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业务信息化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9
/ 2

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业务信息化建设研究

黄俊杰

山西省垣曲县气象局,山西  垣曲  043700

摘要:为了保障气象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提高气象服务工作水平,对气象技术装备的运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各气象部门还要促进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业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气象技术装备的应用价值,为广大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气象服务,本文就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业务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我国极端气象天气频发,发生了各种类型的气象灾害问题,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也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对气象监测预测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国信息化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一些高新技术在气象服务工作中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促进气象综合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因此我国各气象部门要积极转变自身的传统工作观念,实现信息化技术与气象服务工作的有机结合,获得良好的气象保障工作开展效果。

1 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业务概述

气象技术装备保障服务中心主要是为了对气象观测预报提供良好的技术装备保障,还需要负责好气象技术装备的日常维护管理以及检修校对工作,确保气象观测预测工作的精准开展。在我国现代化气象业务开展中,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业务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需要做好设备的选型、采购、安装以及调试等多项工作内容,对潜在的设备故障问题也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排除,确保各气象监测仪器设备处于稳定可靠的运行状态中。

因为极端天气与气候灾害有着突发性与危害性大的特点,目前还没有良好的规避手段,只能通过气象观测技术与设备提前预测并进行处理,因此还需做好气象观测技术的与时俱进,应用先进技术手段与设备提高自身的气象观测能力,将气象监测结果误差控制在合理范畴内,实现与极端天气与气候灾害的精准预警和处理。

2 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业务信息化

近年来我国气象服务领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进行气象服务的目的主要是为服务对象提供良好的天气预报、气象分析以及气象监测等多种服务项目,在农业、工业生产等多个领域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将现代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中,能实现传统工作流程的优化,提高气象装备的保障效率以及工作水平,为各项气象监测以及预警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

在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业务的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需要将计算机技术以及气象科学技术作为应用基础,加强对物联网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水平,实现对各类气象观测设备的精准识别、定位以及跟踪处理。目前我国部分气象技术装备保障部门都将RFID技术应用到日常业务工作流程中,可以实现对各类设备的智能化识别与快速管理,因此具备有良好的管理应用价值。

3 信息化技术在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业务中的应用

3.1 明确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场景

在我国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对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业务的优化也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因此还需要明确信息化技术的具体应用场景,为我国各项气象检测与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精准的技术设备保障。

①装备管理。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气象技术装备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可以应用物联网技术手段,为各种设备建立针对性的标签码。在日常设备管理活动中,只需要通过扫码处理的方式,就能快速获取到各项设备参数,帮助设备管理人员了解到设备的具体使用情况。此外在信息化装备管理系统中还可以设置相应的提醒功能,在设备达到了维护期限之后要及时发出预警信息,确保气象技术装备能得到快速的维护和保养。

②远程监控。基于信息化技术还能实现各类气象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管理,减少传统设备管理模式中的人力以及物力损耗。在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设备管理中,可以通过设置远程监控系统或者设备运行传感器的方式,对气象技术装备的运行状态动态查看,及时发现设备运行中的潜在故障信息,并将各类运输数据快速传输到控制中心,方便工作人员随时了解到气象技术装备的正常运行状态。

③运行数据分析。在气象技术装备日常管理与运行中还会产生大量的管理数据,因此气象技术装备的管理部门还要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海量设备运行数据的采集和综合分析工作。通过建立专业的设备运行数据分析系统的方式,可以实现对获取到各类数据信息的有效分类、统计以及分析工作,帮助设备管理技术人员更好的了解和掌握到气象技术设备的性能和运行状况,并快速获取到设备的各项运行故障问题进行维护处理,保障气象技术设备能处于可靠的运行状态中,提高气象技术装备的整体管理质量。

3.2 构建完善的信息化服务平台

气象技术装备管理部门在将信息化技术与设备管理融入在一起时,需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优势,构建完善的信息服务平台,让气象技术装备的保障业务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促进气象技术设备信息化管理朝着精准化以及智能化的趋势发展。在构建完善的信息化服务平台时,首先要搭建气象信息数据库,提高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共享性,还能实现对海量设备运行数据的整合处理,在为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业务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数据处理平台。在数据库搭建过程中要包含有气象观测数据、预报数据以及服务数据等多种类型,并要实现海量数据的有效共享,提高设备整体管理水平。其次还需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结合气象技术设备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需求加大各类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通过引进与安装各类传感器以及监控设备的方式,实现各类气象技术状态运行状态的动态监控与自动化管理,在发现有设备运行异常信息时也能及时进行反馈处理,提高设备的综合管理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气象领域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对气象技术装备保障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也无法满足现阶段的管理工作需求。因此还需加强气象技术保障管理工作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力度,发挥出信息化技术的管理优势,实现气象技术装备的智能化、自动化以及远程化管理,对我国气象行业的健康与稳步发展也有着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魏莎力.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业务信息化建设[J].安徽农学通报,2023,29(19):109-111.

[2]徐智.农业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业务信息化建设[J].安徽农学通报,2023,29(21):149-152.

[3]李秋明,张洋洋,陈自艳,等.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业务信息化建设分析[J].中国信息化,2021(7):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