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在探寻家乡风俗中学会详略表达的策略研究-----以习作《家乡的风俗》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9
/ 2

核心素养背景下在探寻家乡风俗中学会详略表达的策略研究-----以习作《家乡的风俗》为例

王段

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外国语实验小学466700

一、研究背景与主题

随着新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逐渐聚焦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和文化感知能力,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家乡的风俗》作为六年级语文的重要课题,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家乡的传统文化,感受风俗的魅力,并通过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提升表达能力。这一主题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家乡风俗文化的认识,还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促进了全面发展。然而,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对家乡的风俗了解有限,难以把握其特点,缺乏写作热情。因此,开展《家乡的风俗》课例研究,探索有效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次课例研究主题为“核心素养背景下探寻家乡风俗中详略表达的策略”,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家乡风俗的渊源、内涵和形式,激发写作兴趣,提升写作水平。

二、教材分析

《家乡的风俗》是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主题,旨在引导学生介绍家乡风俗或分享参与风俗活动的经历。该话题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他们表达思想和内容。

教材开篇展示各地风俗的差异,并配有春节拜年、赏花灯、包饺子等插图,生动展现了中华传统风俗,激发学生的回忆与体验,拓宽写作思路。第二部分明确了习作内容和要求,包括描述风俗或叙述个人经历。教材提供了资料搜集、写作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指导,并鼓励学生对落后风俗发表看法,旨在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最后,教材提出具体建议,建议集结全班作品成册,为学生搭建分享和展示的平台,激发写作热情,提升成就感。

三、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感知事物的能力,能大致了解家乡风俗,但对其来历和特点了解尚浅。通过学习第一单元课文,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和风俗有了初步认识,并了解不同作者如何突出写作重点和分清主次。本次课例研究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将所学写作方法结合主题和生活经验,创作出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习作。

四、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

在习作前,我明确了要求,引导学生认识家乡风俗,鼓励他们选择感兴趣的风俗深入探究并收集资料。课堂上,我积极促进学生间的资料交流,据此制定详细的习作提纲。最后,根据文章主旨,合理安排内容详略,确保思路清晰,明确整个习作脉络。

(二)实施阶段

第一次执教:

本节课我引导学生完成了三个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的家乡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畅。

2.能够恰当审题,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习作,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做到详略得当。3.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自己对家乡风俗的独特感受。

教学片段:

师:学习至此,你们想介绍家乡的哪种风俗?

生:春节、元宵节、中秋节......

师:这种风俗的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介绍?

生:想介绍春节拜年习俗、想介绍中秋节吃月饼和赏月习俗、想介绍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

师:看来大家已明确写作对象,如何清晰介绍重点呢?

生:可以用详略得当的方法;可以列提纲构思内容......

师:现在思路清晰了,请大家为自己的习作列提纲。

问题发现:

1.课堂伊始,导入的图片不应附带文字,应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来描述节日和习俗。

2.课堂时间分配不当,合作探究环节时间过短,未能给学生充分的交流空间,所以在分享质疑环节,学生的发言显得有些笼统。

3.在回顾本单元课文时,未引导学生重温课本,深入品读“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仅停留在表面的描述上。

4.练习反馈环节仅提出了“你想介绍家乡的什么风俗”这一问题,缺乏实质性的深化和练习内容。

原因诊断:

1.课件制作思路不够清晰,若图片导入时配以文字,则与自主尝试设计的问题重复。

2.学生分享时缺乏质疑,因合作探究环节讨论时间不足,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欠缺思维碰撞。

3.问题设计不明确,如在“练习反馈”环节,仅以“问”的形式展现,未能达到让学生“写”的目的。

改进建议:

1.明确课堂主线,完善课件,用图片导入,引导学生说节日风俗,激发积极性。

2.合理分配课堂时间,确保学生充分探讨;朗读课文重点段落,体会写法。

3.优化“练习反馈”环节,实现读写结合。

第二次执教:

课堂积极变化:

1.导入时,我通过有趣的“看图猜节日”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2.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并教给学生如何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在练习反馈环节用心绘制思维导图明确习作内容。

3.课堂上,朗读声不绝于耳,学生分组朗读本单元课文中的重点段落,重温了文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片段:

师:面对众多选材内容,若都详细描写,则难以分清主次。那么,如何在写作中凸显重点呢?

生:我们可以运用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师:很好,接下来我们将尝试用思维导图来展示你要写的内容。请准备三种颜色的笔,随我学习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然后画出你所要介绍的节日习俗。

生:自由绘制思维导图(小组内互相学习)。

师:请两位同学分享学习成果,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评价。

生1:我写的是元宵节,重点介绍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放烟花的习俗,尤其要详写看花灯的热闹场面。在思维导图中,我详细列出了花灯的种类、数量、材质等,以及人们看花灯时的热闹场景。

生评:从思维导图和发言中,我体会到重点内容需详细描写,要有主次之分。

生2:我写的是中秋节,主要介绍吃月饼和赏月的习俗。赏月部分我会写得更丰富,会引用传说故事增加趣味性,并描绘一家人欢乐赏月的画面。

生评:从你的分享中,我了解到为激发读者兴趣,深入了解风俗,我们可以加入故事或传说来丰富文章。

师: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倾听也很认真,能通过思维导图确定主题,并明确详写和略写的内容。现在,请大家拿起笔,完善自己的习作。

问题发现:

个别学困生绘制思维导图有畏难情绪,不能突出主题,看不出详略得当的方法。

原因诊断:

逻辑思维达不到,习作思路还不清晰。

进一步改进建议:

单独辅导,讲解本次习作的要点。

五、研究结论

1.本次习作主题贴近学生生活,旨在激发其写作兴趣,助其深入认识家乡风俗。

2.为丰富写作内容,学生应通过多种方式积累素材,如查阅资料、请教长辈、实地探访等,使作品更真实、生动。

3.强调写作方法的重要性,指导学生明确中心思想,合理安排段落结构。鼓励运用具体事例、细节描写及生动语言,避免泛泛而谈,并注意控制篇幅,平衡详略。

4.范例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详略处理能力。

5.鼓励学生乐于表达,增强文化自信。结合“说”与“写”,梳理写作思路,为传承和弘扬家乡文化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