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4
/ 2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探讨

程霄骅韩智慧

1.内蒙古城市规划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凉城县自然资源局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行,国家十分重视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当中提出:需要遵循国土空间规划要求,整合汇总一个或者几个行政村,以行政村为单元,规划设计实用性乡村,实现“多规合一”。同年,自然资源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当中提出:需要以生态保护修复为立足点,落实村庄规划,推进农田整治、生态环境修复整治、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文化项目保护与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基于此,本文重点研究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优化策略。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而村庄规划是乡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是乡村地区各类建设活动的法定依据,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1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规划工作概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要以“多规合一”为导向,以建立“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审批体系为目标,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后其他区域建设的思路,完善村庄规划编制管理政策。要求在村庄规划中充分体现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全域全要素统筹,优化村庄空间布局;明确村民主体责任,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划定村庄建设边界,合理确定村庄建设规模和范围,这意味着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对村庄规划的要求从过去的“多规合一”转变。一方面要落实“多规合一”的理念和要求,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相统一;另一方面要突出重点,加强对乡村地区的分类引导。目前,各地都在积极开展村庄规划工作,但因地域差异等原因,村庄规划编制情况参差不齐,在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对村庄发展的诉求不同,编制内容和方法就会不同,导致村庄规划在内容上无法做到因地制宜,规划成果也无法与实际需求相适应。很多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以乡镇为单位组织开展,由于乡镇编制力量薄弱,多数乡镇没有编制力量进行村庄规划编制,导致村庄规划内容不全、深度不够、实用性差等问题,因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很多村庄在城市、县城的周围或者较大城镇周边,形成了许多“空心村”“空巢村”。

2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优化策略

2.1优化编制方法,实行刚弹性结合的全域管控模式

村庄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也是法定规划,强调存量规划,底线控制原则,要求规划设置发展底线,以空间管控为着手点制定发展目标。首先是统一工作底图,坚持底线思维、保护优先的原则,结合上位规划的管控要求,对村域国土空间实施分区分类管控,其次是依据下发“三区三线”,严格落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城镇开发边界线,严控底线;最后是在刚性管控之下,划定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建设空间,优化国土空间用地布局,明确主导功能与用途分区。在建设空间内实行“详细规划+规划许可”的管控方式,合理引导乡村各项建设活动;在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内采用“约束指标+分区准入”的管制方式,统筹乡村土地整治、耕地保护、生态修复等工作。

2.2合理进行各类基础设施规划

在村庄实际规划中,要重视村庄的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公共空间的设计。虽然乡村地区已经出现了都市化的倾向,但是由于乡村的地域特点和风俗习惯等方面与都市仍有着很大的不同,且有关设计人员没有对乡村现状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各种乡村基本数据的采集和分析都太过简单,没有对乡村的历史背景和特点进行深入探究,经常复制其他村落的改造模式。因此,在村庄规划时,应结合乡村地区的建筑特点和人文特色,制定整体的村庄基础设施设计方案。在改善农村居住条件的同时,也要保留农村的特点。另外,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可以按照村庄居民的实际需求,在农村地区修建健身场地、广场舞场地等,并保证公共空间的开阔、干净,为当地村民营造一个良好的公共空间氛围,同时将农村的面貌完全展现出来。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注重各种基础设施的规划与设计,以更好地开展乡村村庄规划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环境。首先,设计师要把规划重点放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为此,在乡村规划中,要根据村庄区域的实际状况与发展特征,制订一套完备的公路设施规划方案,并进行合理规划,保证农产品的流通顺畅。同时,为了使村民的生活更加便利,在村庄道路设施的规划阶段,有必要对路边的路灯设施进行合理设置,可安装太阳能储电路灯,对每一个路口节点进行统一规划,避免资源浪费,保证道路基础设施的美观与便捷。其次,对乡村监测基础设施进行规划。根据区域内居民的生活、地理、环境等因素,确定监测设施的布设地点;运用监测设备对村民的人身、财产进行保护,同时,也为村级事务监督、处理等工作提供了保证。

2.3重点区域详细设计

规划重点区域是根据村庄发展和建设需要,在规划期内需要重点提升的居民点、新建居民点,以及重点建设的农业产业、旅游功能等相对集中的区域。一类是居民点建设集中区域,重点明确村庄建设用地的指标和设施等控制与引导内容。鼓励对依法登记的宅基地等农村建设用地进行复合利用,发展乡村民宿、民俗体验、文化创意等业态。另一类是产业集中区域,农林牧副渔、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集中区域应重点明确产业功能分区、产业以及配套设施用地布局和规模。农林牧副渔应统筹考虑区域内主干渠、排水沟道和农用桥、涵、闸、泵站等水工建筑物布局。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应统筹考虑停车场、驿站、绿道、服务中心等布局。在重点区域的界定上,结合自然村的分类属性,一般选取规模扩展的中心村,有的行政村还有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园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等容易被忽视的产业空间,这些也是需要纳入重点区域进行设计的。重点区域布局需明确重点区域范围,结合区域发展方向,确定重点区域类型,编制重点区域规划图、重点区域总平面图。在编制详细规划方案时,结合地形、现状道路、沟渠水系等实际情况,对重点区域及空间节点进行微更新设计,完善空间布局结合和形态,提升并彰显空间环境品质和特色,“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重点提升居民点详细规划方案时,还应依据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数据(宅基地和建筑等),尊重农民宅基地既定合法权益,提高规划布局的可操作性。

结语

总之,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编制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一招。只有统筹兼顾发展和保护,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充分体现乡村价值追求和发展诉求,村庄规划才能真正发挥引领作用,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参考文献

[1]彭志刚,邓毅.城乡关系演变进程中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转变[J].现代园艺,2022,45(24):186-188.

[2]刘晓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研究[J].城市建筑空间,2022,29(S2):130-131.

[3]王亚飞.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策略研究[J].住宅产业,2022(09):120-123.

[4] 韩丹燕.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规划的协同性分析[J].中华建设,2024(2):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