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过敏的7个误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3
/ 2

药物过敏的7个误区

冯彩梅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药剂科  广西  南宁  530000

药物过敏,也被称为药物变态反应,是药物不良反应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是指药物(包括药物本身和其中的赋形剂等)进入人体后,机体对药物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这种反应通常对人体是不利的。药物过敏与人体的特异性过敏体质密切相关,仅发生在部分人身上。药物过敏的反应可以在多次接触同一种药物后发生,而首次发病具有潜伏期,再次发病则可能立即发生。药物过敏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轻重不一。常见的症状包括皮肤瘙痒、潮红、皮疹、血管性水肿等,严重时可能出现心悸、胸闷、呼吸困难、肝肾损害,甚至导致休克或死亡。此外,药物过敏还可能引起发热、各种形态的皮疹、溶血、肝、肾病变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与应用的药物种类、方式等有关。首要措施是立即停用引起过敏的药物,并及时进行治疗。一般来说,发生药物过敏的人应避免再次使用引起过敏的药物。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药物过敏的发生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因此其预防应引起医生和患者本人的高度重视。

日常生活中,大众对药物过敏通常存在以下七大认识误区,下面我们将一一揭示药物过敏的七个误区,并为大家提供正确的科普知识。

药物过敏误区一:药物过敏只会发生在用药初期

许多人认为,药物过敏只会在开始使用药物的初期出现,一旦过了一段时间没有反应,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实际上,药物过敏有即刻反应和迟发反应两种类型。即刻反应通常发生在用药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症状较为严重,如呼吸急促、喉头水肿等。而迟发反应则可能在用药数天甚至数周后才出现,症状相对较轻,如皮疹、发热等。因此,在整个用药期间,都需要密切观察是否出现过敏反应。

药物过敏误区二:中药不会引起药物过敏

有些人认为中药是纯天然的,不会引起药物过敏。事实上,中药成分复杂,其中许多成分都具有潜在的致敏性。近年来,随着中药制剂的广泛应用,中药引起的药物过敏也逐渐增多。因此,在使用中药时,同样需要注意观察是否出现过敏反应。

药物过敏误区三:药物过敏只会发生在皮肤上

皮肤症状是药物过敏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如皮疹、瘙痒等。然而,药物过敏并不仅限于皮肤症状,还可能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严重的药物过敏甚至可能导致休克、喉头水肿等危及生命的情况。因此,一旦出现任何疑似药物过敏的症状,都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药物过敏误区四:药物过敏是遗传的,无法预防

药物过敏的确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联,但并不意味着无法预防。在用药前,患者可以告知医生自己的过敏史和家族过敏史,以便医生评估过敏风险并选择合适的药物。此外,严格遵守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换药物、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等,都有助于预防药物过敏的发生。

药物过敏误区五:以前不过敏,以后就不会过敏

人体的免疫系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以前对某种药物不过敏,并不意味着以后就不会过敏。此外,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种药物可能存在成分或生产工艺的差异,这也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任何药物时,都需要保持警惕,注意观察是否出现过敏反应。

药物过敏误区六:药物过敏是小事,忍忍就过去了

药物过敏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轻微的过敏反应可能仅表现为皮疹、瘙痒等症状,而严重的过敏反应则可能导致休克、喉头水肿等危及生命的情况。因此,一旦出现任何疑似药物过敏的症状,都应立即停药并就医。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忍一忍就过去了,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药物过敏误区七:出现过敏反应后,应立即使用抗过敏药

当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后,有些人会立即使用抗过敏药以期缓解症状。然而,这种做法并不科学。首先,抗过敏药并非万能药,对于某些严重的过敏反应(如休克、喉头水肿等),抗过敏药可能无法有效缓解症状。其次,在未经医生诊断的情况下自行使用抗过敏药,可能会掩盖病情、延误治疗。因此,在出现过敏反应后,正确的做法是立即停药并就医,由医生根据病情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抗过敏药以及如何使用。

除了上述7种常见的误区外,“皮试阴性者不会过敏”“抗过敏药物不会引起过敏”“出现过敏反应停药就行了”“用药量小就不会过敏” 等观点被证实也是不科学的。

对于药物过敏的治疗,首要的目标是迅速停止过敏反应的进一步发展,并减轻已产生的症状。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

停止使用引起过敏的药物:一旦确诊为药物过敏,应立即停止使用引起过敏的药物,并尽快就医寻求进一步的治疗建议。

一般治疗:对于轻度的药物过敏,一般治疗可以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这包括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以促进身体的恢复。此外,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以防止感染也是很重要的。在饮食上,应尽量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辛辣食物、咖啡因和酒精,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药物治疗:对于严重的药物过敏,药物治疗是必要的。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

抗组胺药:这类药物可以缓解瘙痒和皮疹等症状。例如,非处方的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Clarityn)和苯海拉明(Diphenhydramine)等可以减轻瘙痒和皮疹。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药物可能会引起嗜睡、口干等副作用。

糖皮质激素:这是一种强大的抗炎药,可以抑制免疫反应,减轻炎症反应。对于严重的药物过敏,如呼吸困难、休克等,医生可能会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副作用,如骨质疏松、血糖升高、血压升高等。

免疫球蛋白:对于严重的药物过敏,医生可能会使用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免疫球蛋白是一种能够调节免疫系统的物质,可以减轻过敏反应并帮助身体恢复。

抗凝药:对于药物过敏引起的血栓形成等血管问题,医生可能会使用抗凝药进行治疗。抗凝药可以防止血栓的形成和发展,并帮助疏通血管。

除了以上提到的药物,医生还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其他药物治疗药物过敏。具体使用哪种药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判断来决定。

总之,药物过敏是一种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公众需要正确认识药物过敏的误区,并掌握正确的用药知识。在使用任何药物时,都需要保持警惕,注意观察是否出现过敏反应。一旦出现疑似药物过敏的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时机。同时,患者也应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过敏史和家族过敏史,以便医生评估过敏风险并选择合适的药物。通过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降低药物过敏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