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准则下企业金融资产管理优化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8
/ 2

新准则下企业金融资产管理优化策略探究

曾诗逸

康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414000

摘要:新的金融工具准则拓宽了公允价值计量的适用领域,增设了减值准备。这就要求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准确掌握资产减值准备,以增强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为此,本文从加强内部监督,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等方面进行优化,从而促进实体经济金融资产管理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新准则;企业;金融资产;优化管理

引言:在网络金融发展和金融产品多样化的背景下,对非金融企业的投资和债务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实体企业为了追求业绩,进行内部资本市场运作等过程,都是金融和资产管理挤压产业活动的必然结果。为防止实体经济金融化倾向,在微观层面上建立资本运作机制,才能成为推动政策完善的重要动力。金融资产管理因其具有高效率的特征,成为了企业在宏观政策、企业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重要决策的核心环节。所以,通过新金融工具准则对实体企业进行合理的流动性管理,是有效控制企业财务化效果,防范实体企业宏观风险的重要手段[1]

一、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变化

根据企业持有目的的不同,旧的会计准则可以将金融资产划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按公允价格计量,并且将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这是一种企业没有长期持股的打算,只打算在短期内持有,在短期内将其卖出的人,持有的终极目标是在最近一段时间里获得差价;第二,持有或到期资本,是指公司有明确意图持有,但近期不打算出售,具有稳定的可回收金额,或者具有固定期限的金融资产;第三,借款或应收帐款,是指企业所持有的、在公认市场上暂时无法进行交易、但能够被收回的、具有稳定性或可证实的非衍生金融工具;第四,除了以上三种方式之外,其他的融资方式都可以进行金融资产的买卖。在新的金融工具准则下,它是根据企业资产的约定现金流,根据特定的业务运营方式来决定。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是指企业所拥有的资金目的是为了获取商定的利润,同时,公司在规定的期限内,仅对本金或根据未偿付的本金的利率支付长期的现金流量;以公允价值计量、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是指在获得协议利润时,还将该财产出售,由此得到的约定利润即为本金与利息;以公允价值计量,其变动记入期间损失的金融资产,是指在实际经营中,除了上述两种情形以外,还包括不能满足合同现金流量的测试项目。新准则下,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范围扩大,对当期经济收益和利润的影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原有的分类方法中,可销售和交易性金融资产被视为两种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而后者在公允价值变动时,将其直接计入投资收入。在新的会计准则下,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即符合合约现金流量的测试条件和商业模式,方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在新的会计准则下,因公平价值变动而产生的收益,均可直接计算期间收益或损失。这就意味着,在收益表中,最直接的信息可以体现出金融资产从开始到现在的公允价值变动情况,以及它对当期收益和损失的影响,这让管理层更加难以通过直觉来进行利润控制。在新的金融工具准则中,要求企业必须有客观的证据证明其发生了减值,并对其进行了减值处理。也就是说,只有当发生了减值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存货减值准备。但是,新的规则要求以预期的信贷损失为基础,对存货进行减值准备。即对金融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将其计提的标准从“真实损失”改为“预期”[2]

二、新准则对企业金融资产管理的作用

新准则的颁布,使得公司对外公布的金融资产的信息质量更加可靠和真实,这就需要公司以及股东等外部第三方的信息用户提供更多的真实可靠的信息,从而更好地反映公司的经营业绩。新的金融资产的划分方法,显著地减少了人的主观判断条件,使各个金融资产在被分割的时候,能够更客观地反映出各个金融资产,更直接地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与之对应的现金流量。财务和金融工具的运用,一直都是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而在新标准的执行过程中,涉及到了新老标准之间的转换,这就更加复杂了。财务会计不仅要明确新、老规则在实务操作上的区别,而且要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决定是否需要对现存的资金流进行回溯调节,追溯调整的时点判定,以及逆向处理等繁琐的问题。这些都是较为专业的判断,需要长时间的财务实践以及对企业理论的深入积累,因此,对实体企业来说,培养出更好的财务人员是促进公司发展的当务之急。公司需要更精确地进行预测,而且对流动损失的判断也要更精确。在新的会计准则下,企业资产的减值准备已从“实际亏损”向“预期亏损”转变,这就要求企业对各项资产的未来预期现金流量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即使是对某些复杂的公司,也要建立一个现金流量模式,以便及时准确地评估。我国企业缺乏这方面的实际经验,只能根据经验研究构建模型,得出的结论难免会有偏差,而相关监管机构也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评价。尤其是在确定各种减值规模的时候,必须要对模型的偏差有一个比较准确的了解和估计,才能对数据的真实性进行分析,从而判断企业是否存在故意多计提或不计提减值的情况。即企业、监管部门、专业人员等各方都要努力构建较为准确的风险评价体系,并为新准则下资本流预估减值模型的设计提供更为高效的方法

[3]

三、企业金融资产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健全实体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的金融市场控制体系,除了需要各部门执行相应的法律法规措施之外,还需要实体企业在国内开展金融监管工作,充分发挥严格的银行经营管理制度,保证实体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企业的经营者和决策者应该根据公司自身的经营情况,制定一套标准化的行为标准,并根据目前市场情况的改变,制定一套适合公司可持续经营需求的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与防范对策。在实体经济出现危机的时候,要及时、有效地对其进行保护,避免其对实体经济的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加强实体企业的内部制度建设,通过制定更加完善的内部系统,提高对负债的增加与减少变化的核查与审批,加强对内部会计人员的业务素养的培训,提高对公允性价值的评价,进而提高财务负债的核算精度。在加强内控的同时,还可以为实体企业的金融资产管理工作创造一个有利的基础环境,根据具体的情况,建立起一套适合的资产管理系统,让资产管理工作有一个合理的基础,从而提高资产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基于这一点,实体公司应该对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财务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提高,提高其在财务方面的投资能力,进一步做好会计信息的管理,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基本的数据[4]

(二)提高政务公开的质量

新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使企业、股东以及相关第三方提供的信息更加准确、真实,并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的实际经营结果。基于新金融工具准则进行的金融资产分割,既可以减少人为主观判断因素对财产分割精度的影响,又可以向投资者直接展现企业的经营规模与回报率,为投资者提供信息依据。

(三)制定利润变动计划

企业必须要获取和储备更多的资金,才能及时地填补可能发生的利润风险。对于这个难题,公司在运作过程中应该根据公司的经营发展情况,对盈利变动幅度进行均衡操作,从而最大限度地防止了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后,利润的大幅变动。同时对实体企业的总体利润水平以及各年期间的盈利总量进行均衡,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促进实体企业的决策顺利开展,企业管理机制的调整等投资决策的重点。因而,综合找出实体企业流动性调控过程中的重要资金流动调控要素,是有效控制实体企业现金化效果,降低企业层面损失的重要路径。

结论

总体而言,无论是从基本概念、类型,还是从更直观的经营管理层次,新的财务工具原则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当前,大多数实体企业已经按照有关规定在其经营范围内实施新的金融工具准则。但还是有很多实体公司,因为不涉及到第三方的信息,新的金融工具准则并没有在实际的企业中得到执行。有效地训练相关人员,让他们按照规范的要求,以保证实际企业对外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孟祥众.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金融资产管理优化策略[J]. 中国农业会计, 2023, 33 (10): 6-8.

[2]崔育久. 探究资产证券化在企业金融管理中的应用[J]. 全国流通经济, 2023, (01): 88-91.

[3]冯琪琪.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纺织企业资产管理策略研究[J]. 化纤与纺织技术, 2022, 51 (12): 61-63.

[4]匡义. 资产证券化在企业金融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 商展经济, 2022, (03): 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