框架。我们的目标是为在新质生产力浪潮中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繁荣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和实用的实践指南。

关键词: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要素配置;行动逻辑

1新质生产力视域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特征

1.1系统性提质

革新生产力象征着社会生产体系的深度革新和全面飞跃,它有力地驱动着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向高端定位,推动整个职业教育体系的层级结构持续升级。换言之,作为与社会经济变迁息息相关的教育形式,职业教育的卓越提升不仅是提升生产力层级的关键途径,也是应对外部环境演变、强化职业教育社会契合度的必然趋势。

1.2数智化驱动

在数智时代的浪潮中,新型生产力的核心动力源自于数字化技术的革新。这一变革通过算法、算力和平台等关键元素,正在并将继续深远地重塑各个领域,包括生产、生活和消费模式,催生出前所未有的创新力。新质生产力,源于前沿理念的引领和新兴产业的崛起,为社会经济的未来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职业教育应敏锐捕捉这种生产力的本质特性,紧跟产业链全面数字化转型的步伐,精准预判新兴和未来产业的发展趋势,以此为契机加速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强化教育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全新的数智化职业教育模式。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对职业教育的赋能,不仅提升了学习者的数字素养,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还前瞻地适应了未来职场的需求,推动职业教育进行深度的结构优化和系统升级,打造智慧教育的新环境。借助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我们得以有力推动新质生产力的飞跃式提升,塑造一个更为智能且富有活力的职业教育新时代。

1.3嵌入式培养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新兴生产力形式催生了全新的社会经济景观、发展模式和环境。职业教育需顺应这一变迁,探索适应新生产力形态的教育策略,以构建科学的运营模式和创新路径,并促进双方的互利共生,从而引领新型生产力的发展。围绕提升新生产力的核心目标,职业教育应敏锐捕捉科技进步引发的工作环境剧变,将高质量教育置于生产力升级的整体构架中进行策划。同时,它需从技术革新、教育革新、技能培养、产业结构升级以及企业进步等多个维度,以“技术-教育-社会”整体视角进行深入剖析,将技术技能人才的培育融入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考量,将教学实践紧密融入技术应用、技能生成和企业发展之中。在实际操作中,职业教育需尊重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借鉴国际最佳实践,坚定推行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育人模式。

2面向新质生产力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策略

2.1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高要求打造职业教育新形态

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崛起,它不仅重塑了社会结构,同时也对教育领域带来了深刻的革命性影响,促使教育、科技和人才的深度融合,催生出职业教育的新特色和模式。首先,确立以德育为核心的价值导向至关重要。职业学校应从传统的“分数导向”转向“全面发展”,构建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全方位育人机制。聚焦于个性化、多元化的培养策略,通过挖掘和利用新质生产力,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数字化整合,提升全维度育人的效能。同时,通过创新教育模式和应用场景,重构育人环境,致力于培养满足新时代需求的创新型劳动者。其次,革新人才培养的理念至关重要。职业院校需紧密对接新质生产力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人才培养与生产力发展同步进行,调整并升级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创新、工匠和科学精神的全程渗透。这样培养出的将是具有综合素养、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他们能适应技术进步和工作环境的变迁,引领科技进步,为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储备关键的人力资源。

2.2以协同创新为关键路径,高品质提升人才培养新效能

新的生产动力体系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并揭示了生产力构成的质性飞跃,这促使职业教育需寻求全新的发展模式,以提升人力资源的素质,构建出高效、高质量的人才培育环境。首先,推进教育类型的协同共生至关重要。职业教育需保持自我特色的同时,积极对接新质生产力对尖端产业和技术人才的需求,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强化与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合作与创新,深化全面改革。通过纵向连贯与横向融合,职业教育应打破原有的等级限制,形成从中级到高级,本科到研究生的无缝衔接现代教育体系,追求多元化、特色化和一体化的发展。其次,深度挖掘交叉融合的培养策略。职业学校需密切关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尤其是绿色、智能方向,研究催生的新业态和模式。在设定培养目标、推进专业交叉、强化能力结构复合上狠下功夫,构建与新兴产业链、新型技能体系和前沿岗位需求相匹配的专业体系,以催生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教育新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效能,为未来产业的布局贡献力量。

2.3以共建共治为主要抓手,高水平构建产教融合新格局

新出现的生产力力量依托前沿技术和新兴产业平台,其核心使命在于重塑产业结构并驱动行业革新。在这个链条中,职业院校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不可或缺,职业教育必须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来提升与这种新型生产力的契合度。首先,推进产教融合体制的创新和完善。随着新质生产力引发的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的兴起,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关联度日益紧密,教育培养应深度融入产业发展,紧跟技术前沿,借助改革办学模式和管理机制,由单纯的经济伙伴转变为命运共同体,持续挖掘并释放适应新生产力需求的人才优势。其次,强化动态治理的全面整合。新质生产力的快速迭代特性使得职业教育面临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它需要实时跟踪产业发展动态,坚守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以整体性治理为目标,灵活调整人才培养规格和产教融合策略,构建一个多元参与、协同合作、共享收益的治理框架,以此构建出新的高质发展阶段,从容应对可能存在的供需失衡挑战。

结论

新质生产力,由尖端技术、革新经济和新兴业态构成,标志着生产力的崭新飞跃,同时对职业教育的卓越升级提出了严峻挑战。与新质生产力同步发展,构成了职业教育在当代所面临的重大探索课题。实际上,职业教育与高质量生产力的共生与融合,蕴含着深刻的现实纽带。推进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实施系统性的质量提升、智能化的驱动力量、深度融入的教育模式以及跨领域合作的协同效应。

参考文献:

[1]景安磊,周海涛.推动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问题与趋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50-58.

[2]令小雄,谢何源,妥亮,等.新质生产力的三重向度:时空向度、结构向度、科技向度[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67-76.

[3]徐政,郑霖豪,程梦瑶.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构想[J].当代经济研究,2023(11):51-58.

[4]胡莹.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点及路径探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6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