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

/ 2

乳腺癌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

孟繁悦

承德市中心医院  体检中心   067000

引言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据统计,全球每年新发乳腺癌超过200万例,死亡近70万例。我国乳腺癌发病率虽低于欧美国家,但增速明显,且呈年轻化趋势。乳腺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除遗传因素外,许多环境和生活方式因素也参与其中。本科普文重点:识别乳腺癌的高危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降低乳腺癌发病风险、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1.乳腺癌发病的遗传易感因素

遗传易感性是乳腺癌发病的重要内在因素。约5-10%的乳腺癌为遗传性,主要与BRCA1/2基因突变有关。BRCA1/2是DNA修复基因,突变后可导致DNA损伤累积,细胞恶性转化。携带BRCA1/2基因突变的女性,一生乳腺癌发病风险可达60-80%,且发病年龄早,肿瘤级别高。其他一些基因如TP53、PTEN、ATM等突变,也可不同程度增加乳腺癌风险。对于有乳腺癌家族史、年轻发病等高危女性,建议行BRCA基因检测,明确遗传风险,制定个体化防治策略。阳性者可采取加强监测、预防性乳腺切除等措施。但遗传因素只是乳腺癌发病的内在基础,外在因素的参与也不可忽视。

2.乳腺癌发病的内分泌代谢因素

雌激素和孕激素等性激素水平的改变,是乳腺癌发病的重要内分泌代谢因素。雌激素可促进乳腺上皮增生,孕激素可诱导乳腺癌基因表达,两者协同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女性一生中,初潮早、绝经晚、未生育、高龄初产等因素都会导致雌激素累积暴露,从而增加乳腺癌风险;肥胖可引起雌激素合成代谢紊乱,也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此外,长期使用含雌激素的避孕药、绝经后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等,也可增加乳腺癌风险。因此,平衡内分泌,维持性激素稳态,对预防乳腺癌至关重要。建议女性增加产次,延长哺乳,避免长期使用外源性雌激素,保持健康体重,适度运动等,以降低乳腺癌风险。

3.乳腺癌发病的生活方式因素

不良生活方式是乳腺癌发病的重要环境因素。吸烟可导致DNA损伤,诱发乳腺癌相关基因突变;饮酒可干扰性激素代谢,增加雌激素水平;高脂肪、高热量饮食可导致肥胖,间接促进乳腺癌发生;缺乏运动可引起雌激素清除减少,免疫功能下降。此外,熬夜、压力过大等也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饮食、运动、睡眠等生活方式因素可影响乳腺癌发病风险20-40%。因此,建议广大女性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食物多样,多吃蔬果,少食高脂肪食物;适度运动,保持健康体重;规律作息,减轻心理压力等。这些措施不仅可预防乳腺癌,也有助于全面提升健康水平。

4.乳腺癌发病的环境暴露因素

环境中的某些物理、化学因素也可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电离辐射可直接导致DNA损伤,诱发乳腺癌;工业污染物如二恶英、苯等可干扰内分泌,具有类雌激素作用;农药、杀虫剂等化学品也可影响性激素水平,扰乱乳腺组织微环境。此外,夜班工作可导致褪黑素分泌紊乱,也可能增加乳腺癌风险。WHO将电离辐射列为乳腺癌的确定危险因素,将工业污染物、夜班工作列为疑似危险因素。因此,应加强环境监测,降低有毒物质排放;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推广有机种植;改善职业卫生,避免长期夜班;减少不必要的放射线检查,尤其是年轻女性。这些措施需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形成全社会的环保和防癌意识。

5.乳腺癌的二级预防措施

二级预防是指在疾病早期,通过筛查和早诊早治降低疾病危害。对乳腺癌而言,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目前,乳腺X线摄影是公认的乳腺癌筛查手段。建议40岁以上女性每1-2年行乳腺X线摄影筛查,有高危因素者可提前至35岁,并缩短筛查间隔。对筛查发现的可疑病灶,应尽早行病理活检明确诊断,必要时行乳腺核磁共振等进一步检查。一旦诊断乳腺癌,要根据分期、分型、分子分型等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必要时采取姑息治疗,以期最大限度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6.乳腺癌的三级预防措施

三级预防是指在疾病晚期,通过康复治疗、心理援助等减轻疾病影响,提高生活质量。对晚期乳腺癌患者,应制定个体化综合康复计划,包括疼痛管理、淋巴水肿治疗、心理辅导、营养支持等。疼痛是晚期乳腺癌常见症状,应采取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介入治疗等综合措施,提供规范镇痛服务;淋巴水肿可导致患肢肿胀、功能受限,需尽早行淋巴引流、压力治疗等,必要时行淋巴管静脉吻合术;心理障碍可严重影响生存质量,需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情绪管理等,重建信心和勇气;营养不良可加速肿瘤恶液质进展,需加强营养评估,制定合理膳食,必要时给予肠内or肠外营养支持。

7.乳腺癌防治的政策和教育措施

乳腺癌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政府、社会、医疗机构、个人等多方共同参与。在政策层面,应将乳腺癌防治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癌症登记和大数据应用,为防癌策略制定提供依据;加大财政投入,鼓励关键技术研发,推动适宜技术基层应用;完善医疗保障,扩大筛查和治疗的覆盖面,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在教育层面,应加强全民健康教育,普及预防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利用自媒体等平台,扩大防癌理念传播;营造乳腺癌防治的社会支持环境,消除偏见和歧视,构建"防癌抗癌"的社会共识。只有""政策+教育",才能形成乳腺癌防治的长效机制和良性生态。

综上所述,乳腺癌是一种多因素相关疾病,遗传、内分泌、生活方式、环境暴露等因素均可影响其发病风险。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做好三级预防工作,是控制乳腺癌危害的根本出路。在一级预防中,应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增强体质;针对高危人群,实施个体化监测和干预。在二级预防中,应强化筛查和早诊早治,降低乳腺癌死亡率;规范诊疗服务,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在三级预防中,应加强康复治疗,缓解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关注心理援助,帮助患者重拾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