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4
/ 2

探究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措施

刘岑

身份证号码:320483198711181615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关系到建筑质量,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优化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这对于提高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优化措施

  前言

  在建筑施工活动中,多种因素共存且相互交织,构成了复杂的作业环境,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工地环境的多变性、机械装备的多样性及操作的高难度等,共同对施工安全构成了挑战。鉴于此,优化施工安全管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旨在通过严密的管理和控制,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确保施工活动平稳进行。

  1.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施工人员素质与结构问题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面临着施工人员专业素养参差不齐的挑战。许多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未能达到理想水平,而建筑施工作为一个技术密集、高风险的领域,迫切需要具备深厚专业知识和精湛技艺的工人。此外,施工人员不仅要精通安全施工技术,还需具备对施工环境的敏锐洞察力,尤其是对不同地理条件的科学评估能力。由于施工环境艰苦,年轻劳动力参与意愿低,导致建筑施工队伍老龄化严重,加之频繁的人才流动,使得施工单位难以留住经验丰富的熟练工人,这进一步加剧了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

  1.2 设计规范与标准执行不严

  建筑工程设计阶段的规范性和标准执行不力,是导致施工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设计的疏忽或错误,如缺乏充分的前期现场调查,忽视了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对设计的影响,为施工埋下隐患。另一方面,现行的部分设计规范和标准未能及时更新,或修订工作滞后,导致设计人员在执行过程中依据的信息陈旧,难以满足当前安全设计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了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1.3 施工管理与措施执行缺陷

  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材料采购把关不严和施工工艺执行不规范,直接威胁到工程安全。在材料采购环节,少数采购人员因个人私利而牺牲质量,购入不合格材料,例如选用低于标准要求的水泥,这不仅影响建筑结构安全,还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故。施工工艺执行方面,部分工人忽视标准流程,依赖个人经验随意操作,忽视了标准化施工的重要性,这不仅降低了施工效率,更埋下了安全隐患。

  1.4 施工安全风险与防范

  建筑施工因其长期性、复杂性和环境多变性,面临着诸多安全挑战。脚手架搭建是施工过程中的基础且危险的环节,需要高度的专注与精确操作,任何细微的失误都可能导致结构失稳,引发安全事故。此外,临时建筑物的搭建同样不容忽视,其工艺粗糙、监管不严等问题可能导致施工人员放松警惕,从而产生安全隐患,甚至影响到周边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安全。因此,加强对临时设施的安全管理,严格遵守搭建规范,是预防此类事故的关键。综上所述,提升人员素质、强化设计规范、严格执行施工措施及加强安全管理,是确保建筑施工安全不可或缺的要素。

  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优化策略

  2.1 制度创新与法律强化

  针对现有制度与法律法规的不足,首要任务是加强立法工作,确保施工方与管理方有清晰、具体的法规遵循,形成有法必依的法治环境。建筑企业应不断升级其安全管理体系,使之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确保每一项施工活动都有章可循。在施工人员培训上,引入创新机制,如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模拟训练,使工人在安全的环境中全面掌握施工技巧与规程。构建严密的施工安全监管体系,针对关键工序和核心技术人员实施重点监控,确保每一个细节符合安全标准。此外,建立健全的安全施工监督制度,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抽查,及时发现并纠正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提升整体施工质量。

  2.2 项目周期内的安全调控

  项目安全管理工作应贯穿于建设的全过程,分为前期准备、中期执行与后期维护三个阶段。初期,应仔细审查施工图纸,详细勘探施工地点,科学规划施工进度,确保准备工作万无一失。施工中期,强化人员技能考核,确保所有作业人员均经过严格培训并考核合格后上岗,同时,针对新技术新工艺开展专项培训,避免违规操作,严控施工材料质量,设立严格的材料准入机制和检测流程,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项目完成后,重视后期养护管理,提升施工人员的养护意识,制定详细的养护计划,确保建筑结构稳定性和耐久性。

  2.3 动态施工过程管理

  施工过程的安全控制不仅是一种管理理念,更是一种实践艺术,它要求项目管理者构建一个既动态又灵活的管理系统,这个系统能够适应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同时确保安全与效率并重。首先,必须清晰界定从项目启动到竣工验收的各个阶段工作流程,确保每一步骤都有明确的操作指南和预期目标。在这一基础上,确立一系列关键监控节点,这些节点应覆盖从原材料入场检验、重大设备安装、高风险作业到隐蔽工程验收等所有可能影响项目安全与质量的关键环节。每个节点的监控标准和责任人应明确记录在案,确保责任到人,执行有力。

  对于每个参与施工的岗位,无论是项目经理、工程师、现场监督员还是普通工人,都需要有一份详细的工作职责说明,明确他们在安全控制中的角色和任务,以及如何与其他岗位协同工作,形成一个紧密合作的团队网络。特别是在关键工序上,如深基坑开挖、高空作业、大型吊装等,应制定详尽的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进行风险评估,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并进行事前演练,确保每个参与者都能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迅速而准确地响应。在施工过程中,实施实时监测至关重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BIM(建筑信息模型)、无人机巡检等手段,可以对施工现场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的监控,及时捕捉潜在的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一旦监测数据或现场巡查发现偏差或异常,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勘查,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并在最短时间内实施整改,避免问题扩大化,减少因返工带来的资源浪费和时间延误。

  2.4 设备安全管理强化

  设备安全在施工活动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确保整体施工安全不可或缺的一环。要实现高水平的设备安全管理,首先,必须重视并加强操作人员的专业培训。这不仅包括对设备操作流程的熟练掌握,还包括对日常维护保养知识的学习,确保每一位操作者都能在遵循安全操作规程的基础上,对设备进行正确且高效的使用,从而减少因操作不当引起的设备故障和安全事故。培训应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比如模拟操作、案例分析等,以提升培训的实效性。

  其次,针对施工中使用的老旧设备,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估与淘汰机制。老旧设备由于长期使用,其部件磨损严重,易发生故障,不仅增加了安全隐患,其工作效率的降低也直接影响施工进度和最终的工程质量。对此,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所有设备进行性能评估,对于达到使用年限、维护成本过高或安全隐患较大的设备,应及时予以更换,引入性能更优、安全可靠的新型设备,这是对施工安全和效率的双重投资。

  此外,鼓励并支持技术创新是推动设备安全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许多新型设备和技术应运而生,如智能监控系统、远程操作技术、自动故障诊断功能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设备的安全系数和使用效率。施工单位应积极跟踪行业动态,探索并引进这些创新技术,通过技术迭代来优化施工流程,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风险,提升整体施工环境的安全性。同时,建立一套完善的设备采购、使用、维护、更新的管理制度,确保设备从引入到退役的全生命周期都能得到有效的管理,是实现施工安全和高效生产的根本保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强化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不仅是预防安全事故的关键,更是确保建筑质量的根本。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我们不仅能保障工程的质量和施工进度,还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安全施工,既是责任,也是对生命财产的尊重,必须得到全行业的高度重视与持续努力。

  参考文献  :

[1]米永涛.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7):1196-1196.

[2]陈伦.建筑工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措施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5,36(2):165-166.

[3]赵瑞艳.建筑工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措施探究[J].门窗,2015,(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