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语言感悟能力培养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9
/ 2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语言感悟能力培养探索

刘星华

建宁县均口中心小学  354505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强调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培养,以增强学生对语言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尤其是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语言感悟能力的培养方法:首先,通过读中教学,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和领悟语言的韵律和意境,激发学生的语言兴趣;其次,利用情境教学,通过创设多样化的语言环境,促进学生在实际交流中运用和体验语言,增强其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此外,通过推敲品析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研究语言表达的精准与美感,提升学生的语言审美和创造力。基于此,教师可以采用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有助于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为其语文学习和未来的语言运用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语言感悟能力;实践策略

引言: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语文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强调语言的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尤其是语言感悟能力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更影响其终身的语言运用能力。当前,教育实践中尚存在对语言感悟能力培养方法和策略探索不足的问题。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有效的语言表达和正确的信息解读能力尤显重要。因此,探索在小学阶段通过具体教学活动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接下来本文意在通过文献回顾和教学实践分析,提出更具体化、系统化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感知和运用语言,进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和未来的学术及社会交往能力。

一、读中培养语言感悟能力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强调通过多维度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以课文《浪花》为例,可以看到如何通过读中活动来增强学生的语感体验和理解深度。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多次诵读,这不仅帮助学生熟悉词汇和句型,还使他们逐渐感受到文中的节奏和韵律。通过反复诵读,学生能更好地把握语言的音乐性和表达力。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去构建和文本描述相符的情景。例如,当学生读到“悄悄的搔痒了我的小脚丫”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海浪轻抚脚丫的感觉,体验文字背后的情感和画面。这种情景再现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让他们在情感上与文本产生了共鸣。此外,通过指名学生当众朗读并进行评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加深了他们对特定语句的感悟。比如在公开朗读“哗哗哗地笑着跑回家”的句子时,学生不仅要注意语速和语调,还要表现出浪花的欢快与顽皮,使听者能感受到课文中的情感和意境。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感悟能力,有效提升了他们的语言感悟能力,符合新课标对学生综合语文能力培养的要求。

二、情境中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

在新课标背景下,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创设具体且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情境,学生可以更深刻地体验和理解课文的内容及其表达的情感。例如,在教学《黄河魂》这一课时,单靠传统的讲解方式,学生很难完全感受到黄河壶口瀑布的壮观和震撼力。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音乐等,来增强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教师播放壶口瀑布的实景视频,让学生看到那惊心动魄的瀑布景象和听到轰鸣的水声。同时,配合播放《黄河大合唱》的音乐片段,这种视听结合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在震撼的视听效果中感受到黄河的磅礴气势和坚不可摧的精神。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形象地感知课文描述的自然景观,更能深入理解诗人对黄河的情感寄托和历史意义。这种教学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直观感受和情感体验,帮助他们构建起课文内容与自身情感之间的桥梁,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从而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了深刻的情感碰撞,实现了语言感悟能力的有效培养。

三、推敲品析中培养语言感悟能力

在新课标背景下,通过推敲品析方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是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以课文《初冬》中的句子“柿子树上挂着大柿子,像一个一个红灯笼”为例,这种教学方法特别强调用词的精准和形象,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换词法来探索和体会作者词汇选择的巧妙。将句子中的“挂”字更换为“长”、“结”,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和想象比较不同词汇的效果。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认识到每个词汇在句中的独特作用和情感表达,还激发了他们对语言更细致的感知和理解。通过这种比较和推敲,学生最终能够认识到,“挂”字在此处使用更为恰当,它不仅形象地描述了柿子挂在树上的样子,还成功地通过“红灯笼”的比喻增强了视觉效果,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柿子的丰满和成熟,从而更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初冬季节的特点和氛围。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词汇选择的重要性,以及它在文本中承载的情感和画面感,从而在理解和感受语言的同时,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运用和创造能力。这种方法有效地训练了学生对语言的准确性和感悟能力,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

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注重语言感悟能力的培养,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尤其是可以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如在朗读、情境体验和推敲品析等方面的探索,展示了有效的教学策略。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声音的变化深化情感体验;在情境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的辅助和直观体验增强理解力;在推敲品析中,通过词语选择的细致比较,锻炼了语言的敏感性和表达的精确性。足以可见这些策略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也有效的促进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因此,系统地整合这些方法于日常教学中,将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培养出更具语文素养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匡亚靖.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语言感悟能力培养[J].家长,2023,(32):97-99.

[2]杜静,梁诗琦.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语言感悟能力培养探索[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3(04):44-47.

[3]杜静,梁诗琦.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语言感悟能力培养探索[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 33(4):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