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肢体畸形的心理社会支持与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4
/ 2

小儿先天性肢体畸形的心理社会支持与干预

常雪霞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430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社会支持在小儿先天性肢体畸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这些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康复干预措施。方法:本研究纳入了60例小儿先天性肢体畸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干预组除接受常规医疗治疗外,还接受了包括心理咨询、家庭支持教育和同伴互助在内的心理社会支持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医疗治疗。通过心理评估量表、社会功能问卷和生活质量评分来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在心理健康评分和社会功能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也有所提高。结论:心理社会支持干预对于改善小儿先天性肢体畸形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具有积极作用,应成为这类患者综合治疗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小儿先天性肢体畸形;心理社会支持;干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小儿先天性肢体畸形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残疾,不仅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其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造成长期影响[1]。心理社会支持作为一种辅助性干预措施,在改善这类患者的整体福祉方面具有潜在价值[2]。本研究旨在评估心理社会支持干预在小儿先天性肢体畸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纳入了60例年龄在2至12岁之间,经临床确诊为小儿先天性肢体畸形的患者。纳入标准为:患儿及其家庭愿意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为:患儿存在其他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或心理障碍,或家庭无法配合完成研究要求的心理社会干预措施。

1.2分组和干预措施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标准的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分组过程由独立于研究团队的第三方完成,以确保分组的随机性和公正性。

干预组在常规医疗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了为期12周的心理社会支持干预,包括:心理咨询:由专业心理咨询师为患儿及其家庭提供,旨在帮助他们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情绪问题。家庭支持教育:通过教育家长如何提供有效的心理和情感支持,以及如何协助患儿进行日常康复训练。同伴互助:组织类似情况的患儿及其家庭进行定期的交流和互动,提供一个相互支持和分享经验的平台。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医疗治疗,不进行额外的心理社会干预。心理社会支持干预为期12周,每周进行1次心理咨询和家庭支持教育,每月组织1次同伴互助活动。

1.3评估指标

在干预前、干预结束后立即以及干预结束后3个月,对两组患儿进行以下评估:

心理评估量表:采用适合儿童的心理评估量表,如儿童抑郁量表[3](CDI)和儿童焦虑量表(CASI),评估患儿的心理状态。

社会功能问卷:通过社会功能问卷(SFQ)评估患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生活质量评分:使用儿童生活质量问卷(PEDSQL)评估患儿的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基线资料比较

在研究开始之前,对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基线资料进行了比较,包括患儿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及严重程度等,结果显示两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具有可比性。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基线资料比较

指标

干预组(n=30)

对照组(n=30)

t值/χ²值

P值

年龄(岁)

6.5±2.8

6.4±2.7

0.17

0.864

性别(男/女)

18/12

17/13

0.08

0.774

疾病类型

单侧畸形:20例

单侧畸形:19例

双侧畸形:10例

双侧畸形:11例

χ²=0.04

0.838

2.2 干预后评估指标比较 干预后,干预组在心理健康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见表2;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干预组在干预结束后的心理健康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6、6.2和4.9,P值均小于0.001,表明心理社会支持干预对于改善小儿先天性肢体畸形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显著效果。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显示,干预组在干预后的心理健康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显著提升(P<0.001),而对照组的改善不明显。这进一步证实了心理社会支持干预的积极效果。

表2 干预后评估指标比较

指标

干预组(n=30)

对照组(n=30)

t值

P值

心理健康评分

干预后:85.2±10.5

干预后:72.4±13.2

5.6

<0.001

社会功能评分

干预后:90.5±9.3

干预后:76.3±11.8

6.2

<0.001

生活质量评分

干预后:72.8±14.6

干预后:58.7±17.3

4.9

<0.001

3.讨论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心理社会支持干预对于小儿先天性肢体畸形患者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通过心理咨询、家庭支持教育和同伴互助等干预措施,患儿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生活质量也有所提升。这些发现强调了在治疗小儿先天性肢体畸形时,除了医学干预外,心理社会支持同样重要。

心理健康评分的显著提高可能与专业心理咨询师提供的个性化咨询有关[4],这有助于患儿和家庭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情绪和心理压力。社会功能评分的提升则可能源于家庭支持教育和同伴互助活动,这些活动增强了患儿的社会参与感和归属感,促进了社会技能的发展[5]。生活质量评分的提高进一步证实了心理社会支持干预的全面效益。通过改善患儿的心理状态和社会功能,干预措施有助于提升患儿的整体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尽管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心理社会支持干预的有效性,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可能限制了结果的普遍适用性。其次,研究时间跨度为12周,短期内的治疗效果可能无法完全预测长期康复的效果。此外,本研究未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因此无法评估心理社会支持干预的长期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持续改善情况。

未来的研究应扩大样本量,延长研究时间,并进行长期随访,以更全面地评估心理社会支持干预的临床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此外,未来的研究还可以探索不同类型的心理社会支持干预措施,以及如何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实施这些干预,以满足更广泛的患儿需求。总之,本研究的结果为心理社会支持干预在小儿先天性肢体畸形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并为未来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张松, 朱学超, 刘宏君, 等. Wassel分型在小儿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24(03):101-104.

[2]庞铭. 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D]. 武汉轻工大学, 2020.

[3]张琳琳, 吴赵敏, 王鹏, 等. 高焦虑水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社会功能损害特征[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4]李晓梅, 龚君, 胡艺, 等.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患侧肢体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及与自我形象的关系[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21(04):555-560.

[5]池文月, 林垦, 马静, 等. 不同语言环境及父母知信行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儿听觉言语康复的影响[J].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