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心理-行为"护理模式在老年失眠患者中的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3
/ 2

"睡眠-心理-行为"护理模式在老年失眠患者中的评价

熊琳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0036

【摘要】目的:分析"睡眠-心理-行为"护理模式在老年失眠患者中的评价。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接收的60例老年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为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睡眠-心理-行为"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睡眠-心理-行为"护理模式在老年失眠患者中效果较明显,值得临床重视并积极采纳。 

【关键词】"睡眠-心理-行为"护理模式;失眠;护理满意度;睡眠质量

失眠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睡眠问题,主要表现为难以入睡、夜间频繁醒来、早醒后难以再次入睡以及白天疲劳、精神不济[1]。对于失眠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护理方法改善。"睡眠-心理-行为"护理模式为创新护理方法,能够从根本上改善老年失眠问题。本文则分析"睡眠-心理-行为"护理模式在老年失眠患者中的评价。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接收的60例老年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为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睡眠-心理-行为"护理模式。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范围62岁-86岁,平均年龄72.11±2.14岁。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范围61岁-85岁,平均年龄72.08±2.10岁。两组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纳入标准:①均知晓,并同意,②均为60周岁以上老年人,③均存在失眠症状。排除标准:①精神异常,沟通困难,②肝肾脏损坏,③配合度较弱,④中途退出,⑤病史资料未完善。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睡眠-心理-行为"护理模式。

1.2.1对照组

常规护理:即日常照料,指导患者饮食、适量运动等。

1.2.2观察组

"睡眠-心理-行为"护理模式:①建立"睡眠-心理-行为"护理模式小组,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掌握"睡眠-心理-行为"护理方法。对患者当前作息情况,心理状况,睡眠质量等进行了解,结合优秀文献,以往操作经验,制定护理计划。②"睡眠-心理-行为"护理教育,通过宣传手册、面对面讲解、讲座等方式向老年患者宣导失眠原因,失眠危害,"睡眠-心理-行为"护理具体操作和作用等。③睡眠护理,护理人员根据老年患者失眠情况,合理规划老年患者卧床时间、睡眠时间,指导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老年患者睡眠前,利用音乐疗法,改善老年患者心理,指导老年患者根据音乐冥想。④心理护理,积极和患者沟通、交流,全面掌握患者内心变化。利用音乐疗法联合联想治疗,改善患者不良情绪。通过和患者家常交流,转移患者注意力,改善心理状况。④行为护理:按摩干预,对老年患者印堂、太阳穴耳廓背沟以及天庭穴、涌泉穴等穴位进行按摩。每日30至50次。按摩力度根据老年患者实际承受能力进行。饮食干预,护理人员指导老年患者睡前服用适量牛奶,清淡饮食,避免辛辣、油腻饮食。注意晚餐饮食不能过多,适当服用海带、鱼汤类有利于睡眠食物。泡脚,指导老年患者睡前利用适当温水进行泡脚,温水中加入酸枣仁、甘草、首乌藤等中药。

1.3观察指标

  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分析两组护理前、护理后睡眠质量评分。分数越低则说明患者睡眠质量越好。

根据满意度调查表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90分以上为满意,60到90分为一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0.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评分

得出结果,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分析两组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评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30

17.65±4.12

10.06±2.11

对照组

30

17.69±4.16

13.35±2.77

t

-

1.046

6.177

P

-

0.153

0.003

2.2 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

得出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 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30

13

16

1

29(96.67)

对照组

30

10

14

6

24(80)

χ2

-

-

-

-

13.484

P

-

-

-

-

0.001

  1. 讨论

老年失眠和生理因素、躯体疾病以及心理因素、行为因素、环境因素密切相关[2]。老年患者失眠发生率较高,所以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老年患者失眠情况。

"睡眠-心理-行为"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失眠中,通过建立标准护理小组,制定合理,规范护理流程,能够保证护理方法稳定实施。通过健康宣导,能够提高老年患者认知度和配合度。通过心理护理,能够改善老年患者心理状况

[3-4]。通过行为指导。比如:合理规范老年患者睡眠习惯,按摩,饮食,泡脚等,能够改善老年患者失眠症状[5]。本文则分析"睡眠-心理-行为"护理模式在老年失眠患者中的评价。结果发现,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睡眠-心理-行为"护理模式在老年失眠护理中能够发挥较大价值。

综上所述,"睡眠-心理-行为"护理模式在老年失眠患者中效果较明显,值得临床重视并积极采纳。

参考文献

[1]王传侠. "睡眠-心理-行为"护理模式在老年女性冠心病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妇儿健康导刊,2023,2(9):115-116.

[2]宗倩. 对心内科失眠老年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J]. 糖|尿病之友,2024(2):220-221.

[3]黄慧卿,林艺君. 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心理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与睡眠质量的影响[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12):2894-2896.

[4]陈丽华. 认知护理联合针对性护理对老年高血压伴失眠患者认知能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11):2696-2698.

[5]陈彬,陈斌颖,陈玲. 循证护理对老年糖尿病失眠患者血糖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效果研究[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7):1534-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