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中推动学生表现欲和表现能力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7
/ 2

小学音乐课堂中推动学生表现欲和表现能力的策略研究

高虹

濮阳市南乐县一行小学

摘要:恩格斯指出,音乐能够展示出生命中最美丽的方面,并有着表达情感、净化灵魂、陶冶情操的作用。不过,如果学习者的音乐表达能力减弱的话,则他感受音乐美的力量也就会大打折扣。同时,音乐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意味着学习者自身音乐整体表达能力的提升,这对不断发展中的小学生而言,有助于其形成更加开放、自信的个性,当小学生在面临着其他需要表达自己的场合时,也可以比较自信、从容的处理。基于此,本文将对小学音乐课堂中推动学生表现欲和表现能力进行一定程度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学生表现欲;表现能力;研究

引言:随着“新课程新教材”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们应树立以学生核心素质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努力引领学生在各个领域从低水平向高层次成长,从单一性学习向综合型的转变,从浅层次的知识向深层次的转化。其中,音乐专业的基础素质不仅仅要求学习者必须了解基本的声乐理论知识,必须掌握对音乐作品的艺术理解、艺术表达与文化认知。

一、夯实演奏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艺术表达中,声音感知功能具有十分关键的构成,它是指学习者对歌曲声音、内容和时间特征的具体感知功能。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相比较语言文字描述,音乐表达是简单的,但实质却明显不同。通过音乐变化形成了优美的艺术形象,能充分体现音乐内容。在特殊条件下,音乐往往比语言更为生动有趣,这也和对演奏者音乐感染力的把控有关。在表演中,声音的表达能力堪称灵魂,演奏技巧是重要躯体,充分突出音乐表现力。例如,在小学音乐的钢琴教学中,表演者只有掌握一定技巧方可完整演奏作品,灵魂应用手指敲击黑白琴键对应音符。演奏过程中注意节奏与音阶等要匀速,保障准确落手,如果演奏技巧不达标则无法准确展现音乐魅力。众所周知,业精于勤荒于嬉,如果平时不付出努力将无法取得成功,钢琴演奏中要夯实演奏技巧,突出音乐表现力,演奏技巧离不开后天反复训练。钢琴教学中,入门级节奏与音色练习,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练习难度,很多学生无法准确把握节奏,音色控制不到位,不能获得预期的演奏效果。实际演奏中,要想准确掌握演奏节奏并记住每一按键音色,学生必须要勤学苦练,反复琢磨整个演奏节奏。

二、强化小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

要想通过小学音乐教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表现能力,教师就要强化中小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有趣,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往的小学音乐教育工作经常会出现学生缺乏参与音乐欣赏教育活动的自主性的情况,教师播放音乐作品时,学生的注意力没有一直集中在音乐作品上,根本无法锻炼学生的欣赏能力。因此,教师一定要围绕小学生的兴趣爱好、音乐审美需求合理设定音乐欣赏教育目标、教育活动、教育内容,消除音乐体验活动的功利教育色彩,引导学生深层次地探究音乐作品的人文内涵、审美元素,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欣赏能力,让他们对音乐作品形成多层面的感知,从中获得美的感知、美的体验,发展多项学科能力、素养。同时,要想强化小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教师就要积极挖掘音乐作品的隐性审美价值,让学生认真品味音乐作品的曲式、织体、音色、和声、节奏、旋律,全身心沉浸在音乐课堂的氛围中,增强中小学生的音乐感知意识、欣赏意识、审美意识,让他们把欣赏音乐作品看成一种享受,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与愉悦的情感,端正学习音乐知识的态度,通过音乐欣赏活动真正提升自我审美能力、欣赏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三、丰富表现形式,注重参与体验

音乐表现能力重在培养学生表现音乐内容的能力以及运用音乐表达自我情感、展示自我才能的能力,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乃至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多给学生们表现机会,让音乐属于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自信大胆地参与音乐表现,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正如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教育不是少数人的活动、也不是追求娴熟技巧的活动,音乐教育应该创造机会让每一位孩子都能亲身参与、充分表现。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该遵循“一个都不能落下”的原则,可以通过丰富音乐表现的形式,提高学生参与音乐表现的次数,促使人人都有机会参与音乐表现。例如,演唱歌曲时,可以灵活采用独唱、小组唱、重唱、加入律动、加入简易乐器伴奏等表演形式。当有学生在讲台上表演时,台下的学生还可以在教师的组织下划拍、做律动;对于胆小、很少参与音乐表现的学生来说,可以采用“帮帮唱”的形式,即请几个好朋友陪着一起唱,或老师带着唱,在同学的陪伴与教师的鼓励下慢慢克服心理障碍,慢慢自信起来。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灌输音乐知识、技能的教育模式,要把学生作为音乐课堂的主体学习对象,引导学生自主欣赏音乐作品、音乐旋律、音乐风格,让学生在构建音乐知识结构的同时锻炼音乐欣赏能力、审美能力、实践能力,提升音乐综合素质,促进自身个性化成长。通过小学音乐教育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能够增强音乐教育活动的趣味性、实践性,让学生从多个层面感知音乐作品,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潘梦婷.音乐课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艺术表现力[J].小学教学参考,2014(33):62-62.DOI:10.3969/j.issn.1007-9068.2014.33.055.

[2]吕维华.让音乐欣赏"动起来"——谈欣赏《可怜的秋香》、《嘀哩哩》中学生的自我感受、表现、创造[J].中国音乐教育,2002(7):30.DOI:10.3969/j.issn.1003-1138.2002.07.013.

[3]冯春辉.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