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的社区康复最新进展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5
/ 3

肩周炎的社区康复最新进展探讨

沈奕霖 指导老师:王舒婧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  222000

摘要:在我国,不仅总体患病几率较高,尤其在中老年群体中,肩周炎的发病比例显著。因疾病进程缓慢且需较长时间康复,长期在大型医院治疗并不适宜。较为推荐的做法是,患者可在临近的社区医院接受持续的康复锻炼或医疗服务。目前,各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对肩周炎的疗法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各种方法功效非同一般,例如经典的中医针灸和推拿,结合中西药物的药理疗法,积极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运动康复,以及运用前沿的物理治疗技术等。本篇文章集中梳理肩周炎流行病学资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前所采纳的各类疗法,旨在为将来研发更新治疗手段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肩周炎社区康复最新进展

肩周炎通常能够自行康复,大多经过两年病程可见缓解,病情较重的患者症状持续时间可能超过三年,而最长可能会持续至五年[1]。当疾病发作之际,众多患者的肩部常伴随剧烈痛楚,并且行动能力受到限制,这对其日常生活及职业活动造成切实的干扰。此疾病在进展阶段存在行动功能障碍,倘若未能迅速得到妥善治理,可能导致机能遭受损害。肩周炎通常分三个阶段进行:早期、冻结期、康复期。其传统医疗包括物理疗法、运动疗法、中医疗法等,但是治疗效果因人而异。所以,为保证理想的康复效果此研究将综合多种治疗方式,确保肩周炎治疗中可依据个别病症实施有针对性的疗法,优化预后。

1肩周炎流行病学研究

肩周炎症通常是关于肩膀关节出现老化性的损害,影响到关节周边的组织如关节囊、腱带及肌肉,而此病症多发生在50岁年龄段的群体。调研结果指出,男性比女性更易遭受肩周炎的困扰,且左侧肩膀的患病率超过右侧,患者往往左右肩膀均受影响。
1.1流行病学

两侧肩膀发病率相同,大约有五分之一的人群先在一侧出现肩周炎,随后相对的另一侧也会陆续出现同样的症状。肩周炎症分为两类:一是自发性,二是由其他症状引起的[2]。先行实例并非有显著致病原因,可能直接与免疫系统、生物化学过程及荷尔蒙水平的不均衡相关联。后者疾病源头明确,举例来说包括肩部损伤、历经的手术等情况。

1.2致病因素

器官衰老、身体受伤、长期过劳、荷尔蒙不平衡及其他相关原因。按阶段和病理特征划分:初发阶段自2月至9月,痛感剧烈到影响正常睡眠。在第四至第十二个月的粘连阶段中,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些许缓解,但肩关节的运动能力逐步受限,尽管感染性炎症较轻,粘连情况却相当严重。康复周期为五至二十六个月,期间疼痛感有所缓解,关节活动能力的改善也较为显著。

1.3分期与病理

首先,轻度症状:肩膀感到酸楚,受影响者能够照常进入睡眠状态,运动能力受到限制,但向前和向后的伸展运动不受影响。其次,为中等程度:痛楚剧烈,干扰患者的休养,特定姿态下疼痛加剧,关节运动受限在中等水平。最后,剧痛:患者遭受剧烈疼痛,深夜难以正常安眠,各种姿势转换时痛感加剧,运动能力受到显著制约,此状况直接干扰个人的日常生活及职业活动。鉴于疾病的长期持续,因此主要采用社区恢复训练作为治疗的临床手段[3]。此外,社区康复使患者能够在邻近治疗的同时,大幅度地节约时间。依靠恢复性锻炼可以增强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快速促进细胞再生,有助于实现完全康复。针对肩周炎的医疗方案应依据患者具体症状和活动能力来拟定合理的锻炼计划,目的在于提升肌力并重建肌肉的灵活度与紧缩能力。

