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9
/ 2

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蒋柳芳

云浮市第三小学 广东省 云浮市 5273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学生的心理问题逐渐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小学班主任的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重要的管理内容。在社会思潮多元化的当代社会,很多小学生具有情绪问题,甚至心理问题。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利用多种方式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实,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端正个人学习和生活态度,才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班主任要意识到个人在教育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小学生注入更多正能量。

关键词:班主任;心理;健康;环境;引导

前言:

在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今天,心理健康教育是重要的教育模块,受到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在班主任学生管理工作中,重视学生的情绪思维和心理健康问题,合理规划心理健康的内容和方式。在班级内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一、做好人格发展引导,帮助学生健康发展

在小学生的人格发展方面做好引导,促进学生认知正确的生活规范,能够融入基本的社会交往活动,学会发现生活的美与乐趣,过更有意义的生活。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人格刚刚开始形成与发展,教师要利用好这样的时机,做好小学生情绪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引导。作为班主任,要积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教育学理论,了解小学生的群体特点,并做好小学生群体易出现的心理问题的归纳。小学生的个人情绪问题主要源于其日常学习活动中的竞争、相互嫉妒,为了出自己一口恶气,相互打小报告。学生的家庭条件不佳,内心自卑,或身材肥胖,受到他人嘲笑。也有学生因个人情绪较为激动,在学习生活中顶撞老师,被老师批评,从而产生怨恨之心,丧失学科学习的信心与兴趣,产生自暴自弃等问题。而社会交往方面,很多小学生存在不乐于和不善于与人交流,害羞腼腆的问题,长此以往性格逐渐孤僻。还有部分学生热衷于嘲笑挖苦他人,将其他同学视为自己的出气筒,在拉帮结派的社交活动中讲究无用的义气,违反班规、校规等。加强学生情绪和社交方面的引导,有利于小学生个人人格的健康发展。

首先,在情绪方面。班主任要通过有效的方式,让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够客观地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找到适合自己的负面情绪的宣泄方式。教师引导小学生尝试和自己的好朋友或家长、教师倾诉,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让他们通过把控自己的情绪,了解生活的艺术。每一位小学生都同其他人一样,是情感类动物,出现负面情绪十分正常。懂得宣泄,适度、适宜地把控个人情绪,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人。其次,在社交方面。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社交心理,克服腼腆、害怕等心理,学习正确的社交礼仪,了解与人健康有效沟通的方式方法。通过一定量的社会交往,体会社交的乐趣,化解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诸多矛盾。只有学生把握好情绪,乐于开展社会交往活动,才能形成积极的人格,营造更健康和谐的班级环境。

二、做好学生学习辅导,建立正确学习态度

学习,是小学生校园生活中的重要内容。班主任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引导小学生们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以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在各学科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技巧,提高个人学习质量。在学生的学习方面给予辅导,就是要解决学生想不想学、善不善学的问题。每一位进入小学校园的学生,都是可以学习,具备学习能力的孩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的学习技能,有利于其学习状态的积极化。在班主任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可以通过班会活动或实践活动课,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有效的心理训练活动和指导活动,能够解决学生偏向某一学科或偏向某一位老师的学习现象。在班会活动和实践活动中,班主任要关注课堂氛围的活跃化和轻松化。根据小学生的兴趣喜好,选择活动内容,制定活动规则,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做好学习辅导,有助于学生情绪和心理方面问题的缓解和解决。

作为小学生校园内的大家长,班主任要频繁与学生互动,全面观察和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心理倾向和不良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找到纠正个人不良习惯的正确方式。比如,有的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随意说话,爱做小动作,开小差。在完成作业时,抄袭他人的答案,在考试中作弊。这些学习习惯,大多归于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懒惰、不自信、不自律等。班主任要通过表面现象认识到潜在问题,从治标不治本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走出来。发现学生内心问题,找到根源,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比如经常在课堂中说话的学生,他们感觉教师不重视自己,自己做什么都得不到老师的关注,所以通过随意说话的方式在吸引老师的注意力。针对这样的学生,班主任要同各学科老师沟通,在课堂上多给这样的学生一些回答问题和表现自己的机会,以积极健康的关注转变小学生的心理,从而规范个人上课行为。

三、讲究教育方式方法,针对问题对症下药

首先,班主任要讲究对症下药。开展有效的集体活动,有针对性地解决小学生的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促进小学生们在互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拥有积极心理体验,能够帮助他们消除一定量的心理负面因素。讲究对症下药,就是关注学生易出现或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开展主题化的集体活动。让小学生们在宽松的集体氛围下,自然而然地发现并解决自己的问题。比如,当班主任发现班级内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动力,表现的较为懒惰时,便可以开展一次“我为学习疯狂”的主题班会活动。在班会上,让具有强烈学习热情或较大学习毅力的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大家一起聊一聊克服懒惰心理的方法和享受学习的方式。通过主题班会活动,提醒具有懒惰心理的学生,注意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主动修正和规范。

其次,班主任要利用面谈和笔谈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与小学生进行沟通的方式,不只有面对面交流一种方式。很多小学生羞于开口,不敢当面向教师敞开心扉。选择不同的师生沟通方式,把握好心理健康教育落实的技巧,能够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个别面谈,一直是大多数班主任快速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式。集体面谈,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经常应用。对于性格较为外向的学生或情节较为严重的问题,教师要通过个别面谈的方式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快速告知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反思个人言行。对于班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集体面谈的方式,班会活动是集体面谈最为常见的方式,让全体同学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而与这样的面谈相比,含蓄与委婉的笔谈方式,则适合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或较为敏感的问题。班级内总有一些学生较为忽辟,他们不善言辞,也很少与同学老师主动沟通,当这些同学出现心理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笔谈的方式,以写信、发微信的方法与学生取得联系。

结语:

综上所述,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探究,并不断开拓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让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更主动的参与学科学习活动,享受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拓展个人心理健康教育思维,在教学活动中做抛砖引玉者,让学生能够获得积极的引导,是每一位班主任的教育职责。

参考文献:

[1] 陈月霞. 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析[J]. 科普童话,2023(38):19-21.

[2] 段长英. 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 科普童话,2023(22):19-21.

[3] 夏志英. 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 华夏教师,2023(3):33-35.

[4] 王玲. 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探究[J]. 科普童话,2023(18):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