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职业素养观下中职专业群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3
/ 2

黄炎培职业素养观下中职专业群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宋文娟

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  天津  300162

摘要: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理念在塑造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这种教育模式强调了德育与专业技能的并行发展,职业素养与技术实践的深度融合,以及显性教学与隐性熏陶的紧密结合。尽管当前中职院校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上已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仍面临一些挑战。首要的问题在于尚未建立起全员参与的院校与企业协同的课程思政育人机制,其次,全程协同的模式也亟待强化,最后,全方位的融合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和解决。

关键词:黄炎培职业素养观;中职专业;群课程思政;实践

1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启示

1.1职业教育的地位

黄炎培坚信,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个体根据个人特质发掘并最大化其潜能,既要满足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又需履行社会赋予的责任。在他看来,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不应仅仅被视为附属于其他教育形式的分支,而是应当构建一个自成一体的教育架构,涵盖从基础至高级的不同层次,形成一个连续且深入的社会化教育链。通过这一路径,职业教育得以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力,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全面能力,使之更契合社会的需求。这种对职业教育深度和广度的强调,无疑揭示了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不可或缺性,如今,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与日俱增。

1.2职业教育的目标

黄炎培的教育理念聚焦于职业教育的核心价值,他主张的四大导向明确了其深远意义:一是追求个体潜能的全面开发;二是确保个人具备适应生活的职业技能;三是培养公民为公共利益贡献力量的能力;四是提升国家整体的经济活力。最终的目标是“解决失业问题,激发就业者的热情”,这揭示了教育与个体和社会的紧密联系。在他看来,职业教育不仅关乎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更肩负着服务社会,增进民生福祉的重大使命。这种观点深入探讨了教育的目标指向——造就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他们,以及为何而培养,鲜明地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性本质。

1.3职业教育的方针

黄炎培对于职业教育的见解着重于其社会实用性和科学导向。他认为,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是顺应时代潮流,致力于培养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实践型人才,并且积极倡导以科学原则作为教育指引,通过科学方法来应对并推动教育领域的革新。他强调教育应紧跟时代的步伐,设计符合社会发展轨迹的教育路径。在管理层面,他强调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严谨与系统,主张构建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以提升职业教育的科学化治理效能。这种对人才培养目标、方式以及目标群体的科学思考,为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基于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中职教育课程思政协同一体机制的实施路径

2.1构建中职教育“双育双融、产教协同、理实一体”院校与企业全员课程思政育人协同一体机制

首先,强化中职院校全职与企业兼职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建设合作。两方教师皆为推动课程思政教育的关键力量,需携手开展培训项目,如研讨会和交流活动,鼓励深入探讨教学方法和理念。教师们应通过撰写心得并接受考核,获取资格认证,以此增强在课程改革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技巧。同时,校企双方还需协作发掘课程中的思政内涵,将其无缝融入教学设计、教材编写及实践环节,共同提升执行课程思政的能力。其次,构建校企师资队伍在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课程思政实施上的协同机制。在工匠精神教育上,院校专职教师负责剖析其核心内涵和生动案例,潜移默化地融入课堂,而企业兼职教师则以其企业内的优秀工匠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实践工匠精神。在劳模精神和劳动精神教育方面,专兼职教师应紧密合作,利用各级劳模和工匠人才的榜样力量,通过实地报告会等形式,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对技能成才的追求。

2.2构建中职教育“双育双融、产教协同、理实一体”院校与企业全课程思政育人协同一体机制

首先,我们提出建立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校内实习实训课程思政一体化框架。在这个框架中,院校与合作企业需共同制定一套融合思政教育的专业培养和实习实训计划。将企业的生产管理和安全规定融入实习过程,以此强化制度的协同与融合,强调诸如“爱国主义、法治精神、纪律意识和安全生产”等思政元素,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实践,勇于创新。其次,我们要构建一种深度的文化协同,通过引入企业的生产文化于实习实训中,使之与院校的实习实训文化相互融合。发掘“严谨求真、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德技并重”的思政内涵,提升实习课程的吸引力和实际效果。对于校外实习实训,我们同样注重思政元素的融入。一是通过签订课程思政协议,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协议及实习三方协议,强调“法律法规、权益保护、责任义务”等内容,培养学生的诚信、守法和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二是强化校外实习实训的管理协同,通过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校企共同参与实习生全程管理。导师们在实践中挖掘“岗位职责、服从指挥、精益求精、诚信服务和心理素质提升”等思政元素,确保实习管理中始终贯穿着思政教育,从而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整体素质。

2.3构建中职教育“双育双融、产教协同、理实一体”院校与企业全方位课程思政育人协同一体机制

一、建立院校与企业联动的社会实践课程融合模式。首先,强化中职院校与合作企业的联合社会实践模式。社会实践形式多样,涵盖勤工俭学、支教、“三进”等活动以及企业实习。在这些活动中,双方需共同设计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计划,提炼诸如国家认同、个人成长、社会责任、奉献精神、法治理念和公正平等等核心思政元素,激励学生深入参与,培养社会责任感。其次,针对非合作企业的社会实践,院校需提前与相关机构沟通,通过多主体协作,发掘亲情家国、人生价值、公民素养等思政内涵,鼓励学生通过撰写实践报告和分享优秀案例来深化理解。

二、构建院校与企业同步的校内实践课程融合机制。首先,强化与合作企业的校内实践活动协同。这类活动包括社团活动、志愿服务、体育赛事等,若涉及企业支持,应预先规划融入思政教育的内容,强调竞争与合作精神、学以致用、自我成长等思政元素,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提升综合能力。其次,对于由系部、团学组织等举办的校内活动,各参与方需协调一致,通过多主体合作,挖掘爱国热情、刻苦学习、全面发展等思政主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磨炼品格,增长智慧,树立远大志向。

结论

在提升中职教育工作者的道德教育责任感并确立“融入式德育”理念后,关键在于创新教学手法,以学生易于理解且贴近日常生活的德育素材为核心,深入发掘课程中的隐性德育元素。这不仅要求教师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价值观教育,激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建设。院校内的教研团队应以教研室为平台,开展深度讨论,发挥领军教师的示范作用,共享“融入式德育”实践策略,增进教师间的协作。通过充分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并结合各自的独特优势,中职院校需积极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德育元素挖掘路径,使之成为课程设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蓝武.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民族地区农村职业教育的启迪[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21(05):165-169.

[2]谢成冬.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几点启示[J].商业文化,2021(02):112-113.

[3]康雅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原则与路径研究[D].河北:河北科技大学,2021.

[4]李粤霞.“课程思政”实施的理念与路径研究[D].广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