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流动对甘肃省经济增长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4
/ 3

人口流动对甘肃省经济增长的影响

夏英姿

兰州财经大学

摘要:人口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人口流动直接影响地区经济发展。近十年来,甘肃省经济增速放缓,农村人口流失。文章从甘肃省经济发展、人口流动现状展开分析,得出甘肃省人口流动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建议,要积极引导人口合理流动,优化人口环境,利用好新的人口红利,推动甘肃省经济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人口流动;经济增长;甘肃省

一、引言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呈现的中国流动人口数据来看,十年间中国流动人口从2010年的22亿人次增加至2020年的37亿人次,增幅高达70%,人口流动规模大,影响着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其中西部地区,在2010年流动人口为5011万,占总流动人口22.7%,2020年时流动人口增加了83.5%,为9195万人,增速高于全国水平13.5%。而在甘肃省,流动人口从2010年的259万人增加至534万人,增幅高达105.6%,增速高于全国水平35.9%,高于西部地区22.1%。

近十年甘肃省年末常住人口和全国年末总人口的趋势相反。自2013年至2022年,甘肃省年末常住人口逐年下降,2021年与2013年相比减少近50万,而中国总人口虽然自2019年放缓有点下降的趋势,但在2019年之前保持上升趋势。随着成渝都市圈、关中城市群等崛起并发展,并且受到三期叠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能过剩等多重影响,甘肃省甘肃省人口流动已经成为突出的热点问题。

人口流动与地区经济增长一直是经济学关注的重要话题。通过对人口流动的研究可以促进人口合理流动,推导地区经济增长提供参考依据。刘易斯、拉尼斯和费景汉、托达罗等人提出经典的劳动力流动模型,更是人口流动方面杰出的理论成果。

二、文献综述

人口流动的本质是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根据新古典经济力量的基本假设,要素的自由流动可以最大限度优化资源的配置。人口流动可以部分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对于流入地而言,人口流动会使流入地的人口增加,进而补偿性投资会增加;但是对大部分流出地而言,人口流动使得当地劳动人口减少、就业机会不足、有效投资不足等问题,不利于当地发展。

(一)人口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薛伟玲(2014)[1]基于2010年六普数据研究省级数据,得出省际范围的人口流动不仅对于流入地,也对流出地的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作用;另外该学者还得出流动人口比全部就业人口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更高的结论。侯燕飞等(2016)[2]通过2005-2014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显示,区域经济同时存在新古典收敛机制和内生经济增长收敛机制,反对“收敛谜题”的观点。曾永明(2022)[3]提出基于区域流动人口规模与人均产出水平的高度相关性,提出人口流动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缩小区域差异有双重作用。王俊超(2022)[4]通过2011-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分析得出人口流动促进城市经济增长,但人口流出会一直城市经济增长的结论。张伟丽等(2023)[5]选取2015-2018年11个城市群的人口流动频次数据城市群间人口流动空间网络呈现明显的“钻石”结构,而城市群内部表现为不同丰度的“金字塔”结构,优化提升阶段城市群是人口流动的主体区域,其城市群内部与城市群之间人口流动空间网络结构相较于其他两个阶段更复杂。陈港(2023)[6]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区域经济学的人口迁移理论设计问卷并得出收入水平、教育质量、城市宜居度是影响高学历人群流动的主要因素;低学历人群主要受收入水平的影响,教育质量对其的影响正在逐步增强。

(二)西部地区人口流动现状研究

孔伟艳等(2019)[7]提出西部地区人口流动迁移出现省内流动为主的新特点,进而出现,他认为要在西部地区建立产业发展与人力资源提质的良性循环,发挥城市群和大中城市聚集人口与辐射周边的双重作用。周少甫等(2020)[8]利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以Barro和Sala-i-Martin建立的人口迁移模型为基础,分析中国及其中、东、西部地区省级间人口流动对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他认为人口流动对各地区存在负效应,其中西部地区人才流失严重导致经济增长受阻。蔡兴奎(2022)[9]认为西部人口流动对城市人口净流入的地区经济存在明显的推动作用,而对城市人口净流出的地区存在轻微的抑制作用。王志凯(2023)[10]提出人口流动出现像中西部省会大城市回流的新动向,中西部省份及其省会城市不断几句创新产业和人口,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已有的研究更多在于人口流入地(如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分析,或者较多地研究东北地区人口流出的影响,对于西部地区尤其是甘肃省的人口流动分析的研究较少。本文将在借鉴前文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人口流动对甘肃省经济发展影响,并结合相关问题提出对应的建议。

