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在建筑市场中的实践与问题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4
/ 2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在建筑市场中的实践与问题分析

王金丽

身份证号码:654128199510151923

  摘要:随着建筑业市场的持续扩张,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体系日益成为该行业的标准做法。本研究通过深入剖析该计价模式在实际建筑市场操作中的应用状况,揭示了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项挑战,并针对性地给出了策略性建议,旨在为推动建筑业市场的良性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建筑市场;实践;问题

  引言

  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作为一种重要的计价方式,在建筑市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建设单位对工程量清单模式认识不足、承包商缺乏自主报价能力等。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1.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实践应用

  在建设工程的招标过程中,工程量清单计价体系是一种核心机制,其中招标主体遵循国家统一规定的计价准则,委托合格的第三方机构来编制详尽的工程量清单。这份清单不仅涵盖了工程实体的物料与劳动消耗,还涉及施工措施的花费,作为招标文档的组成部分向竞标方公布。竞标公司则依据这份清单,融合本公司内部的成本定额,独立决定投标价格,这种方式促进了市场价格机制的形成,并且加强了建筑领域内的公正竞争氛围。实际上,此计价模式已渗透到各种类型的建设项目中。采纳这一模式,项目开发商能够更精确地预估和管理工程总成本,有效执行成本管控;同时,投标方获得灵活性,可依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及市场动态,策略性地设定报价,从而提升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

  2.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建设单位对工程量清单模式认识的局限性

  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建设单位对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理解存在偏差,他们往往简单地将这一模式等同于以最低价格作为选择承包商的唯一标准,而未能充分认识到“科学合理”原则的重要性。这种偏颇的认知导向,促使一些项目倾向于选择报价极低的投标方案,却忽略了成本与质量之间的平衡关系。当工程造价被不合理地压缩至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甚至是承包商的实际成本时,项目的质量控制就变得异常艰难,最终可能导致工程质量大打折扣,甚至留下安全隐患。

  2.2 承包商自主报价能力的缺失

  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承包商的自主报价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然而,不少承包商由于没有建立起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企业定额体系,仍旧依赖于通用的地区定额进行成本估算和报价,这样的做法未能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灵活性,也难以体现出企业自身的成本控制优势和技术特长。缺乏个性化的成本分析和精准的市场定位,使得这些企业在报价时显得被动,不仅难以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获得高质量的工程项目,还可能因报价缺乏竞争力而错失市场机遇。

   2.3 工程量清单编制质量的不一致性

  当前建筑市场的快速变化也带来了工程量清单编制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一方面,“边设计、边预算、边施工”的项目模式虽能加快项目进度,但同时也容易导致工程量清单编制的草率和不精确,影响工程造价的准确度。另一方面,编制人员的专业素质、职业道德及责任心的参差不齐,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一些编制人员可能因专业知识不足、责任心缺失或受到外部因素干扰,导致工程量清单中的项目特征描述模糊、数量估算偏差大,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后续的投标报价准确性,不仅增加了项目管理的难度,还可能引发合同履行过程中的争议和索赔,严重时会扰乱整个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因此,提升编制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职业操守教育,以及完善清单编制的监管机制,对于保障工程量清单的质量和维护市场秩序至关重要。

  3.解决策略

  3.1 提升建设单位对工程量清单模式的全面认知

  建设单位作为工程项目的发起者与主导力量,其在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角色举足轻重,特别是在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时,更需深化对该模式本质的认知与把握。工程量清单计价不仅仅是成本控制的一种手段,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一个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计价系统,确保工程项目的综合价值得到最优化体现。这意味着,建设单位需超越单纯的成本效率追求,转向构建一个既考虑成本效益,又兼顾工程质量与长期价值的综合评估体系。

