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德育实践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4
/ 2

深入推进德育实践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

沈炎德

漳州市金峰小学福建省漳州市363000

摘要:在小学阶段,科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工作,可以通过研读教材,确定德育渗透重点;创设情境,巧妙渗透德育元素;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补充资源,提升德育渗透效果;联系生活,提升德育渗透深度;组织活动,深化德育渗透影响;课外指导,丰富德育渗透素材等方式进行,让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同时提升个人修养,提升小学科学课程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科学;生命教育;德育策略

引言

德育是旨在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念,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人才的教育。小学科学课堂则是引导学生探索自然现象、发现科学规律、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场所。将德育与小学科学课堂相结合,能起到渗透科学精神、塑造科学道德观念、培养科学品格等重要作用。将德育渗透到小学科学课堂中是一项长期而有益的工作,二者的融通能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道德品质,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1树立榜样,增强文化认同感

在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小小科学家》一节,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认识著名的科学家,以及这些科学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巨大的变化,使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更深。课程结束后,学生都认识了袁隆平爷爷。这节课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禾下乘凉梦”的种子,学生纷纷表示长大后要当像袁隆平爷爷一样的科学家,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在现阶段要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督促自己养成不浪费粮食的好习惯,珍惜粮食。而《衣食住行的变化》一课,则让学生在生活变化中发现科技的进步带给人们生活的极大便利,并且明白原来我们现在的便利生活是过去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不断奋进、克服困难换来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带领学生了解每一件事物背后的故事,这非常符合低年龄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在学习中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榜样的力量,增加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榜样的力量影响深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强国人才。

2在科学任务中渗透德育,发展学生的优良品质

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掘科学知识这一载体的作用,借助实验探究与合作教学等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合作能力等优良品质。教师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在教学环节中,要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科学研究创造优良的环境,构建和谐公平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学生以自由的情绪开展合作学习;第二,开展合作学习前,对班里的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时应执行同组异质性、组外同质性的标准,分组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确保分组的严谨性和科学性;第三,在小组学习时,教师要及时观察各小组的探究学习状况,及时予以具体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加强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充分运用不同层级学生的能力。例如,教师在在带领学生学习苏教版四年上册科学教材中第三单元《常见的力》这一章节第11课《浮力》内容时,为了引导学生对浮力进行测量,了解浮力的大小变化情况,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其在水中的浮力情况。由于小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他们在进行实验时可能会出现争抢实验器材的情况。为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让小组长带领本组成员按照既定的规划开展实验。在这种有序的实验过程中,小学生的分工明确,一些学生负责实验材料的整理,一些学生负责对实验过程进行观察,还有一些学生则负责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同时,在得到实验结果后,小组内的成员要共同对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分工协作精神的重要性也展开一定分析。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验研究和科学探索,积极回答学生在实验探索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疑问,合理恰当地参与到学生的实验合作探究过程中。这对于小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今后的全面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3小巧用教学评价,深化素质内涵

积极性的引导语往往会产生正向影响,教师的评价在学生的心目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当教师表扬学生坐姿端正时,就会收获一个个挺直的脊背和一双双期待的眼睛,学生期待从教师的口中听到自己的名字,在这样的内心加持下,很多学生能做到一节课坐姿端正且注意力集中。德育评价也是如此,其不是试卷中的正确答案,而是学生的持续发展和进步。因此,教师一定要细化表扬性语言,明确其中的德育导向。例如,“你今天捡起了脚边的一片纸,班级因此更干净了,你可真棒!”“你今天帮助了同桌,让他学会了一道题,你可真是个乐于助人的小朋友!”“你的思考方式就像科学家一样!科学家也是这么想的!”等等。通过关注学生持续的进步和表现,辅以正向的评价和引导,会对学生产生正向的积极引导作用,进而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4联系生活,提升德育渗透深度

教师可以在系统讲解知识或总结课堂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自然启发学生关联所学知识与生活,渗透德育工作。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 2 课“空气有质量吗”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科学精神”为重点开展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实证精神。教师在提出本课关键问题“空气有质量吗?”后,可以记录学生的答案,并提出问题 :“如何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进而启发学生通过实验或用电子秤测皮球里的空气质量等方式验证自己的猜想。指导学生完成相关活动后,教师可以在总结环节将本课探究活动与生活关联 :生活中,同学们经常会围绕物品的质量展开推理,而在与科学相关的讨论活动中,同学们需要通过做实验、测量等方式验证自己的猜想——如有人说“人在夜晚的时候会比在白天的时候矮”,想要证明这一说法是否准确,我们可以通过恰当的方式记录自己起床时和睡觉时的身高,并通过对比验证这一说法。此外,同学们还可以结合实验验证“如何更快地从滑梯上滑下来”“冰变成水后有没有变重”等问题。这样,教师在总结新课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简练的语言直接说明学生在本次学习期间应了解的道理,并使其认识到生活中的一些话题与科学知识相关,从而初步培养其实证精神。

5课后总结回顾,拓展延伸渗透德育

将教学重点放在传授科学理论知识方面,并未灵活组织拓展性教学活动,难以发挥科学课程的德育作用。课堂虽然是学生获取学科知识的主要场所,但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能否在固定的教学时间内将科学知识拓展和延伸至现实生活,才是影响德育渗透效果的重要因素。为此基于立德树人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过程,教师须全面分析科学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堂总结与课后回顾的教学环节,在拓展和延伸教学中渗透德育知识,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表达对学习内容的个性化理解,将德育思想潜移默化地根植于学生心中,确保其身心健康成长。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渗透德育,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教师可以通过将德育内涵与科学导学情境相结合、德育精神与科学探究主题相结合、德育故事与科学知识原理相结合、德育观念与科学发展现状相结合及将德育行为与科学探究活动相结合等策略,将德育深度融入小学科学课堂。

参考文献

[1]王小艳.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对策分析[J].知识文库,2022(23):58-60.

[2]祁向荣.浅谈小学德育与生命教育的有机结合[J].学周刊,2022(35):145-147.

[3]闻吉杰.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的有效路径[J].学周刊,2022(31):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