三、甘肃省经济发展及人口流动现状分析

(一)甘肃省经济发展现状

甘肃省属于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2013年甘肃省生产总值增长率高于全国生产总值增长率,2017年至2020年甘肃省生产总值增占率与全国生产总值增长率相近,2021年至2022年甘肃省生产总值增长率低于全国生产总值增长率,2023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4%,增速比全国高1.2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6位。通过讨论近10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率与全国增长速率相比较,甘肃省经济发展放缓,不利于改善在全国范围的排名顺序,更不利于减少人口流失或吸引人才流入,进而更不利于经济发展与增长。为了避免这一恶性循环的发生,政府应该防患于未然,及时采取相应行动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出现这一发展现状的原因一方面受到近几年国内外各种因素对经济的冲击导致整体经济发展环境改变,另一方面也是甘肃省应对经济风险的能力不足所导致。

(二)甘肃省人口流动现状

就甘肃省全省范围来看,在最近十年,甘肃省出现乡村人口减少、城镇人口增长、总人口减少背景下的城镇化水平提高。这种城镇化提升水平会被放大,并不能准确反映实际情况,进而产生城镇化“伪增长”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与甘肃省在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城市规划建设受地理环境约束、收入水平差距大等方面有关,从而使得甘肃省与其他省份的差距逐步扩大。人们为获得更合适的成长空间、更完备便利的公共服务保障等,近10年来甘肃省人口外流问题日益显著,出现了乡村空心化、城镇收缩等问题。

就甘肃省乡村人口变化情况来看,甘肃省乡村人口流失的问题不仅依然存在,而且更有分化的趋势。近十年来,由乡村人口流失导致总人口流失的城市有九个,占甘肃省城市总量的64.3%。这一现象与甘肃省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缓慢、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及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等因素有关。

十八大以来,甘肃省人口流动增量都是负值,这意味着甘肃省人口流动自一直处于人口流出的状态,2013年甘肃省流动人口增量为-21.42,2021年为-14.55,总体有减少流出的趋势。减少流出的趋势不只是人口流出的减少引起,也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放缓有关;同时甘肃省的年末常住人口也在逐年减少,可流出的人口在减少,所以呈现人口流出放缓的表象。这并不意味着人口流出的问题正在改善,反而容易引起误解反而减少对此的关注,不利于真正解决人口流出的问题。但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数据来看,2013年至2017年甘肃省维持在6‰的较高水平,2018年甘肃省人口增长率开始下降为4.42‰,在2021年大幅减少至1.42‰,甘肃省在面临人口流失问题的同时又增加了人口增长放缓的问题,人口问题将更加严峻。

(三)受教育水平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按受教育程度分人口数划分,甘肃省高中、大专及以上人口数在逐年增加,从2013年的23.2%增加至2021年的31.5%;小学及以下人数变化不大,在41%左右波动。未来老年人口随子女迁移养老或其他生活方式改变导致居住地变更,将会使年龄结构改变进一步老化,低学历人口的占比可能进一步增加。

无论是省内还是省外流动,甘肃省的流动人口整体学历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并且其整体学历水平均高于全国流动人口水平。学历是成为人才的一大要素,学历水平的提高将利于改善社会人才结构,进而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的发展。

甘肃省除了应该关注流动人口的年龄结构,更应该关注流动人口学历的结构,鼓励、吸引省内高校学生留在甘肃刺激、推断全省经济发展,而不是被周边城市如成都、西安等城市所吸引。

四、甘肃省人口流动原因分析

根据人口流动理论可知,人口流动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根据人口普查数据详细展示了中国人口流动的原因,人口普查问卷中流动原因分别分为以下几点:学习培训、工作就业、搬家或搬迁、婚姻娶嫁、为子女就学、照顾子孙、养老或康养、随同离开或投亲靠友、寄挂户口、其他。由此,结合第三点的现状分析得出以下原因:

(一)省内流动,使得人口分布不均匀。

兰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与六普相比,城镇人口增加八十六万人,乡村人口减少十二万人。兰州市增加的城市人口颇有成效,甚至超过了甘肃省外流人口的总额。由此可见,兰州市的人口吸附力十分强势,近两年成果丰硕。除此之外,兰州新区在近些年也大力引进人口,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这其中也不乏其他市州的人口。在兰州越来越大的城市版图和越来越高的影响力之下,诸如天水市、定西市、白银市等城市,都成为了兰州的卫星城,其城区及下辖地县的人口也纷纷导入了兰州。

