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肠外营养在手术前后营养补充中的优化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9
/ 2

肠内肠外营养在手术前后营养补充中的优化策略研究

潘春艳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手术前后的营养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是两种常用的营养支持方式,各有优势。本文旨在探讨肠内肠外营养在手术前后营养补充中的优化策略,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通过对肠内肠外营养的定义、适应症、实施方法及注意事项的阐述,结合文献综述和临床经验,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策略。这些策略包括个性化营养计划、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的合理应用以及营养支持的监测与调整。通过实施这些优化策略,有望提高手术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康复。

关键词: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手术前后

引言

手术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手术创伤会导致患者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代谢率增高,能量消耗增加。若患者在手术前后存在营养不良,将增加手术并发症的风险,延长住院时间,甚至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合理的营养支持在手术前后显得尤为重要。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是临床上常用的两种营养支持方式,它们在不同的情况下发挥着各自的优势。本文将对肠内肠外营养在手术前后营养补充中的优化策略进行探讨。

一、肠内肠外营养的定义及适应症

肠内营养:是指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的一种支持方式,包括口服和导管输入两种途径。主要适用于胃肠道功能较好,且能够正常进食的患者。肠内营养能够使营养素直接经肠道吸收,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的完整性。

肠外营养:是通过静脉输入营养液,为机体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的一种方式。该方法适用于肠梗阻、胰腺炎、胆道感染等患者,或者术后无法经口进食的患者。肠外营养无需消化,有利于患者对营养的全面吸收。

二、肠内肠外营养在手术前后的应用

(一)术前营养支持

对于术前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应及时给予营养支持,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方式,如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

(二)术后营养支持

手术后,患者往往处于应激状态,能量消耗增加。此时,合理的营养支持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加速康复。术后早期可给予肠内营养,以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若患者无法耐受肠内营养,可考虑肠外营养。

三、优化策略

(一)个性化营养计划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手术类型和术后恢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营养计划,是确保手术患者快速康复的关键环节。这一计划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的营养支持。首先,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检查患者的体重、体质指数、血液生化指标等,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从而为后续的营养计划制定提供依据。

其次,确定合适的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也是必不可少的。不同的手术类型和术后恢复阶段,患者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医生的建议,精确计算出每日所需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量。

最后,选择适合的营养支持方式也是关键。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各有优势,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手术类型以及术后的恢复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营养支持方式。如果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良好,可以优先选择肠内营养;如果患者胃肠道功能受损严重,或者无法进食,则需要考虑肠外营养。

(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特别是在手术后的24小时内开始进行肠内营养,其益处是多方面的。肠道不仅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人体的一道重要屏障,能够阻止有害物质进入血液系统。手术后,患者的身体常常处于应激状态,肠道屏障功能可能受到一定影响。此时,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可以提供肠道所需的营养物质,有助于维护肠道细胞的完整性和功能,从而保持肠道屏障的有效性,防止有害物质通过肠道进入体内。

手术后的患者由于卧床休息、使用抗生素等原因,肠道菌群可能失衡,导致有害细菌增殖。这些细菌及其产生的内毒素有可能通过受损的肠道屏障进入血液,引发全身性感染。而早期肠内营养可以通过提供营养物质,促进有益菌的生长,抑制有害菌的繁殖,从而减少细菌移位和内毒素的吸收。

早期肠内营养还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减少术后肠梗阻的风险。手术后,患者由于疼痛、卧床等原因,胃肠道蠕动可能减弱,导致肠梗阻的发生。而肠内营养可以刺激胃肠道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和排空,从而降低肠梗阻的风险。

除了上述益处外,早期肠内营养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手术后,患者的身体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来修复受损组织,提高免疫力。肠内营养可以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满足患者的这些需求,从而加速康复过程。

术后早期开始肠内营养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维护肠道屏障功能,减少肠道细菌移位和内毒素吸收,还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减少术后肠梗阻的风险。因此,在手术后应尽早开始肠内营养支持,以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三)肠外营养的合理应用

对于无法耐受肠内营养的患者,肠外营养是必要的补充。然而,长期肠外营养可能导致肠道黏膜萎缩和肠道菌群失调。因此,应尽早过渡到肠内营养。在使用肠外营养时,还需注意电解质的平衡和血糖的控制。

(四)营养支持的监测与调整

在营养支持过程中,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生化指标和胃肠功能至关重要。这种全面的监测不仅可以评估营养支持的效果,还能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从而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的营养补充,满足其身体实际需求。

首先,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是必不可少的。这包括监测患者的体重、体质指数、皮下脂肪厚度等指标,以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是否得到改善或维持。营养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恢复速度和免疫力,因此必须密切关注并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

其次,生化指标的监测也是营养支持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定期检查患者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可以了解患者身体内部的代谢情况,以及营养支持是否对患者的生理功能产生不良影响。这些生化指标的变化可以为医生提供宝贵的参考信息,有助于调整营养支持的成分和剂量,确保患者的生理机能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此外,胃肠功能的监测同样重要。营养支持过程中,特别是肠内营养支持,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可能提示营养支持方案需要调整,或者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存在异常。通过及时调整营养支持的途径、速度和剂量,可以减少胃肠道不适,确保营养能够顺利被患者吸收利用。

在监测过程中,一旦发现任何异常指标或症状,医生应立即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营养支持方案。这可能包括调整营养素的种类和比例、改变营养支持的途径和速度等。这种及时的调整能够确保营养支持更加符合患者的实际需求,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

总之,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生化指标和胃肠功能对于确保营养支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通过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加速其康复进程,提高生活质量。

结论

手术前后的营养支持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个性化营养计划、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的合理应用以及营养支持的监测与调整等优化策略,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康复。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沛,李歆.南京地区肠内肠外营养药物利用研究[J].药学与临床研究,2024,32(02):175-178.

[2]卞月梅,金军,吴玉泉,管成倩,徐俊松.高营养质量指数型肠内营养对高龄急性心衰病人临床疗效观察[J].肠外与肠内营养,2024,31(02):87-91+100.

[3]王家兴,张缜,刘风侠.肠内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24,40(03):330-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