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指挥专业背景课程“多模态耦合”教学模式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8
/ 2

作战指挥专业背景课程“多模态耦合”教学模式探究

朱志坚

武警警官学院 四川成都 610200

摘 要教学模式改革是增强课程教学训练效果的重要举措。文章着眼作战指挥专业背景课程,提出了有机融合研究性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基地化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想定作业、俱乐部活动等方法手段的“多模态耦合”教学模式,对教学模式的内涵、创新点、问题指向、方法途径及实施流程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多模态耦合;课程;教学模式

积极推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推进军事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是适应军队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需要。积极推进教学模式改革,能使课程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保持活力,有效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作战指挥专业背景课程“多模态耦合”教学模式聚焦背景课程对专业主干课程的基础性、支撑性作战的发挥,着眼学员夯实知识储备,提高指挥素养,学会运用军事理论的观点方法来思考和观察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其在面对新的教学训练任务时,能真正实现主观与客观、知与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构建新知识,增长新本领。

一、作战指挥专业背景课程“多模态耦合”教学模式的内涵与创新

“多模态耦合”教学模式的内涵。作战指挥专业背景课程“多模态耦合”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是以军事训练、军事教育等方面上位文件关于作战指挥类课程教学的相关规定为依据,以研究性理论教学、案(战)例教学、基地化教学、翻转课堂式教学、想定作业、俱乐部教学等方法手段相结合为基本出发点,以作战指挥专业背景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内容体系不完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陈旧、信息化程度低,学员主动性发挥不足等问题为着眼点,以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为目的,充分应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和教学保障能力,开发发挥传统课堂、教学基地、课外俱乐部、翻转课堂等平台融合优势,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对作战指挥专业背景课程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实践,提高教员的主导性、学员的主体性,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增强教学效果。

“多模态耦合”教学模式的创新点。一是拓展教学的方法手段。多模态紧耦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理论教学、战例教学、参观见学及分享式教学方法的耦合优势,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应用基地、网络、信息系统的仿真功能,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能。二是强化教学主体性的发挥。利用分享式教学、参观见学、实验仿真系统等手段,克服以往教学面对内容进行无差别的“教师教、学生学”这种单向灌输模式的不足,让学员更有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三是开展多模态耦合聚力。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完善教学方法手段,从教学制度机制上建立一套基于创新方法下的集研究性学习、案例教学、基地化教学、翻转课堂教学、俱乐部活动等平台措施的多模态紧耦合式模式,实施的多样化措施有机结合,提升教学质效。四是增强教学过程实践性。针对教学与任职需要“两张皮”现象,以培养学员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过硬的军政素质为落脚点,通过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优化,真正做到任职需要什么就教什么,任务需要什么就练什么。

二、作战指挥专业背景课程“多模态耦合”教学模式的问题指向及方法途径

“多模态耦合”教学模式的问题指向一是着眼破解作战指挥专业背景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学员兴致不高、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以深化课堂教学设计和优化教学方法为抓手,进一步创新教学模式,推出多模态耦合式教学运行的教学准备、实施、评价的基本方案。二是着眼解决理论性课程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挥不足的问题。在传统课堂内的知识讲授的基础上增加战例介绍与剖析、翻转课堂的教学活动,发挥基地教学形象化、直观化作用和俱乐部活动课外助手的作用,提高师生的互动性和学员的主动性。三是着眼学员认知基础及能力形成,利用基地教学将课堂理论与部队实际结合,利用课外俱乐部活动将课内知识积累与课外运用迁移结合,破解传统课堂教学内容与学时有限的局限性,能力生成路径单一性问题。四是着眼教学内容体系优化,着力破解教学设计不合理,知识的系统性、完备性和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注重教学资源改善,开发基地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平台,着力破解课堂教学内容局限性、授课模式固化和资源利用不高的问题。

“多模态耦合”教学模式的方法途径。一是突出教法与手段,抓重点、热点、难点,强调教学的实效性。根据作战指挥专业背景课程教学面临的实际情况,树立“立足现状、更新内容、突出教法、更新手段、培养能力”的基本思路,组织力量调研论证,制定方案,多法结合创新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效果提升。二是立足实际,搭建平台,搞好深化,增强教学的系统性。专业背景课对军事院校作战指挥类专业课而言,重要性和被关注度存在先天上的劣势,在教学条件、场地和教学资源等多方面受到条件制约因素较多,但背景课程是进行专业课程教学训练前的预热性和强基性的重要课程,需要课程组处理好立足现有条件与照顾近期发展、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与逐步拓展教育教学支撑平台,如教学基地和翻转课堂、俱乐部等。三是研教结合,多模