2肩周炎社区康复疗法

2.1物理疗法

据研究指出[4],通过超声技术对肩周炎患者施治,并辅以多种其他治疗方法,疗效显示出在缓解患者的疼痛和提升治疗满意度方面均有显著进步。

根据[5]研究,通过使用超短波和电疗手段对肩周炎患者实施干预,同样实现良好的疗效。其他研究也显示,对那些因颈部问题而引起肩周炎的患者,在进行理疗的同时配合周期性的超声波治疗及恰当的康复指导,能显著提升患者肩关节的恢复进程并质量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进一步的数据指出,采取超短波、中波、微波以及超声波等手段进行治疗能保持95%以上的有效率,证明这是一种非常值得推行的创新治疗方式。微波治疗主要是利用一台直径15cm的微波治疗仪,并且把它的频率调整到2 450mHz,波长是12.5cm。在进行治疗时,选择10%~20%的脉冲功率。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需要戴上防护眼镜。治疗的剂量应该是轻微到适当的,对于处于急性阶段的患者,选择较低的剂量;而对于那些活动能力有所限制的患者,避免使用较高的剂量。将微波发射装置紧密地靠近患者的肩部进行医疗操作。在10分钟的治疗期中,进行1次,并且此过程会持续10天。

桑涛[6]研究认为,运用推拿方法:让患者采用坐姿,然后由医生站在患者的对面,使用一指禅推法或滚法来刺激患者的肩膀前方、上臂的内侧和三角肌。在此过程中,需要让患者的四肢进行被动的内旋、外旋和外展运动。在此过程中,用一只手在患者的肩膀前方进行滚法,而另一只手则会协助患者的四肢进行被动的后伸和内旋。同时,他们还会通过弯曲肘关节,使得患者的手背在脊椎两侧逐步向上提升,此过程的幅度也会逐步扩大。患者应采取健康的躺姿,医生的一只手握住患者的肘部,另一只手在肩膀的外侧和腋下进行滚动操作,并配合按摩肩髃和肩贞,同时让患者的肢体被动地向内收和向上举起。医生站在患者的后面,对肩内陵、肩髃、肩贞、天宗、秉风、肩井等穴位进行按摩。对于夜间疼痛的人,需要加强对天宗穴的按摩。医生站在患者的一边,用一只手支撑他的肩膀,用另一只手支撑他的肘部,以肩膀为中心进行循环旋转,旋转的幅度逐渐扩大。医生站在患者的前面,用两只手握住患者的手腕,缓慢地向上推动,同时做出牵引和抖动的动作,动作的幅度逐步扩大。对于肩关节功能明显受损的患者,医生站在患者背后,用一只手固定患者的肩部,另一只手托住肘部,缓慢地向对侧胸前推进,直到遇到阻力时改为轻微的拉动;用一只手握住患者的上肢前臂下部,从前倾位置慢慢抬高到120°~140°,用另一只手握住患者前臂的腕关节,两只手同时施加力量,逐步向上推进直到遇到阻力时改为轻微的向上拉伸。将一只手握住患者的肘部进行被动外展,另一只手握住腕部进行被动内旋和外旋,直到遇到阻力时,再进行小幅度的扳动。通过搓法,从肩部到前臂进行反复的搓动以放松肩关节,并以曲池、肩内陵和合谷作为整个操作的结束动作。推拿疗法的整个过程大概需要20分钟,每天进行一次,一共进行10次即为一个疗程。

2.2运动治疗

2.2.1主动运动疗法

有学者认为,采纳积极的运动疗法周期性地对被诊断为肩周炎的患者实施锻炼,同时适当辅以被动运动,疗效显著。等人进行的研究表明,通过自我引导训练法对抗肩周炎疾病,能够有效增进患者肩部的活动范围,并且显著减轻肩部的疼痛。报道指出,采用主动触摸、攀爬和旋转练习,并辅以中医推拿技术,对肩周炎患者施治。经过两月的连续疗程,超九成患者实现康复。陈爱华[7]等人采取中医八段锦技巧作为手段,指导患有肩周炎的患者定期进行体能训练。其结果在与仅接受传统中医推拿或单一药物疗法的患者比较后,治愈效果有显著增强。研究[8]发现,患者积极自我实施肩部旋转、甩臂及模拟攀爬的连续锻炼后,两个月的干预期满后观察到,这些参与者的肩痛减轻且关节活动性提升尤为明显,由此可见该训练方案对治疗肩周炎有着积极效果。经由调查报告指出,通过使用像柔力球这类工具进行康复训练,能够显著减轻及优化老年患者的肩周炎症状。

