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9
/ 2

经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分析

韩彬

安达市医院  151400

摘要:目的:分析经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以便探索出便捷、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9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患者依照住院的先后顺序排列后,采用双盲法均等分为对照组(外固定支架手术方法)与观察组(经掌侧入路斜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观察组骨折端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能够有效地促进骨折端良好复位,保障病情快速转归,值得推广。

关键词经掌侧入路;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metacarpal approach 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fracture of distal radius, in order to explore a convenient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 Methods: 90 patients with unstable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were pided into control group (external stent operation) and observation group (internal fixation via volar approach with inclined T-plate) by double-blind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hospitalization. Results: The improvement of fracture end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distal radius fracture by palmar approach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good reduction of fracture end and ensure rapid prognosis, and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 words: transvolar approach; Instability; Fracture of distal radius; Curative effect

桡骨远端骨折在全身性的骨折中属于常见的类型,其易发的骨折部位通常距离桡骨远端的2~3cm。手法复位与夹板外固定在桡骨远端稳定性骨折的患者中可获得满意的效果,但相比桡骨远端不稳定的骨折,应用上述两种方法,大部分患者的腕关节的功能恢复效果亟待提高【1】。为了探究出更为有效的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的方案,笔者分析了经掌侧入路治疗9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患者,简述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收治的9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患者依照住院的先后顺序排列后,采用双盲法均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其中对照组(男女各26与19例)年龄23~72岁(48.27±4.2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0.8~6.1(3.41±0.93)d;受伤部位:右腕29例,左腕16例。观察组(男女各23与22例)年龄26~69岁(48.36±4.67)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0~5.8(3.21±0.85)d;受伤部位:右腕25例,左腕20例。两组基线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观察组的患者在本次的研究中采用的是经掌侧入路斜T型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麻醉方式为臂丛麻醉。具体方法为:首先调整患者的体位为仰卧位,麻药起效后,经过掌侧入路将患者的桡侧腕屈肌腱及桡动脉的皮肤切开,通过组织剥离促使骨折端充分的暴露。然后恢复桡骨长度、尺偏角及掌倾角,在帮助骨折端撬拨复位时也应注意尽可能的保持关节面的平整度,复位后应注重观察患者的骨缺损间隙,若是骨缺损间隙较大则需要为患者提供植骨服务。最后选择长度适宜的斜T形锁定加压钢板并置于断端掌侧,操作者在置入的过程中为了确保钢板在合适的位置,可借助C型臂X              线机透视定位,观察钢板的位置满意后,将螺钉依次拧入,在断端复位满意后,冲洗创面,放置引流管,随后将切口逐层关闭。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外固定支架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手术同样选取仰卧位,用臂丛麻醉,将患臂外展于手术台上,自桡骨骨折线4cm处做纵行切口(长度约3cm)后,在患肢桡骨远端的背侧钻孔并放入螺针,近端钻孔放入另一枚螺针。在患侧第2掌骨背侧作2道切口(长0.5 cm),调节掌骨基部与第2掌骨的长轴90°、45°角,将带螺纹的针头置入。将下侧掌骨切开,使其与第2掌骨长轴、掌面成45°角,再置入一根带螺纹的针头。然后用针管夹和连杆进行连接,观察复位满意后,将固定连接杆的螺帽拧紧,最后在针孔处放上无菌的敷料,对针孔加以覆盖,避免细菌侵入而感染。

为了预防术后感染的情况出现,所有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均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尽早开展关节功能锻炼,促使患者逐渐的恢复日常活动。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周时的尺偏角、桡骨高度、掌倾角。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6.0软件处理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术后观察组骨折端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治疗指标(

组别

例数

尺偏角(°)

桡骨高度(mm)

掌倾角(°)

术前

术后6周

术前

术后6周

术前

术后6周

对照组

45

9.46±2.81

19.41±3.35

-3.06±1.32

10.26±2.47

-17.83±4.08

11.24±2.27

观察组

45

8.94±2.76

21.65±4.07

-3.11±1.18

11.45±2.58

-18.16±3.17

12.54±3.14

t

-

0.886

2.851

0.189

2.235

0.429

2.251

P

-

0.378

0.001

0.850

0.028

0.669

0.027

3.讨论

通过研究发现,大多数桡骨下端不稳定骨折的病人都会出现骨折端的骨皮质破碎,同时还会有桡骨远端的塌陷和短缩,因此其尺偏角与掌倾角常会出现负角的现象,这也对复位工作造成极大的困扰【2-3】。外固定支架手术虽然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患者的治疗可以起到的相应的效果,但是由于部分的患者可能存在着骨块游离或粉碎的现象,因而采用该术式治疗容易再次移位,造成患者常需要再次切口复位及固定。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人们发现经掌侧入路治疗,可有效的保留完整的掌侧皮质,而且不需接触骨膜,因此患者在骨折端复位后,不会影响骨折端的供血,且T形钢板更符合桡骨远端的解剖结构,且其稳定性强,因此采用经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其效果更好【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骨折端地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患者,应用经掌侧入路治疗,能够有效地促进骨折端良好复位,保障病情快速转归,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朱乐银,印文彩,乔高山,夏建忠.掌侧入路斜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2,01:95-97.

[2]杨建义,徐斌.掌侧入路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05:86-87.

[3]严松鹤,胡钢,蔡建平,刘新焕.掌侧入路斜T形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04:401-403+406.

[4]胡长青,闫厚军,付贯中,考树均.锁定钢板掌侧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36例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