但就甘肃省全省范围内,仅有兰州、临夏、嘉峪关、甘南四市州人口上涨,其他市州人就均处于流失状态。这意味着,甘肃省大部分城市都面临着人口流失的尴尬现状,而人口外流的重要因素,就包括甘肃特殊的地理环境。

(二)甘肃省经济发展缓慢也是人口流失的重要因素。

以2020年甘肃省的省市的数据来看,甘肃省GDP在全国31省市自治州中排名27,人均GDP位列最末。这反映出甘肃省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提高空间,同时也反映出地区甘肃省内城市以及与其他地区的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这也是部分劳动力向发达城市转移的重要原因。

至此,一个强信号显示:甘肃人口处于净流出状态,而且农村人口流失严重。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国流动人口(包含市辖区内的流动人口)中因工作就业而流动的人口占比最高,比值为38.7%。其次是因为搬迁或搬家、随同离开或投亲靠友、学习培训占比较高,依次分别占比为20.0%、12.3%、11.5%。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增加招商引资力度,增加本地就业岗位

西部地区人口流动异常活跃,表明人口流失的潜在可能性加大,不利于城市经济建设。此外西部流动人口平均学历高于全国流动人口,这意味着西部地区流失的是相对高层次人才。所以对于西部地区而言,应提升招商引资力度,增加本地就业岗位,鼓励本地居民自主创业,防止本地人才进一步流失。

(二)借助西部计划等政策继续加强人才引进的措施

在防止本地人口过度流失的情况下,还应该进行人才的引进,比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此外政府应牵头呼吁外地人才来甘肃省参与建设,为推动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进一步缩小添砖加瓦。

同时找准并大力发展甘肃省的优势产业,避开劣势与短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利用产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产业发展。要吸引甘肃省人口回流并鼓励支持东中部人口尤其是高素质人才向甘肃省流动流动与迁移。利用优势产业和高素质人才促进甘肃省经济的发展与增长。

(三)进一步保障本地就业水平

就业水平、金融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对此,政府应保障本地的就业水平,努力降低失业率、大力发展本地金融服务。此外,甘肃省存在大量的农业人口,应为其提供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其向制造业部门和服务部门转移,优化地区产业结构。

(四)改善人口结构于公共服务

人口结构是影响地方经济结构、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优化流动人口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等变化,调整就业政策以适应人口结构的改变,改善公共服务与相关匹配设施以更好地吸引人口流动。甘肃省可以采取鼓励省外人才携带家属一起流动,尽量安排家属中优秀人才就业,提高流动家庭变为迁移定居家庭的比例。除了适龄的劳动人才,也需要关注青少年和老年人。针对老年人,除了在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方面增加保障与提升服务质量,也应该关注到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开设老年课程使其更好地了解并跟上社会发展,提升老年生活品质。针对青少年,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增加文化娱乐设施,培养孩子从书本中走进自然,从自然中走进书本。

参考文献

[1]薛伟玲.嵌于流动的增长:空间格局、经济增长[J].宏观经济研究,2014,No.191(10):35-40+98.DOI:10.16304/j.cnki.11-3952/f.2014.10.006.

[2]侯燕飞,陈仲常.中国“人口流动-经济增长收敛谜题”——基于新古典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分析与检验[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09):11-19.

[3]曾永明.人口流动、空间溢出与经济收敛——基于长江经济带104个城市的检验[J].西北人口,2022,43(02):42-53.DOI:10.15884/j.cnki.issn.1007-0672.2022.02.004.

[4]王俊超.人口流动的城市经济增长效应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22.DOI:10.27732/d.cnki.gnzsx.2022.000345.

[5]张伟丽,郝智娟,王伊斌等.城市群人口流动空间网络及影响因素[J].地理科学,2023,43(01):72-81.DOI:10.13249/j.cnki.sgs.2023.01.008.

[6]陈港,周凝蓉,王西军.区域经济视域下江苏省人口流动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市场,2023,No.1141(06):25-27.DOI:10.13939/j.cnki.zgsc.2023.06.025.

[7]孔伟艳,赵玉峰.“一带一路”下西部人口流动问题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9,No.431(10):59-64+71.DOI:10.19709/j.cnki.11-3199/f.2019.10.011.

[8]周少甫,陈哲.人口流动对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影响——基于空间溢出角度的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0,36(02):49-59.DOI:10.16537/j.cnki.jynufe.000545.

[9]蔡兴奎.西部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22.DOI:10.27006/d.cnki.gdbcu.2022.001555.

[10]王志凯.我国人口流动新趋势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人民论坛,2023,No.759(08):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