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科技“三平台六环节”的教学应用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9
/ 2

小学信息科技“三平台六环节”的教学应用模式

刘星宁

重庆市合川区凉亭子小学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新要求设置的必修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基于信息技术学科培养学生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信息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我们必须科学建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整体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一、设计思路

伴随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步伐,沐浴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2015年,我校三三齐步课堂在军警文化的深厚积淀中顺时顺势诞生。通过几年来的实施探索和总结反思,我们认识到还必须进一步准确把握新课程改革的规律和大趋势,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合川区行知品质课堂的内涵,以学校生活力教育为统领,聚焦体育学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围绕培养学生现代生活力这个核心,紧扣素质教育全体全面全程三个要素,坚持以生为本以学为本,坚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搭建激趣感知体验共建拓展延伸三个平台,打造信息技术学科主动互动向上向前1333生活力课堂,撬动教师的方式和学生的方式的根本转变,从而让凉小学子在多重样态、双向交互的互动中自我建构、自我调适、自我完善、自我实现,养成主动探究、合作共享、责任担当的个性品质,学习力创造力领导力得以润泽培养和发展提升,把自己培养成为适应未来生活需要的具有实践创造、心灵温润和家国担当的健全人格的人。经信息技术学科组全体成员的深刻总结反思、充分酝酿推敲,我们提炼出了小学信息技术1333生活力课堂三平台六环节教学模式。

、内涵解读

第一个平台:激趣感知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趣引任务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教师精心创设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良好的、积极的心理状态,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选取对比渲染、样例演示、抛出问题、卡通游戏等方式创设情景,在趣味盎然的情景中巧妙地引出了学习任务。

第二个平台:体验共建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导入新课以后,教师不要急于给学生讲解新知识,要给学生大胆动手实践尝试的机会,让学生在对完成任务所必须掌握的知识进行主动阅读、认真思考、分析研究和初步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主动去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精神,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个环节:互学深悟,释疑解惑

对于学生在前一环节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也要充分挖掘学生自我解决的潜力。特别是学生能够解决简单的问题,一定要由他们自己来解决。本环节以小组合作互学的方式,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并放手让学生示范操作,针对学生自主探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共同解决问题。对于小组互学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向其他组同学或教师请教,直到真正弄懂,并能形成清晰明确的活动任务。

第四个环节:任务驱动,合作体验

在学生明确了任务、理清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后,接下来就是学生动手自主创作实践,完成任务。在这一环节,教师一定要给足学生创作实践的时间(最少15分钟)和空间(尽量不要去打断学生的创作思路)。此时,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指导者。作为组织者,教师要根据任务设置的不同,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个环节:展示作品,点评升华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通过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相机点评中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体验探究的辛苦和快乐,找到不足,明确改进提高的方向和方法,在思想认识、思维方式、操作方法上都得到升华。

第三个平台:拓展延伸

第六个环节:评价总结,拓展延伸

结合作品展示点评,引导学生对照教学目标及评价标准对整堂课进行自我评价、同伴互评,教师个别指导。在多元评价中教师进行激励性、概括性、方向性的课堂,帮助学生完善课堂建构,并引导学生将本节课的所学所得运用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去,帮助自己及朋友、家人提高学习效率,增加生活乐趣,提高生活质量。

、操作原则

(一)以学为本原则

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去,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感悟、合作探究、亲自动手操作实践解决问题,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二)基础性原则  

1、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使学生终身受益,无论学生今后从事何种工作,他们在小学学到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都应该是有用的;要立足现在,展望未来,知道时代对公民的信息技术要求是什么,如今普及的信息技术是什么,最有前途的信息技术是什么;应该是信息技术学科领域中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将来能够利用的,或能迁移到其他领域中去的知识或技能。  

2、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基础性的应用教育,培养意识、培养基本技能比培养本学科专才重要。所以应十分重视信息技术、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习。

(三)实用性原则

针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应用性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从生活中选取实例,再回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必须引导学生主动操作和尝试,使他们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在教学方法上,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任务驱动为主,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可以从完成某一任务着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互学深悟,释疑解惑——任务驱动,合作体验——展示作品,点评升华学程来完成任务。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提高,在具体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进行实践和锻炼,增强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跨界整合原则

鉴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整合性特点,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教师的中,要注意把其他学科内容尽可能地融进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使小学生在学习其他知识的同时,理解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作用。这是在目前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对象的阶段可以采用的一种整合模式,即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渗透和融合其他学科。其次,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占很大比重。教师在给学生布置自主学习的任务时,要有意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布置画图的任务时,要结合美术;文字处理任务可以与写作文、写日记结合起来;

(五)趣味性原则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个人的兴趣往往与肯定的情绪体验相联系。而小学生又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好动、好问、好奇,习惯于游戏,喜欢各种生动有趣的形象.爱听动人的故事,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东西所吸引。如果孩子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参与意识,这就成为孩子们学习信息技术的一种动力。因此教师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

(六)全程多元评价原则

学生既是学习者、也是评价者,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的评价。评价的内容有结果的评价,也有过程的评价;评价方式有学生自评、同伴互评,也教师的点评。让学生在评价中找到成绩、进步,体验成功的乐趣;找到存在的问题,明确努力的方向,明白改进的方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