2.2.2被动运动疗法

近年来推出一种创新的关节被动活动技术,该技术侧重于施治者在患者能够承受的限度内,对其肩关节实施特定水平的被动操练。显然,此种操练在操作技巧和特定部位上的标准极为严格,且其治疗的针对性极其显著。采纳此种疗法来施治患有肩周炎的患者时,须采取符合肩部关节的辅助运动及正常生理活动手段,并时刻与患者进行交流,准确掌握其对痛感的承受水平以及关节活动的限度。此疗法之核心机制,在于透过非主动性地促进肩部关节活动,进而提高关节内液体的流动性和加速血液循环,从而在一定水平上缓和疼痛感,使粘连的区域循序渐进地松解,并助使患者自身察觉到症状的减轻。对于患有肩部问题的人群而言,此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其肩部活动范围,并减轻限制肩部运动的障碍水平。据[9]研究指出,通过结合被动活动疗法和常规手法按摩为肩周炎患者提供治疗,相较于单独执行常规手法按摩,其治愈效果更为突出,并且显著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毛鑫城[10]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处理肩关节发生内部粘连的患者时,实施关节的松解手术并结合其他标准的综合康复方法,不仅能显著减轻患者的肩周炎相关疼痛,同时也能极大提高肩关节的活动幅度,并且肩部功能的恢复程度也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另有学者先给予患有肩周炎的患者实施臂丛神经阻滞,在进行肩关节活动范围的康复治疗时,患者处于部分麻醉状态,研究结果显示,此种做法进一步减轻患者在治疗时的疼痛感,同时治疗效果也十分明显。

2.3中医疗法

2.3.1针灸疗法

[11]所示,众多研究者运用古老的中医针灸技术来医治肩周炎患者,其具体操作方式归纳如下:选取曲池、阿是、肩贞、肩内陵四个穴位进行针刺,日治疗一次,持续30日;在肾关穴与四花中穴实施针疗,每周一次,连续5周; 另针刺患侧肩部痛点、后溪穴及环跳穴,并结合肩关节运动疗法。上述疗程皆取得显著的疗效。此外,有学者采用电子针刺法治疗患者,选取曲池、肩贞和天宗等特定穴位进行施针,每一疗程时长为10分钟,连续施治10日。研究报告显示,此法对糖尿病引发的肩周炎患者,经过一系列电针疗程后,显著缓解关节的疼痛和不适,且有效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12]

2.3.2推拿疗法

通过实施揉捏、指压、按摩肩部等多种技巧,成功缓解患者肩部不适,效果显著。研究指出[13],采用按摩手法并辅以其他康复手段针对肩周炎进行疗法时,能够有效缓解肩部肌肉的紧张,并大幅提升关节的灵活性。

2.3.3热敷疗法

耿会[14]尝试通过温热贴敷的手段来缓解肩周炎。具体的处方包括:将未经加工的草乌、川乌和新鲜的白芥子混合,煮沸20分钟后装入细布袋,直接贴敷在患者疼痛的肩部。此外,制备马钱子、红花和地龙的水煎液,浸泡一小时后加热使用,施于肩部区域。研究[15]结果显示,这类采用中药材料的热贴治疗对肩周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具备较高的治愈率。

2.3.4小针刀疗法

研究[16]表明,在治疗肩周炎时,采用小针刀技术并结合其他综合康复措施,不仅显著增强患者对治疗的遵循性,同样取得优秀的疗效,有效地恢复患者的肩部活动能力。另外,还有数篇论文证实,以针刀疗法为核心的治疗策略,对肩周炎的康复有显著效果。

