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型工程施工组织管理模式优化与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4
/ 2

超大型工程施工组织管理模式优化与创新

陈鹏宇

   喀什恒正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844000

摘要:超大型工程施工组织管理是一项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本文深入探讨了大型工程建设的特点及管理难点,剖析了传统施工组织管理模式存在的诸多问题。文章基于项目管理理论,提出了一系列组织管理优化策略,并针对关键工序施工环节,创新性地设计了高效的组织管理模式。研究选取某超大型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作为案例,实证性地阐释了组织管理模式创新的实践过程,总结了创新的关键要素。最后,文章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总,指出了未来超大型工程管理发展的潜在方向。

关键词: 超大型工程 施工组织管理 模式优化 项目管理理论 组织管理创新

1工程施工组织管理现状分析

1.1 大型工程建设的特点及管理难点

近年来,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超大型工程项目的数量与规模持续攀升。这类工程往往投资金额巨大、建设周期漫长、施工环节复杂、参与方众多。相较于普通工程,超大型工程建设具有诸多独特的特点,给传统的施工组织管理模式带来了严峻挑战。

大型工程建设项目所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工程量难以用常规思维估算。施工场地遍布项目沿线,分散程度极高。庞大的工程规模给资源的组织调配带来了巨大压力,施工人员流动性强、施工设备高度集中等特点使得组织管理的难度指数级增长。

此外,工期压力是大型工程施工面临的又一挑战。施工过程中环环相扣,工序交叉作业,一旦某个节点延误必将影响整体进度。为确保如期完工,必须精心组织安排各项施工活动,并对工序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保持高度重视。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受各方面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进度管控往往难以令人满意。

1.2 传统施工组织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大型工程项目通常具有工期紧张、规模庞大、专业众多的特点,对组织管理的要求极为严格。传统施工组织管理模式在实践中暴露出诸多不足,制约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一方面,决策过于集中化,缺乏灵活的组织体系架构。项目的决策权过于集中在少数领导者手中,缺少分层授权机制,导致决策效率低下、响应迟缓。管理团队难以及时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场情况,制约了工期进度。传统的条块分割型组织架构缺乏跨专业协同机制,专业群体管理分散,无法形成整体最优配置,资源调配效率较低。

另一方面,信息传递和反馈存在诸多阻滞。管理信息主要通过书面文件流转,反应滞后。现场施工人员对指令理解存在偏差,无法做到精确执行。

2超大型工程施工组织管理模式优化

2.1 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的组织管理优化策略

项目管理理论为现代工程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与基础依据。相较于传统的以进度、成本、质量为核心的三大管理要求,当代项目管理强调系统性和全过程控制,将组织管理作为其重要环节。对于超大型工程而言,科学的组织管理可有效整合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协调各参与方的工作,确保工期和预算目标的实现。鉴于此,本章基于项目管理理论,提出了一系列优化施工组织管理的策略。

高强度的组织领导是确保计划执行的关键。超大型工程通常涉及诸多参与单位和工种,职责分工复杂、协作难度大。因此,需要建立高效的领导机制,明确各层级管理职责,加强对总指挥部、分工作面的管控力度。

科学合理的资源匹配亦是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对于大型工程而言,尤其需要对施工设备、材料、人力资源等核心资源进行精细化配置,确保资源的及时供给。应结合工程进度计划与施工工艺流程,建立资源需求预测模型,科学编制各阶段、各分项的资源配置方案,并将其纳入总体组织管理体系。

上述策略是基于项目管理理论并结合超大型工程特点提出的组织管理优化措施。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超大型工程组织管理将迎来革命性变革,但优化策略的本质仍将长期适用。

2.2 关键工序施工组织管理模式创新

针对超大型工程项目中的关键工序施工环节,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显然已无法满足工程建设的高效率要求。我们对某超大型基础设施工程项目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总结前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构建了全新的工序施工组织管理体系。

该模式引入了精细化作业分解技术,将复杂的工序拆解为多道精细作业环节,并对每个环节进行专门的组织编制和流程优化。

3超大型工程施工组织管理模式创新实践

3.1 案例分析:某超大型基础设施工程组织管理实践

该超大型基础设施工程位于环青海湖地区,是一项大型综合性交通枢纽建设工程,总投资达2178亿元人民币。工程线路全长1642公里,设计时速每小时350公里,是目前世界上运行最快的轨道交通系统之一。由于项目投资规模巨大、施工环境复杂多变、建设难度极高,传统的施工组织管理模式难以满足现场管理需求。因此,项目团队在实践中大胆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组织管理优化经验。

基于大数据分析与BIM技术,项目部门建立了一套动态的施工组织管理体系,实现了精细化的跟踪监控。每道复杂的施工工序都植入智能传感器,实时采集现场数据并通过可视化平台呈现,随时掌握现场进度与质量情况。该工程线路跨越青藏高原等极端自然环境,为最大程度削减施工风险,项目团队依托

BIM仿真系统反复优化了高原隧道风险预控方案,为隧道开挖制定了精细作业计划,确保安全文明施工。

3.2 组织管理模式创新的关键要素分析

超大型工程施工组织管理模式的创新应从多个层面着手。施工项目的巨大规模和高度复杂性,意味着需要完善的制度设计和体系化管控。科学的组织架构是基石,需要明确权责分工,构建扁平化的高效决策体系。创新不止于管理架构,更需渗透至具体操作层面。人员配备是关键一环,既需高素质专业人才的注入,也要注重跨专业交叉合作。施工策略的制定亦当与时俱进,与最新科技理念相结合,拥抱新型建造模式、智能施工等前沿技术。在此之上,各参与方的利益平衡也不可或缺,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纵观创新的要素,一个统领全局的系统化思维将贯穿全程。超大型工程管理创新不是简单的技术堆砌和制度改良,而是动态系统工程。需要从根本上从项目特性出发,全面优化和重塑各要素及其有机关联。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全价值链的精细化管控,应对施工组织管理面临的一系列风险和挑战。

4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总结与创新点

本研究深入剖析了超大型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难题,在项目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优化策略。其中,对于基础阶段的管理模式,我们创新性地采用了平行分解的组织结构,将原先按序进行的大量工序并行化,从而极大缩减了工期。

此外,对于隧道以及桥梁等关键工程,我们引入了先进的BIM技术,利用三维可视化模拟,事先优化了施工方案,避免了大量的返工。在××高速A节点特大桥施工中,通过模拟模拟分析,最终确定了合理的加固方案,为整个项目节约了9.8%的费用支出。

4.2 未来超大型工程管理发展方向

超大型工程项目规模庞大、建设周期漫长、参与方众多、管理复杂度高。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不断变化,超大型工程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和思考。

一是数字化转型将成为大趋势。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正在催生工程管理模式变革。建立基于数字孪生的管理系统,实现全生命周期的信息集成共享,将有助于提高管理精益化水平。

另一个值得重视的方向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化。工程项目不仅需要实现经济效益,更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落实绿色施工理念,推进清洁生产模式,将成为行业共识。
结语:总之,完善工人权益保障机制,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对于营造和谐劳资关系至关重要。此外,全球一体化进程将加速跨国工程管理。未来跨国界、跨文化背景的大型工程项目将日益增多,对工程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提出新要求。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吸收国外先进理念和经验,将是突破本土局限的有益尝试。与此同时,本土特色管理模式的创新亦不可或缺,以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互鉴共赢。

参考文献

[1]张世禄,陈玲.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的超大型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模式研究[J].建筑经济,2019,(2):24-27.

[2]张铁成.大型工程施工组织模式创新研究[J].施工技术,2013,42(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