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三全育人”的路径解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3
/ 2

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三全育人”的路径解析

宋文娟

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  天津  300162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决议为职业教育描绘了全新的蓝图,强调了“全方位育人”的核心理念,视其为推动职业教育进步的战略导向。紧接着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对教育强国的建设给予了更为明确的定位,旨在培养全面且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继承者。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强调,职业教育需深入贯彻党的教育宗旨,致力于提供满足公众期待的优质教育,培育出全面发展的人才。在这个关键时期,我国职业教育体系肩负着艰巨使命,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坚定政治立场,始终坚持以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为目标,将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融入到每一项教学活动之中。思政课在此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成为德育教育的核心平台。同时,中等职业院校的各个学科课程也应当积极响应,与思政课协同并进,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课程思政;建设;“三全育人”

1课程思政的跨界协同育人价值

1.1提升德育教育成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国职业教育旨在锻造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新一代,这一目标与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紧密契合,特别是对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全面素质至关重要。历史上,无论古今,德育教育都被视为首要任务,《礼记·大学》强调“从帝王到平民,修身立德是所有人生活的基石”,这表明德行教育的重要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理念。因此,对于现代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不仅是基础,更是塑造未来、服务社会的关键。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课程教学,正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核心策略。强化课堂中的思政元素,不仅拓宽了德育的边界,使其超越单一模式,而且使得学生在主攻专业的同时,也能深入接触到德育内容。课堂作为知识学习的主要平台,通过巧妙地融入思政元素,不仅让学生更主动地接触并理解这些内容,还能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他们的高尚品格和自我提升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为德育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1.2强化教师德育意识,提升教师育德能力

在国家一系列重大会议如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及二十大中,明确强调了教育的核心目标是立德树人,并赋予德育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一项针对职业教育领域的深入教师调研揭示,不论是专职德育教师还是专业课讲师,他们的德育实践能力与官方期待尚有差距。问题的核心在于,部分中等职业教育院校的教师群体未能充分领会将思政元素融入各个课程的重要性,未能意识到自己在塑造学生品性发展中的不可替代作用。“课程思政”的跨学科协同育人策略,提倡将思政元素无缝融入各科教学,这不仅提升了德育的接受度,更激发了教师自我德育的自觉性,从而显著提升了他们的德育教育技能。这种转变对于强化教育的整体效能具有深远影响。

1.3优化院校的治理结构,构建必要的德育保障体系

德育融合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深度融合不仅推动了治理体系的创新,还强化了道德教育的核心支柱。在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构建强大的德育保障框架显得尤为迫切,它顺应了职业教育的革新进程。因此,中等职业院校应深刻认识到德育的基石地位,主动肩负起人才培养的关键角色,格外注重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鉴于其独特的教育实践特性,院校应巧妙地转化学科和学术资源,将其转化为富有思政内涵的教育资源,通过专业课程植入思政元素,让专业课堂成为价值引导的主阵地,全面深化学生的道德教育。通过无缝衔接知识传授与价值导向,重塑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优化教育治理结构,提升整体育人效能。

2课程思政的跨界协同“三全育人”体系设计探索

2.1强化文化育人管理育人,引导学生重视个人品德

在中等职业院校的生态系统中,其独特的文化特质不仅是展示其独特竞争优势的关键,更是推动先进文明发展的战略高地。这里,知识的传承、整合与创新被视为首要任务,它驱动着探索真理的无尽追求。实际上,中等职业院校的知识创新过程,就是一种持续挑战既有思维、理论和方法的革新之旅,是对未知世界的深入挖掘和对事物本质的不懈验证。中等职业院校的文化倡导自由精神,摒弃任何形式的思想禁锢,提倡独立个体的自我发展,强调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判断。强化中等职业教育的文化建设,注重德育培养,不仅提升了学校的综合竞争力,也塑造了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成长路径。因此,作为“全程育人”策略不可或缺的部分,文化育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首先,提升文化育人的实效,需要将教书育人与党的引领紧密结合,充分挖掘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使其贯穿学校的所有活动和管理。其次,构建完善的策略和制度,推动育人体系的深化。中等职业院校需广泛开展关于全程育人的讨论,制定并修订相关政策,确保育人活动的规范化。

2.2落实科教融合,技能育人,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科研在中等教育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它是院校教育的深化扩展,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尤其是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专业素养至关重要。对于中等职业院校而言,技能水平不仅代表了学校的技术声誉,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黄金通道。首先,推进技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挖掘技能在人才培养中的潜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实践教学,以亲身经历和分享实践成果、技巧与策略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从而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其次,强调技能水平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关键角色。中等职业院校应积极与政府和企业建立紧密联系,争取政策支持和企业资源。

2.3构建协同体系,巩固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

重新构建多元化的教育生态网络,超越传统的学校单兵作战的教学理念,以全方位育人为核心,强调各参与者的作用,共同塑造育人的大格局。学校与社区企业之间建立深度联动,创新出校企融合的新模式。一方面,学校将专业课程紧密融入企业实践,设立定期的企业实习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理解。另一方面,引入企业的行业精英作为兼职导师,弥补学校教师在专业技能上的不足,并提前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同时,学校与家庭携手并进,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定期邀请专家或教师为家长举办教育指导讲座。这些讲座针对孩子的成长需求和家长的教育困惑,提供定制化的教育策略,旨在提升家长的教育效能,共同营造一个支持个体成长的家庭环境,促进家庭与学校的和谐互动。

结论

教育体系的革新是构筑未来人才的关键要素,特别是通过课程设计、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革新来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这些创新策略对于实现全维度、全程式和全员化的教育培养目标起着决定性作用,其深远影响不容小觑。然而,我们也要关注其中的挑战。在实践“课程思政”过程中,部分教师可能面临实施难题,跨学科合作的接受度也有待提高,这些阻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滞缓了教育改革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梁伟,马俊,梅旭成.院校“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与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4):36-38.

[2]王艳平.院校“三全育人”的特征及其实施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21(09):103-106.

[3]邓国彬.新时代院校“三全育人”格局体系构建[J].社会科学家,2020(03):141-145.

[4]武耀廷,林琛,温小平.构建一体化院校“三全育人”工作体系[J].中国中等教育,2021(08):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