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历史环境中新建建筑的文化传承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4
/ 2

城市历史环境中新建建筑的文化传承研究

杨一帆

中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13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历史环境与现代建筑的融合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议题。城市历史环境是城市文化的载体,它记录了城市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城市的独特魅力。而新建建筑作为城市发展的见证,同样承载着重要的文化内涵。如何在城市历史环境中构建既符合现代审美又能够传承历史文化的新建筑,成为了城市规划者和建筑师面临的重要挑战。基于此,本文章对城市历史环境中新建建筑的文化传承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城市历史环境新建建筑文化传承

引言

城市作为文化的载体和传承者,在不断的发展与变迁中,新建建筑的兴起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文化传承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负责。在城市历史环境中新建建筑应当是一种文化的延续,而非简单的模仿或割裂,它们需要在与周边环境的对话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展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

一、历史环境对新建建筑的影响

历史环境作为城市的文化遗产,给新建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参照和背景。新建建筑需要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融入周围环境,以保持城市的文化连续性和完整性。通过对历史建筑的研究和借鉴,新建建筑可以吸收传统建筑的精华,使得设计更加贴近当地文化和氛围。在历史悠久的城市中,人们对建筑的审美有着独特的偏好和情感联系,新建建筑需要考虑这些因素来获得社会的认可和接受。因此,历史环境不仅是新建建筑的背景和参照,更是对其设计、规划和审美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新建建筑中文化传承存在的不足

(一)历史元素与现代设计的融合难题

历史元素代表着一种传统、一种记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情感价值。在现代设计的语境下这些元素有时显得过于沉重或过时,难以与当代审美观念相契合。为了迎合现代审美趋势,新建建筑在设计过程中过度简化了历史元素,这种做法虽然使建筑看起来更加现代和时尚,但却失去了与历史的联系,导致文化断层。有些建筑则过于追求历史元素的复制和模仿,使得建筑显得过于沉重和压抑,缺乏现代感。

(二)文化符号的滥用与误解

文化符号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在新建建筑的设计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对文化符号的滥用或误解现象,导致文化传承的失真和扭曲。为了追求独特性和视觉冲击力新建建筑在设计时过度使用文化符号,甚至将其堆砌在一起,这种做法不仅使得建筑外观显得杂乱无章,而且失去了对文化符号本身意义的尊重和理解。这种滥用不仅无法体现建筑的文化内涵,反而给人一种肤浅和媚俗的感觉。由于缺乏对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建筑师在运用文化符号时会出现误解或误用的情况。

三、城市历史环境中新建建筑文化传承平衡发展路径

(一)深入研究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在新建建筑工程中,深入研究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这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文化传承的负责。北京国家大剧院是一座独特而引人注目的建筑,表面上看这座建筑展现出高度现代的外观和结构,然而其设计灵感却源自于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哲学,这种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相融合。该剧院的外形呈椭圆形,巨型的外壳如同一颗明珠镶嵌在北京的城市中心。建筑周围的水面映射出剧院的倒影,营造出一种宁静和神秘的氛围,这种设计不仅是对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致敬,更体现了保罗·安德鲁对当地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尊重。通过大面积使用钛金属面板和玻璃结构等现代材料和工艺,北京国家大剧院成功地将深奥的传统文化理念体现在建筑设计之中。这种融合展示了对传统与现代的精妙平衡,为观众提供了一场身临其境的文化体验。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之间的和谐共存,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结合之美。

(二)尊重历史保持文化连续性

在新建建筑的过程中尊重历史风貌,保持文化连续性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不仅关乎对历史的尊重,更关乎对未来文化传承的负责。浙东运河博物馆建筑形态运用写意形式隐喻了大运河的繁华。浙东运河博物馆在选址上充分考虑了与周边历史环境的协调性,位于运河畔,与古老的运河景观融为一体,使得博物馆成为运河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在建筑设计上采用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手法。建筑外观以简洁的线条和现代的材质为主,同时融入了坡屋顶、雕花窗等传统的建筑元素,这种设计方式既体现了现代建筑的时尚感,又保留了传统建筑的文化韵味。博物馆还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展示、互动体验等,为观众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参观体验。在文化传承方面,浙东运河博物馆深入挖掘运河文化的内涵,通过展览、讲座、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向公众普及运河知识,弘扬运河精神。

图浙东运河博物馆外立面效果图

(三)运用现代技术实现创新

在新建建筑过程中运用现代技术既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也是现代建筑技术发展的体现。以上海的中国文化艺术中心为例,该建筑充分体现了这种平衡发展的路径。中国文化艺术中心作为一个现代建筑,坐落在上海这座充满历史底蕴的城市中。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师充分考虑到了周围环境的文化特色,并通过运用现代技术,创新地将传统和现代元素相结合。建筑外观可能展现出现代风格,但内部却融入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传统木雕、书画艺术等,营造出融合古今的独特氛围。中国文化艺术中心还利用现代科技展示传统文化,例如通过数字化展示、虚拟现实等手段让游客在参观中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建筑本身也采用了节能环保的技术和材料,体现出现代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四)制定保护规划可持续发展

制定保护规划对于确保新建建筑及其所在城市历史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不仅涉及到建筑本身的维护与管理,更关联到整个历史环境的生态平衡与文化传承。东方明珠塔作为上海的地标建筑,不仅是现代建筑的代表,也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与精神象征。在保护规划方面,东方明珠塔所在地区可能设立了严格的规划和管理措施,以确保建筑及其周边历史环境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这些措施可能包括限制周边高楼密集建设、保护历史街区、加强绿化规划等,以保护塔身边的历史环境,使其成为活力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独特地标。通过将东方明珠塔融入到当代文化生活中,如举办文化展览、艺术活动等,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这座建筑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从而实现文化传承的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城市历史环境中新建建筑的文化传承分析发现,文化传承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石。新建建筑作为城市发展的生动体现,其设计理念和实现方式都深刻影响着城市的文化风貌。在尊重历史、传承文化的基础上,新建建筑能够与城市历史环境形成和谐共生的关系,共同塑造出独特而富有魅力的城市形象。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具有文化传承价值的新建建筑在城市中崛起。这些建筑不仅将成为城市的新地标,更将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让人们在享受现代生活的也能够感受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李艳霞.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传承发展探究[J].建筑结构,2022,52(24):172.

[2]吴凡吉,邱珏.地域性建筑文化基因传承与当代建筑创新对策探究[J].中国住宅设施,2022,(05):95-97.

[3]任志飞.乡村宜居建筑的文化传承与创新[J].建筑结构,2022,52(07):150.

[4]宋振宏.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传承研究[J].新美域,2022,(04):46-48.

[5]黄凯.城市历史环境中新建建筑的文化传承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