  在此基础上,建设单位应主动引领并身体力行一种“科学合理”的价值导向,在招投标阶段就树立正确的评价标尺。这要求在招标文件制定与评标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投标价格的合理性,更要综合评判投标方的技术实力、过往业绩、质量保障措施等因素,避免因单纯追求低价而导致的工程质量妥协,以及随之而来的返工、延期等潜在风险。建设单位需清晰认识到,长远看来,质量的稳定与可靠才是工程项目的真正生命线。

  与此同时,建设单位应不断强化其内部的成本控制机制,这不仅是对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有效响应,也是提升项目管理水平的关键步骤。通过引入先进的项目管理软件、大数据分析、BIM(建筑信息模型)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建设单位能够更为精准地进行成本预测、监控和调整,确保成本控制的实时性与准确性。此外,通过精细化管理,如分阶段成本预算、严格的变更控制流程、以及供应商与合同管理优化等措施,可以在确保工程品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投资回报最大化。

  3.2 强化承包商的自主报价与市场竞争能力

  承包商在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道路上,构建并完善一套全面的企业内部定额体系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这不仅仅意味着对常规成本项如原材料采购、人力薪酬等基础费用的精细计量与管理,更涵盖了对企业独有优势的深度挖掘,比如技术创新带来的成本节约、高效管理模式下的运营成本优化等。通过整合这些要素,企业能够建立起反映其核心竞争力的内部定额标准,为制定出既具吸引力又不失稳健的报价奠定坚实基础。

  建立科学、灵活的报价机制是关键所在。这意味着报价不仅要紧密贴合企业内部成本结构,还需充分考量市场趋势与竞争对手动向,确保报价既能覆盖成本,又能体现市场价值,从而在激烈的投标竞争中脱颖而出。灵活调整报价策略,依据项目特性和自身资源状况做出快速响应,能够大大提升中标几率。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承包商应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实时追踪材料价格波动、劳动力供需变化等市场动态,这些数据为精准报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例如,通过数据分析预测材料未来价格走势,提前锁定成本,或根据劳动力市场紧张程度调整用工策略,都将成为提高报价准确性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3.3 规范与优化工程量清单的编制与管理体系

  为了确保工程量清单的精确度和公正性,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来提升清单编制人员的能力和整个编制流程的标准化显得尤为关键。首先,应实施常态化的专业培训计划,不仅聚焦于工程量计算的规则、造价管理软件的熟练应用,还应包括对最新政策法规的深入解读,确保清单编制人员能够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具备高度的职业道德意识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通过这种全方位的培训,提升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复杂情况的能力,减少因误解或疏忽造成的清单错误。

  其次,建立健全的工程量清单编制与管理制度是维护清单质量的基石。这要求明确一套详细的操作标准和流程,涵盖从项目初期的资料收集、工程量计算到清单编制的每一个步骤,确保每一步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此外,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和责任追溯体系,对清单的每一项内容进行层层把关,一旦发现错误或偏差,能够迅速定位责任,及时修正,保障清单的准确无误。这样做的目的不仅在于提升清单本身的可靠性,也是为了增强市场参与者的信心,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针对“边设计、边预算、边施工”这类特殊项目模式,监管机构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这些项目往往时间紧迫,变数较多,因此,监管机构应主动介入,提供更加细致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监督,确保在快速推进项目的同时,清单编制也能遵循特定的规范和风险管理措施。这包括但不限于设立特别的审查小组,加强对设计变更的管理,以及建立应急响应机制来应对可能出现的成本激增或质量风险,从而有效防止因项目管理混乱而可能引发的造价失控和质量问题,维护建筑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保障所有参与方的合法权益。通过这些系统的努力,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工程量清单编制的整体水平,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结语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在建筑市场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提高建设单位对工程量清单模式的认识、增强承包商自主报价能力以及规范工程量清单的编制与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志刚.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研究[J]. 建筑经济, 2019, 40(5): 35-38.

[2]李晓红, 王晓宇.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优化策略探讨[J]. 工程造价管理, 2020, 32(2): 78-81.

[3]陈斌, 刘冬梅.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在国际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研究[J]. 国际工程与劳务, 2018, 31(6): 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