2.3.5药物与手术疗法

李艳琴[17]针对218位患有肩周炎的患者实施以强的松龙和利多卡因为主的痛点封闭治疗,达到迅速缓解患者痛感的效果。研究总结表明,这项局部封闭疗法不光能在药物层面切断痛感的神经传递,还能对患处的炎症起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作用,进而明显提升肩周炎的康复率。通过研究表明,采取口服合适剂量激素的策略对治疗肩周炎的患者效果显著,并辅以关节活动疗法,尤其对于严重肩周炎患者,治愈效果尤为出色。齐琳婧[18]指出,在冈上肌与肌腱等特定区域实施局部麻醉封闭同样能够达到优异的疗效。

3结语

综上,我国尤其是中老年群体中肩部炎症的患者数量较多,且治愈过程缓慢,住院周期长。因此,长期在大型医院接受治疗并不理想。相反,推荐患者选择就近的社区医院开展持续的康复训练或诊疗。在社区机构中接受康复治疗,不仅成本较低,而且可节省时间,患者更易接受。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对肩周炎提供多元化的医疗方案,各有其独到之处,且效果各异。包括但不限于传统中医疗法,如针灸、推拿,中西结合的药物治疗,以及积极和消极的运动疗法,还有应用先进技术的物理治疗等。尽管目前可用的医疗手段种类繁多,然而并不存在一项通用疗法能令每位患者都满意地恢康复康。这一现状促使医护人员需在充分理解现有治疗技术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创新疗法。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苦楚,并且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陈海娟. 温针灸与刺络拔罐联合肩胛带康复训练对肩周炎患者肢体功能的价值研究[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1,2(23):1-3,7.

[2] 王曦婵. 运动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对粘连型肩周炎的影响研究[J]. 养生保健指南,2017(44):159.

[3] 孙小斐,戴家媛. 针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J].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47(5):96-98.

[4] 左冬丽. 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J]. 健|康必读,2020(24):172.

[5] 付文涛. 推拿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D]. 山东: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

[6] 桑涛,马惠昇,宋毛毛,等. 马惠昇采用毫火针齐刺经筋法辨证治疗肩周炎思路[J]. 陕西中医,2021,42(5):638-641..

[7] 陈爱华. 康复锻炼配合按摩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1,2(2):4-6.

[8] 刘斌,陈跃军. 中医手法推拿联合物理康复训练系统治疗慢性肩周炎的疗效[J]. 实用临床医学,2022,23(4):32-34.

[9] 范曼琪,孙健,许能贵,等. 浮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思维及作用机制[J]. 世界中医药,2021,16(5):835-839.

[10] 毛鑫城,许伟,王云贡,等. 得宝松加臭氧介入联合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18(6):49-51.

[11] 王艳,陆云,刘小敏. 护联体模式下因病因残人员中医护理培训的实施效果[J]. 上海护理,2021,21(3):60-63.

[12] 李治忠. 通络扶正汤联合苍龟探穴针刺法对中风后偏瘫患者NIHSS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 中国民间疗法,2018,26(14):55-57.

[13] 岳胥. 针灸治疗颈椎性肩周炎的效果分析及研究[J].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0(2):327-328.

[14] 耿会,崔可俊,杨新贵. 蜂疗结合小针刀治疗肩周炎40例临床研究[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7,8(19):30-31.

[15] 王占国,荣兵. 针灸推拿治疗肩周炎的研究进展[J]. 山西医药杂志,2021,50(4):570-572.

[16] 蒋云颖,沈彦,成一星. 活血温经通络方熏蒸对肩周炎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21,28(1):91-93.

[17] 李艳琴,丁继岩. 温针灸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临床研究[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20,36(9):1204-1205.

[18] 齐琳婧,李梅娟,李世敬,等. 温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及对肌电图的影响[J]. 贵州医药,2019,43(11):1793-1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