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9
/ 2

探究如何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匡保名

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高淳分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持续扩张,土壤侵蚀和水资源匮乏等问题逐渐受到人们关注,这些问题给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的迫切任务。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土保持工作;策略;可持续发展

0 引言

水土保持工作的核心目标在于减缓土壤侵蚀、控制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土壤质量,维护水资源的清洁和稳定。实现这些目标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积极推动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更需要广大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水土保持工作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性工作,更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需要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因素相互协调和统筹考虑。

1 水土保持工作的原则

1.1 预防为主

水土保持工作的首要原则是“预防为主”,预防措施涵盖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植物保护和建设防护设施。以山区为例,可采用植树造林、修建梯田等方法以减少土地水流失,而不是等到土地裸露、水土流失严重时才进行补救性措施,这样不仅治理难度大,成本高,而且效果不佳。因此,预防为主成为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条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

1.2 综合治理

水土保持涉及到土地利用、植被保护、水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如果只采取单一的措施,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例如,在治理一个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时,需要综合考虑该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和土壤特征,综合运用梯田、防护林带、固碾等多种措施,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综合治理是水土保持工作的必要要求,也是保证水土资源持续利用的关键。

1.3 可持续性

水土保持工作必须具有可持续性,即采取的措施和方法要能够长期有效地保护水土资源,可持续性要求我们在保护水土资源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在进行水土保持工程时,需要考虑到当地的经济状况、社会文化习俗等因素,采取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措施,才能够取得长期的效果。

2 水土保持工作的方法与技术

2.1 植被恢复与保护

植被恢复与保护是水土保持工作中的重点,直接关系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土壤的保持。首先,通过科学的植被恢复计划,可以引入适宜的植物群落,增加土壤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的可能性。选择耐旱、耐盐碱、抗风蚀的植物,有助于构建更为健康的植被覆盖,形成天然的屏障,有效地减缓水流速度,降低冲刷力度。其次,加强植被的生态管理,防止滥伐滥砍和过度放牧,维持植被的自然更新能力。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植被保护工程等措施,保护濒危植物和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促进植被的多样性和稳定性。这不仅有利于土壤的保水保肥,还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提高整个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另外,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也在植被恢复与保护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利用生态学、遥感技术等手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了解植被的生长状况,为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引入生态修复技术,例如植物的人工引种和生态工程的实施,可以快速修复受损的植被,加速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过程。

2.2 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

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是水土保持的关键环节,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地的利用压力,提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性。首先,制定适宜的土地利用布局,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目标,合理划分农田、林地、水域等用地,确保各种土地类型在整体上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在效益。其次,强化土地管理,建立完善的土地利用权制度和监测机制,严格执法打击非法占地、过度砍伐等违规行为,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强土地承载力评估,根据土地的质量和可持续利用能力,科学制定土地利用政策,为了维护土地生态安全,须防止过度开发与不合理利用。此外,推动农业现代化,采用高效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益。通过推广科技含量高的种植、养殖方法,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城市建设的规划需要合理安排,防止过度扩张,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保护农田和自然生态系统。

2.3 土地整治与工程措施

土地整治与工程能够通过对土地进行合理的改造和加固,减缓水土流失速度,并增强土地的防灾能力,进行坡面保护工程,采用梯田、植被覆盖等方式,减缓坡面的水流速度,降低坡面侵蚀的风险。此外,采用梯田等方式,不仅可以降低水土流失,还能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其次,通过进行沟道治理工程和建设适当的排水系统,可以有效减少地表径流量,防止沟道淤积和泥沙堆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加强河岸防护,采用植被覆盖、护岸工程等手段,防止河流侵蚀,保护土地的稳定性。在工程措施方面,科技的应用也起到关键作用。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土地监测,及时发现土地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同时,采用新型的土壤固化剂和防护材料,加强易受水土流失影响区域,提升土地防灾能力。

2.4 农业生产系统的改进

农业生产系统的改进,能够通过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减轻农业对土地的压力,促进农业的进步发展,首先需要普及先进的高科技耕作方法,例如精细耕作、旋耕等,减少土地的翻耕次数,降低土壤的侵蚀风险。其次,引入生物多样性的种植方式,如间作、轮作和复合种植等,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抗性,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发生。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实施有机肥料和有机农药的利用,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对土壤的污染,保护土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另外,为了增强农田水利建设,除了实行高效率的水利灌溉和排水系统,还需增强土地的利用效率,以降低水资源的浪费。为此,可以选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和喷灌等,以减少水分流失和土壤侵蚀,并增强农作物对水分的利用效率,从而增加土地的产量。此外,在改善农业生产体系时,应当重视农民的科技培训和技术支持,可以帮助他们增强对新技术的接受和应用程度。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农技示范基地,开展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活动,帮助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2.5 生态工程与生态修复技术

生态工程与生态修复技术是水土保持的重要内容,通过人工或自然手段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提高土地的生态功能和稳定性。首先,实施湿地建设和恢复工程,修建人工湿地和湿地生态系统,增加土地的水源补给和水质净化能力,防止水土流失和水资源的污染。其次,推广植被修复技术,如人工植被覆盖、植物的生物修复和土壤固化等,加速受损植被的恢复过程,提高土地的植被覆盖率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利用生物多样性原则,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物种,建立多层次的植被体系,形成复合植被结构,提高土地的生态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另外,注重生态系统的功能恢复和生态过程的重建,通过生态修复项目,如水土保持林、防护林等,促进土地的生态恢复和生态过程的恢复,增强土地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

3 水土保持工作的未来展望

3.1 科技支撑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水土保持领域将迎来一系列创新。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及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将使监测、评估和预测土地侵蚀的能力大幅提升。通过无人机和卫星数据,我们能够更及时、准确地获取土地变化的信息,从而更好地指导决策和资源分配。智能传感器的使用可以实时监测水土流失情况,为农民提供精准的农业管理建议,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此外,模拟和预测技术也将有助于制定更科学的水土保持方案,为决策者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

3.2 社会参与

水土保持工作的未来展望离不开广泛的社会参与。社会参与不仅包括政府、科研机构和农业生产者,还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公众意识的提高和参与度的增加将成为水土保持事业成功的关键。通过开展环境教育和宣传活动,加强公众对水土资源重要性的认识,激发社会的环保热情。建立农民培训和技术支持体系,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并采纳可持续的农业管理措施。同时,推动农村社区组织和居民积极参与水土保持工作,实现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守护水土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 结语

综上所述,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多方合作的综合性任务,其重要性不断凸显。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工作,为了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促进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为未来更加美好的生存环境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黄春海.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29):292-293.

[2]何明哲.基于生态红线划分的生态用水合理配置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3]程启宝.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措施论述[J].治淮,2020(04):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