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干预护理模式下程序化护理对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孕妇血糖,血脂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9
/ 2

营养干预护理模式下程序化护理对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孕妇血糖,血脂的影响

陈瑶  周佳音  尹佳丽

南充市嘉陵区人民医院  四川南充  637500

【摘 要】目的:研究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孕妇采用营养干预护理模式下程序化护理的效果。方法:80例在我院就诊的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孕妇均接受随机分组,两组孕妇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比较实验组(营养干预护理模式下程序化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妊娠结局和护理干预前后的血糖水平、血脂水平差异。结果:护理前组间血糖水平、血脂水平差异无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护理后的血糖水平、血脂水平改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营养干预护理模式下程序化护理可针对性帮助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和血脂控制,从而有助于患者的病情缓解,能够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出现,对于母婴健康的保障有着重要的意义,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营养干预;程序化护理;妊娠期;糖尿病;血糖;血脂

对于处于妊娠期的女性而言,糖尿病的出现具有极高的危险性。经临床研究发现,妊娠期与糖尿病的合并会对母婴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孕妇发生流产、早产、巨大儿等不良结局的概率要远高于健康孕妇,故做好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孕妇的对症治疗干预十分重要[1-2]。另外,因漫长孕期的影响,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孕妇往往难以长期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便会对孕妇的病情控制和健康保障造成阻碍,故做好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孕妇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3]。为此,本文便针对性分析了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孕妇采用营养干预护理模式下程序化护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间在我院就诊的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均采用抽签法的方式进行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分别纳入40例孕妇。

实验组孕妇的年龄区间为23-41岁,平均年龄(31.54±2.18)岁;孕周区间为25-29周,平均孕周为(27.45±1.28)周;其中存在27例初产妇和13例经产妇。

对照组孕妇的年龄区间为23-41岁,平均年龄(31.36±2.20)岁;孕周区间为25-29周,平均孕周为(27.31±1.29)周;其中存在25例初产妇和15例经产妇。

两组孕妇的年龄和孕周等一般资料数据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较。

1.1.1 纳入标准

①符合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者;②能够正常沟通交流者;③未合并存在妊娠期高血压等其他妊娠期并发症者;④无流产病史者;⑤签署知情同意书。

1.1.2 排除标准

①存在精神疾病病史者;②妊娠前确诊存在糖尿病者;③为人工授精受孕者。

1.2方法

对照组孕妇接受常规护理。首先,孕产妇应留置有效联系方式,医护人员并为期建立健康档案,指导孕产妇定期入院接受检查。其次,医护人员要指导孕产妇掌握正确的血糖检验方法,每日定时进行血糖水平的检测与记录。最后,孕产妇入院复诊时医护人员要进行疾病健康知识的宣教,指导孕产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并解答孕产妇的疑问。

实验组孕妇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营养干预护理模式下程序化护理。①孕妇入院确诊后,医护人员要综合性评估孕妇的孕周、体质、检查结果和病情严重程度等指标,并以此为根据进行针对性干预方案的制定。②医护人员要指导孕妇及家属关注医院公众号,并加入病友交流群,通过查看公众号推送文章或病友交流群内询问其他患者、护士的方式明确妊娠期合并糖尿病的危害和干预方法,且医护人员也应在孕妇入院检查时,依照检查结果进行干预方案的调整,并予以患者疾病健康知识宣教和疑问解答,提升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能力。③日常饮食同血糖、血脂水平控制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且孕期饮食对于胎儿的发育成长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故医护人员要针对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孕妇的日常饮食进行干预,指导孕妇坚持少食多餐原则,每餐蛋白质(15%-20%)、碳水化合(50%-60%)和脂肪(25%-30%)的比例应依照体重、血糖水平和运动强度进行合理区间内进行调整,并指导孕妇注意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补充。④坚持运动对于血糖和血脂水平控制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且运动锻炼还能够提升孕妇的身体素质,有助于孕妇身体健康的保障。因此,医护人员应指导孕妇每日进行运动锻炼,锻炼时间一般为20-40min,可于餐后1h进行锻炼,锻炼内容则应以散步、体操等强度较低模式为主,并应安排专人进行陪伴。

1.3 评定标准

比较组间妊娠结局和护理干预前后的血糖水平、血脂水平差异。

血糖水平: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

血脂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脂(TG)。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 20.0,计数指标和计量指标表示方法分别为n(%)和(x±s),检验方法则为X2和t,当检验结果(P)<0.05时为有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妊娠结结局差异比较

    表1显示:实验组的巨大儿、流产和早产等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组间分娩结局差异比较 [n(%)]

组别

n

巨大儿

流产

早产

新生儿窘迫

发生率

实验组

40

1(2.50)

1(2.50)

1(2.50)

1(2.50)

4(10.20)

对照组

40

5(12.50)

4(10.20)

1(2.50)

2(5.00)

12(30.00)

X2

-

-

-

-

-

5.0000

p

-

-

-

-

-

0.0253

2.2 组间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差异比较

表2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前的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FBG、2hPG水平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组间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差异比较 (x±s)mmol/L

组别

例数

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组

40

9.52±0.91

7.47±0.88

13.46±1.61

8.63±1.57

对照组

40

9.44±0.93

8.53±0.85

13.58±1.63

10.52±1.84

t

-

0.3889

5.4795

0.3313

4.9419

P

-

0.6984

0.0000

0.7413

0.0000

2.3 组间护理前后血脂水平差异比较

表3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前的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LDL-C、TG水平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组间护理前后血脂水平差异比较 (x±s)mmol/L

组别

例数

LDL-C

TG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组

40

3.21±0.54

2.68±0.42

2.36±1.30

1.30±0.58

对照组

40

3.23±0.55

2.71±0.45

2.39±1.31

1.37±0.60

t

-

0.1641

0.3082

0.1028

0.5305

P

-

0.8701

0.7587

0.9184

0.5973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护理后的血糖水平、血脂水平改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P<0.05。得出上述研究结果的原因在于:常规护理以血糖检测、健康教育和定期复查为主要干预内容,目的是明确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孕妇的病情进展,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干预,以促进孕妇的健康保障,但因常规护理内容的过于浅显,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护理效果。而营养干预护理模式下程序化护理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了对于患者日常饮食、运动锻炼的干预,能通过依照孕妇的病情和体重进行营养干预,可在保障常规营养需求的基础上避免孕妇通过饮食摄入过度的糖分和脂肪,从而有助于患者血糖和血脂水平的控制,能够避免患者病情的进一步加重,故有助于患者分娩结局的改善[4]

综上所述,营养干预护理模式下程序化护理可针对性帮助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和血脂控制,从而有助于患者的病情缓解,能够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出现,对于母婴健康的保障有着重要的意义,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杨亚霞,李改娟.饮食指导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疗效观察[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3,33(06):43-44.

[2]王秋萍,张晓玲.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干预作用及对睡眠质量的改善价值研究[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12):2846-2848.

[3]唐婷婷,刘燕,王春梅,汪淼芹,王春燕.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自我管理行为与生活质量[J].临床荟萃,2023,38(12):1125-1130.

[4]梁玉莲,黎晓丹.营养干预护理模式下程序化护理对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孕妇血糖、血脂的影响[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24):8-10+62.