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4
/ 2

心血管内科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马玉花

青海省人民医院    青海省,西宁市   810000

摘要:在心血管内科疾病临床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恢复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同时护理安全也能够针对性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的质量进行衡量,能够帮助患者得到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也能够促进我国医学事业的健康稳步发展。随着现代医学事业的持续发展,在心血管内科疾病临床治疗过程中,因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安全事故的发生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医院的发展。故此,文章针对心血管内科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帮助心血管内科有效解决护理安全隐患,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1、心血管内科的护理安全隐患

1.1护理人员

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疾病类型较为复杂,并且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考虑的内容较多,在护理人员自身专业素质水平不足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对于患者所患疾病的各项理论知识储备不充足,再加之护理技术操作不够规范,在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无法及时解答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存在的各种疑问,患者便会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性产生明显的影响[1]。同时,护理人员自身的操作水平较低,意味着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技术操作与患者的真实需求之间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会带来一定的医疗纠纷问题。此外,护理人员在临床过程中对于现行的《卫生法》以及其他的法律法规条例了解不够全面,尚未形成良好的法律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并且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各项护理资料内容书写不够规范,甚至就会出现涂改以及漏项等安全隐患。考虑到目前心血管内科的患者数量较多,在护理人员有限的状况下,工作总量明显增加,并且患者也无法理解各项护理工作,很容易影响到护理人员的心情。而护理人员在回答患者各种问题时,也会出现不耐烦以及不热情的问题,也很容易引发患者和家属的不满情绪。

1.2患者自身的因素

从现代医学事业的发展看来,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保持一种持续上升的趋势,并且中老年群体是该疾病的主要发病群体。老年患者在临床治病治疗期间受制于个人生理水平逐渐退化,行动不方便,很容易出现跌倒、摔伤等意外事故。老年患者同时伴随有其他的接触疾病,通常需要反复进行住院治疗,这便要求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提供高素质的护理服务,意味着护理工作难度明显提升,安全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也会有所增大。部分心血管内科的患者已经患病多年,对于疾病治疗逐渐市区信心,在临床期间护理,对于护理人员提出的康复治疗措施配合度不足,无法按照医师的嘱咐定时服药,很容易出现病情反复发作的现象[2]。对于中年患者而言,因其有着较大的家庭以及社会压力,在发病状况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也正因如此,在日常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会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虽然部分患者有着较快的恢复速度,但在出院之后因为不遵医嘱以及生活不规律,很容易出现病情反复的问题,致使患者和家属认为医院并未提供相应的治疗和服务,互换纠纷的发生概率明显提升。

1.3医院规章制度发展不完善

现如今,在医院心血管内科疾病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使用的设备以及药物都在不断发展,并且患者的病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特征,院内形成的护理管理制度仅是从最为基础的无菌操作以及仪器使用维护、药物使用方面进行规定,并未就护理人员在日常过程中的实际职责给出明确界定。如此一来,在护理工作落实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仅能够根据院内已有的规章制度落实最为基础的工作,并未关注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提出的各种个性化需求,护理工作与患者的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的解决措施

2.1持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

考虑到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人员在学历水平和工作年限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在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水平的过程中,意愿不能使用一刀切的培训方法,需要使用层次化的培训方式,且培训内容需要划分为理论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帮助护理人员在掌握全新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应用先进的护理技能,开展各项工作。在培训工作结束之后,需要对其进行考核,只有完全合格之后,方能够正式投入岗位。此外,医院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需要在院内定期组织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参与有关知识竞赛和技能比武这类活动,针对获得冠军的护理人员提供适当的物质奖励,以此帮助护理人员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意识。同时,护理人员自身的法治管理不足也是引发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在强化护理人员专业素质水平的过程中,需要医院针对护士开展法律法规培训工作,就已有法律内容全方位进行宣传,确保护理人员能够在维护个人以及患者利益的前提下,避免出现护患纠纷的问题。

2.2患者入院后的有效评估

因为心血管内科的患者群体在发病之后的状况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为此,患者在住院之后,需要护理人员第一时间针对患者进行有效评估,具体的内容包括患者的病情发展程度以及疾病治疗的急切程度,在得到最终的评估结果之后,护理人员需要将患者运送到对应的病区中,并及时告知患者和家属在住院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和医院的相关规定

[3]。同时,合理确定患者是否需要留有陪床人员,在患者进入病房之后,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信息全方位进行登记以及核对,如果患者自身的意识不够清醒,需要患者的手腕上绑上带有患者信息的腕带,以此保障护理工作对象的信息精准,避免出现护理失误。

2.3加强相关制度建设。

为根除安全隐患,需要相应的制度保障,主要包括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激制度等。在心血管内科内部建立管理小组,形成分级管理体制,自上而下分别为护士长科室安全管理员及护理组长。完善《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和《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要求各级管理人员落实岗位责任,抓好管理,监督管理人员要严把护理质量。护士长要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护理人员的工作,发现安全问题,坚决严惩。部分危重病人和特殊病人,护士长应每日巡视,并检测护理的安全性,避免护理差错发生。

总结

心血管内科患者病情重、变化快、部分患者年老体弱、病情反复、疗效相对较差,所以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安全管理尤为重要。我们通过及时评估患者情况及存在的安全隐患,从各个环节进行护理,既为患者构建了安全的就医环境,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防范意识,也避免了差错事故的发生;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确保了护理工作的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进而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丁翠.心血管内科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名医,2023,(20):192-194.

[2]孙丽红,杨艳.心血管内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相关预防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9):262-263.

[3]苟海菊.对心血管内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防护措施[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01):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