紧耦合,优化“内容-方法-效果”链路,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坚持“研为教用、研改结合、以研促教”的指导思想,及时把教学方法手段革新成果运用到教学之中,积极有针对性地结合教学内容将研究性教学、案例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基地化教学、想定作业、俱乐部教学等多种模态有机融入课程、融入课堂、延伸至课外。

三、作战指挥专业背景课程“多模态耦合”教学模式实施流程与内容

多模态耦合”教学模式强调各模态相互有机融合,对程序与条件准备要求高,要充分地落实事前统筹、科学计划、稳打基础、细抓落实。

筹备计划阶段。充分展开对教学对象情况调研,深入分析研究课程实施计划和教学内容设置,整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方案,着重围绕各模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问题展开筹划设计,形成贴近课程教学实际的可行性教学实施方案。重点突出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各模态实施方法,以内容为主线、以方法为平台、以自主学习为重点贯穿教学全过程。

直前准备阶段完成案例教学、基地化教学、翻转课堂、想定作业、俱乐部辅助活动等各模态实施方案优化和实践培育准备。着手建设案例库,完成教学案例编辑、专家评议、整理修改与定稿,发挥案例对理论的诠释与支持作用对接第二课堂,发挥俱乐部对课程的辅助作用,将教学从课内走向课外,协同课程实施计划,制定配套活动方案;积极协调部队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就实践性教学活动进行沟通协编写想定、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实践教学方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组织设计翻转课堂方案依据课程内容体系着手“翻转课堂”方案制定和论证,展开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和教案编写。

教学实践阶段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选择数个教学班课程教学实践中试行新模式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在课程教学开展之初,教学准备时组织学员报名参加相应俱乐部,根据活动计划参与俱乐部的课外教研活动,实现课外补充课内,兴趣激发动力,增强了学员间横向交流;在课堂教学全程,根据“翻转课堂”实施方案和教学对象情况确定分组与课题,结合教学内容进度开展翻转课堂活动,实现学员教学主体性作用的提升;在课程理论教学时,尤其是应用性理论,突出运用案例展开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增强了学员内在参与度,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构建;在课程重点知识模块教学阶段,组织想定作业加强知识应用训练,运用基地开展联教联训,展开见学、交流、研讨活动,促进知识的理解与消化。

四、作战指挥专业背景课程“多模态耦合”教学模式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精确掌握学情,做好学员准备。“多模态耦合”教学模式对学员要求较高,要求教学对象掌握相应知识、能力基础,教学开展前要注意运用座谈、问卷调查、查阅档案、走访等方式提前开展精准学情调查分析,了解学员能力素质个性等基础信息,根据不同基础的特点进行分组,做好大班教学与小组补差的准备,对部分学员局部薄弱情况展开推送线上课程、留出学时集中辅导、编写学习资料课后强化等方式进行基础补差。根据学员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实施方式方法,修改教育教学方案,增强教学模式实施的可行性。

精挑配套内容,加强模态协同。“多模态耦合”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案例式教学、翻转式教学、基地化教学、想定作业、俱乐部活动等各模态不是孤立分开的,各模态在课程教学目的的统一调控下,以教学内容为逻辑脉络,科学筹划展开各模态的实施,各模态间的有机协同是该教学模式关键效用所在。研究性教学就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着重突出学员的思维能力培养;案例式教学主要用于抽象理论形象化的运用,在应用性理论上尤其注意案例分析和案例作业的方法,促进学员主体性发挥,增强知识的迁移;翻转课堂主要用于思政元素较充分、思辨性较强的内容,注重示范性和引领性作用以及模仿学习,带动学员自主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基地教学和想定作业主要运用于操作性和形象性较强的内容,主要运用于推动和提升学员实践能力;俱乐部活动主要打破课堂时空限制,将学习有准备延伸至课外,将任务与兴趣相结合,实现课外对课内的有益补充。

精细过程评价,优化方案迭代。教学模式是为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效果提升服务,“多模态耦合”教学模式开展过程中容易出现形式大于内容、注重模态的实施而忽略教学质效的情况,需要注重多模态实施的时效性与课程学时紧张性及教学结果的有效性等之间的矛盾关系,要加强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评价跟踪,全程加强将教育教学方案与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实施计划对照审视,在教与学两个层面对时间、内容、进程、方法、效果等因素进行全盘评估,加强教学过程中的方案优化调整和迭代更新,及时处理不合理和失调情况。

参考文献:

[1]朱志坚.军队院校课堂教学中学员主体性发挥的思考[J].教育学文摘,2024(4):128-129.

[2]尉洋,于锦禄,赵兵兵等.军队院校任职培训原理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高教学刊,2023(11):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